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电力公司

北京电力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酒仙桥220kV站110kV切改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
环评单位: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1050号】
2015年4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建设必要性 (1)
3.环境保护目标 (2)
4.环境质量现状 (3)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
6.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5)
7.环境保护措施 (6)
8.结论 (6)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酒仙桥220kV站110kV切改工程
建设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建设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将台地区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工程由北新北安入地切改至酒仙桥双回110kV输电线路工程(包括电缆和架空线路)和酒仙桥破入孙单四回110kV架空线路工程组成。

(1)北新北安入地切改至酒仙桥双回110kV输电线路工程:将北新北安110kV线路(“北新110kV、北安110kV”同塔双回架空线路)自东北郊220kV变电站切改至酒仙桥220kV变电站,为新风村110kV变电站、安家楼110kV变电站提供第三电源。

需新建110kV双回电缆路径长约2.16km,新建电缆隧道长约70m,其余利用酒仙桥220kV输变电工程中规划建设的电缆隧道。

同时,需升高改造现状北新北安110kV线路8#至10#段架空线路0.3km,新立1基J2#耐张杆,1基J1#电缆终端塔,拆除现状北新北安9#塔。

(2)酒仙桥破入孙单四回110kV架空线路工程:由酒仙桥220kV变电站110kV双回出线,经酒仙桥站外新建S2#塔、S1#塔及D2#塔、D1#塔,双破现状孙单架空线路,分别为单店站与规划东苇站提供电源,共需新建架空线路径长度约0.8km。

新建单回临时架空线位于孙单110kV31#塔~33#塔东侧,本工程新立1基L1#临时塔(建双回塔挂单回线),在酒仙桥破入孙单工程完成后拆除。

新建单回临时架空线路径长度约0.6km。

2.建设必要性
为缓解东北郊站及孙河站110kV间隔紧张、主变负载率较高的问题,满足地区负荷增长需求,满足地区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需求,优化地区电网供电结构,提高电能质量,实施酒仙桥220kV站110kV切改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3.环境保护目标
为确定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对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沿线进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范围为电磁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即以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的区域,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范围内的区域。

本工程营运期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保证架空线路及电缆沿线区域的电磁环境与声环境质量达标。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学校、医院等,评价范围内有小井村、小陈各庄、荣昌服务洗衣店、东昌利华建材城,因此本次环评将距输电线路路径最近的居民区、洗衣店和建材城确定为电磁环境敏感点与声环境敏感点,本工程环境敏感点基本情况及保护级别参见表2。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学校、医院等,评价范围内有小井村、小陈各庄村、荣昌洗衣、东昌利华建材城,因此本次环评将距输电线路路径最近的居住区、清洗中心和建材城确定为电磁环境敏感点与声环境敏感点,本工程环境敏感点基本情况及保护级别参见表2。

4.环境质量现状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工程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二级标准。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5 年3 月1 日至2015 年3 月15 日朝阳奥体中心监测子站的空气质量日报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空气质量状况为2天优、6天良、4天轻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2天重度污染。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坝河,属北运河水系。

坝河下段水体功能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水质分类为Ⅴ类。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网站2015年2月河流水质状况公告,坝河下段现状水质类别为Ⅴ4类。

4.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优良、良好水质占所有监测井总数的61.79%;较差水质、极差水质占所有监测井总数的38.21%。

主要污染
指标是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硝酸盐氮。

4.4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根据朝阳区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规定,本工程孙单架空线路邻五环路,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中的4a 类标准限值,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改造北新北安架空线路段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本工程电缆线路将府公园段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中的 1 类标准限值,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电缆线路将台东路段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中的4a 类标准限值,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根据2015年4月21日的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环境噪声现状值均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4.5电磁环境现状
我单位于2015年4月21日对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沿线、电缆沿线、环境敏感点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各监测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µ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内容主要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施工影响范围集中在输电线路沿线。

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是:①施工垃圾清理及堆放、运输车辆行驶等产生的扬尘;②塔基、隧道开挖等工序产生的渣土;③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
车辆产生的噪声;④架空输电线路、电缆线路沿线施工可能引起的对地表植物造成的破坏。

施工期间通过采取施工场地每天定期洒水,及时清扫、冲洗,4级以上大风日停止土方工程等措施,减少施工期扬尘对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施工场地邻近居民处设置隔声屏障,加强对居民区的噪声防护工作。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期的,并且受人为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6.1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噪声主要为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电晕和尖端放电时产生的电磁噪声。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可以预测,本工程建成后架空线路产生的噪声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 类标准限值的要求,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6.2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6.2.1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本项目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理论计算和类比监测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评价。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µ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可以预测,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µ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6.2.2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根据对本项目110kV电缆线路的工频磁感应强度的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电缆线路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磁感应强度100µ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6.2.3环境敏感点电磁影响预测结论
根据电缆线路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建成后,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点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磁感应强度100µ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根据架空线路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工程110kV架空线路建成后,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µ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
7.1声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及采取隔声等降噪措施后,产生的噪声满足标准限值的要求。

7.2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由电缆线路工程和架空线路工程组成,电缆线路沿绿地、现状道路敷设,通过电缆深埋地下、架空线路合理选择塔型及输电导线结构、设计时适当升高塔高、并严格控制最低相导线的对地高度、优化导线布置等方式,本项目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8.结论
酒仙桥220kV站110kV切改工程在落实本报告环保措施后,污染物达标排放。

从环保角度分析,酒仙桥220kV站110kV切改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