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1.宣言
今义:①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已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②宣告、声明
古义:扬言
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2.风流
今义:生活轻浮放荡,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

古义:①杰出、英俊。

②繁华的景象,风流余韵。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咏怀古迹》
3.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
古义:扩大
例: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4.学者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有学问的人。

例: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
5.地方
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

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②土地方圆。

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①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
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之死》
③天圆地方。

《淮南子天文训》
6.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①战国时期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例: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
②晋兵先下山东。

《史记晋世家》
7反复
今义:重复
古义:①扭转局势②书信往来
例: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②重念盟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答司马谏议书》
8.从容
今义:不慌不忙
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②举动
例: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
②从容中道《中庸》
9.慷慨
今义:大方
古义: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例: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指南录》后续
10.无赖
今义:①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古义:①胡作非为。

②调皮可爱。

例:①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段太尉逸事状》
②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11.故事
今义:真是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古义:先例,旧事。

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12.南面
今义:南边
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
例: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亦可以南面而制秦。

《读《孟尝君传》》
13.老大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船老大。

古义:年龄大。

例: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14. 可怜
今义:值得怜悯
古义:①可爱。

②值得同情
①可怜提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15.于是
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在这
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
16.中心
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比较完备的机构和单位③事物的主要部分古义:心里
例:中心藏之,何日恋之?《诗经》
17.中间
今义:里面,中心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18.指示
今义:指给人看;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出,给人看。

例: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19.祖父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祖辈和父辈。

例: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20.不必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1.感激
今义:深深的感谢
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22.因而
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
古义:因,趁此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23.具体
今义:明确、不抽象、不笼统的。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
24.智力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25.前进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古义:前,走上前去,进,进献
例:相如前进缻(fou),因跪请秦王。

26.或者
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
古义:有的人,有些人
例:或者又曰:“夏、商、周(三代)、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封建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