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一直以来,西方文化就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更是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研究的基础,在此将谈谈我心中的西方文化。
谈及西方文化,首先我们会想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不但向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渗透,而且也向意识形态与之有冲突的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既向思想文化领域渗透,也向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社会生活等领域渗透。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现代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
至此,用历史学和文化历史学对西方文化专业角度的思路,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它进行历史演进和发展问题的探究了。
我们说文化是一个由丰富而又复杂的现象构成的集合,西方文化亦是如此。
同时,西方文化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从上面我们所谈及到的关于西方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内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点。
首先,我们认为“西方文化”是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那一支文化,以后这支文化在欧洲地区得到充分发展与演变,近代以后又传播到其他洲,最后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区,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
了解它的发生与演变的历史还是一件基本必要的事。
也因此本文的见解和思路正如同高卫红所认为的:“我认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其内在的变化。
也就是西方文化木身的演化轨迹。
”当然,西方文化也并非是一种单一形式的文化,它在各个地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譬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深受西亚的两河流域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非洲地区的古埃及文化的影响。
总体来说,至西方文化在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形成以后,经过近千年的时间,逐渐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地区。
到了近代时期,随着欧洲人向欧洲以外地区的扩张,欧洲人又把他们的文化传播到了美洲和大洋洲,也传播到了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的欧洲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又在当地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源于欧洲的文化。
应该说,这些地区的这一类文化也属于西方文化系统。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最典型的西方文化还是存在于西欧地区的文化。
进入20世纪以后,北美地区的文化影响愈来愈增大,北美与西欧已经成为西方文化圈的中心地区。
一、西方文化之起源悠悠两希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和传统,为整个西方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塑造了发展的框架和模式。
欧洲在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文化阶段之后,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在南欧的爱琴海区域出现了最初的奴隶制文明—爱琴文化,它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在爱琴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希腊一罗马古典文化,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
.然而,现代西方文化并不是古代希腊一罗马文化简单的延伸或发展,而是掺杂了大量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后形成的一种新文化。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西方,从近东的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吸收了大量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来一犹太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古代希伯来人与古代希腊人被并称为西方文化的精神祖先。
二、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恩格斯指出:“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古代希腊文化的发端离不开近东文明的哺育,但它在其成长过程中最终还是与近东分道扬镰,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荷马史诗》到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古代希腊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而大放异彩,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古典文化。
“古典”之意即第一流的、最上乘的,古典文化即可作典范的文化。
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希腊古典文化的精髓,它造就了西方文化中的古典传统。
古代罗马承前启后,在继承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最为重要的是把法制精神灌注到古典传统之中,使古典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希腊一罗马古典文化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所形成的古典传统启迪了14-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近现代西方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中世纪”一词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对古代希腊罗马的伟大成就极为赞赏,并以同样的热情歌颂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把古代希腊罗马与近代文艺复兴两个文化高潮之间的1000年左右称为“中间的世纪”。
此后,“中世纪”这一带有贬意的名称被用于历史分期并为西方学者所沿用。
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西方学者把中世纪视为一个充满混乱、愚昧、迷信和野蛮的时代,是一个介于古代和近代光辉灿烂的白昼之间的漫长黑夜,因而又把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实际上,中世纪在欧洲文化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便是在这一时期确立起来的;它也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今日所谓的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西班牙文化等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20世纪初以来,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欧11世纪城市兴起与12世纪文化复兴改变了西欧社会的面貌,并取得了突出的文化成就,为欧洲文艺复兴作了准备,因此,把整个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不恰当的,至多只能把“黑暗时代”界定于中世纪早期的5-10世纪之间。
四、西方文化的近代化转型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西欧各民族主权国家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
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栓桔中解放出来,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
宗教改革运动打破天主教会在西欧的一统天下,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罗马教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通过这一斗争,具有理性与科学精神的近代资产阶级世俗文化取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而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
五、近代西方启蒙文化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从其发端至确立,大致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三个阶段。
文艺复兴确立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则建立了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最终全方位地建立起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体系。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实现近代化转型时期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段。
经过尼德兰、英国、北美和法国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这些国家确立起来,为西方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当然,相比之下,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国家中的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也晚许多年,相应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也晚了许多年。
正是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这一时期西方各国先后发生的资产阶级启蒙文化运动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呈现出多样性,使这一运动具有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但是,特殊性中涵盖了普遍性。
各国发生的启蒙文化运动还是有其共同特点。
由于受17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都相信“自然法则’夕,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都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他们都高举理性主义旗帜,用理性的眼光去考察国家、政治与社会,从而在政治学说、经济思想、哲学、文学、史学、各类艺术等领域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最后,使得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文化体系最终取代封建文化体系,在西方世界占据统治地位。
六、工业化时代的西方文化19世纪的西方在经过17,18世纪政治革命之后,进入全而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
当时有两个重要因素支配西方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一是从英国开始的工业化扩展;二是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夕观念的传播。
前者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工业化使人更加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后者要求尊重人的价值。
这两者一为物质因素一为精神因素,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民主化的进程,同时也刺激了各类作家的创作热情和欲望,大大丰富了工业化时期西方的精神文明。
工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得力于当时科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大量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明被不断地、广泛而系统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使得物质产品产量急骤增加,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
体现在精神文明领域,即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几乎风行欧美每个国家,故而19世纪也被称为“浪漫主义世纪”。
然而,物质文明的丰富并不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反而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公正现象,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这不舍是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莫大讽刺。
因此,如何克服这一矛盾和如何表现这一矛盾,构成了19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而。
当时西方各国除进行一系列社会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之外,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自由经济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的济世方案、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等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
19世纪的西方文化开始呈现“多元化”特点。
前一个世纪因受启蒙运动宣扬的世界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时的文化往往超越于国界,呈现出一致性色彩。
到了19世纪,由于各国所经历的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方式不同,以及“自由、平等、博爱”向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方向的演化,尤其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民族主义的勃兴,使我们很难找到前一世纪所具有的那种一致性,即使在同一思潮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外显都不同。
且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重心,如英国的经济理论、法国的文学艺术、德国的思辩哲学等,从而使得西方文化色彩斑斓,相得益彰。
美国民族文化也趁此时机蓬勃兴起,并很快跻身世界之林,为20世纪主宰西方文明铺垫了道路。
总之,19世纪是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永载人类史册的科学巨匠和思想界、文艺界大师,大都涌现于这一世纪。
19世纪的文化成就己经为20世纪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大发展、大创新奠定了基础。
七、20世纪上半夜的西方文化20世纪是全球性剧烈动荡不安的时代,尤其在前50年问,战争与革命、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创造与破坏……反反复复交织在一起,不断地发生变动。
科学与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一个世纪中,因循守旧几乎己经没有立足的余地。
人们不停地追求“新”与“奇”,尤其是在各个艺术领域内,表现得更为突出。
人们的进取精神大为发扬。
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领域周而复始地出现危机与萧条。
战争阴云不时地笼罩大地,人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时时处于恐慌不安之中,因此人们的精神领域也常常处于乐观与悲观、入世与厌世这种矛盾交织的情绪之中。
反映在文化领域里,出现了十分错综复杂的现象,各种各样的主义、各种各样的学说、各种各样的流派……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欧洲、美洲等西方国家处于这种矛盾的中心,矛盾表现更为突出。
要从20世纪西方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找出一条明确的演化线索并非易事,这里只能作一粗略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