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高《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
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一、概念题
1.战略管理
答: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旨在将计划功能与整体的管理工作整合在一起,其不仅包括战略计划过程,而且把战略扩大到包含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在内的更大的范围。
波兹曼和斯特陶斯曼认为战略管理分为四个层次:①关注长远;②目标与组织内的等级制整合在一起;③认识到战略管理与战略计划不会自行贯彻;④强调一种外向性的观点,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要改变环境,必须考虑行使政治权力的问题。
2.战略管理过程
答:战略管理过程是指战略管理活动客观的、逻辑的和系统的过程和步骤。
战略管理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促进学习和行动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正式的控制系统。
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四个主要环节:①环境分析。
主要任务在于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的,以及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进而掌握公共部门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④战略规划。
指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拟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③战略实施。
指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将战略构想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④战略评估。
指监控战略实施,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
3.公共部门环境
答:公共部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两个方面。
一般环境指社会的、一般的或宏观环境层的力量。
具体环境指对公共组织的决策、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力量或因素,包括组织内部的环境。
公共部门需要进行环境分析,其主要任务在于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的以及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进而掌握公共部门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4.SWOT分析
答:SWOT分析是指通过了解组织自身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
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 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SWOT分析的关键是进行优势与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动的战略。
SWOT分析的主旨在于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集中图画,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5.《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
答:《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是纳特和巴可夫在美国较早出版的系统论述公共和第三部门战略管理的著作之一。
该书较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公共和第三部门战略管理概念、理论、方法及技术,既重视内容分析,解决战略管理“是什么”方面的问题,又重视过程分析,解决“如何”进行战略管理的问题。
该书通过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为战略
管理者提供实施战略管理的有效途径,并为学生们提供公共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方面的知识准备。
二、简答题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含义。
答:(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含义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指公共部门管理当局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
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征
波兹曼和斯特劳斯曼在《公共管理战略》一书中认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的管理:
①关注长期;
②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
③认识到战略管理和计划并不是自行贯彻的;
④采取一种外部观点,强调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期待和塑造组织的变迁。
战略管理必须充分认识到政治权威的影响。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华师2013年研)
答: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指公共部门管理当局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有其自身的根源,是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新公共管理
范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是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对急剧变迁的不确定的环境的能动适应。
具体来说,导致公共部门引入战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1)复杂的不确定环境的挑战
①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公共部门面临的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动态和不确定。
要求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必须前所未有地进行战略性思考和行动,必须将洞见变成有效的战略去应对变迁的环境,必须开发必要的理性以奠定战略执行的基础。
②相互关联性。
环境的变迁伴随着世界的相互关联和交错。
这种提高的关联性在三个传统界限——国别、政策领域的划分及公共、私人和非营利组织间的界限的模糊化中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③限制性。
当代的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受到两股相反力量的驱使,即严峻的财政紧缩和要求快速有效反应的压力。
a.公共与非营利组织正面临巨大的财政紧缩压力。
税收水平的大幅下降、民众对提供更快更廉价的公共服务的渴求以及公共舆论对缩减预算赤字和平衡预算的压力都迫使政府预算大幅度地缩减;
b.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扩大,并表现为多样化和个性化。
(2)政府改革的产物。
公共机构经常面临重组、合并和私有化的威胁,并被置于与私人部门竞争来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境地。
因此,任何公共部门都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未来高枕无忧了。
考虑组织所面临的环境(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考虑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未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公共部门管理者最基本的管理任务及内容。
在重塑和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新的管理途径或思维方式,战略管理日益受到公共部门管理者的重视。
(3)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推动。
战略管理的产生本身不仅是政府改革的产物,而且也构成由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公共管理是外部取向的,其本质在于要得到结果。
这种结果取向促使公共和非营利组织不得不更多关注组织的目标、责任和使命,不得不通过确定总体战略来促进组织使命的实现,而不再只依靠政治官员制定战略。
(4)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
私人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神奇经历对公共部门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性影响,成为公共与非营利部门使用战略管理技术的先声。
总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内在的根源,是对公共部门面临的复杂的不确定环境的能动适应和政府改革的产物。
正是由于面临着诸多复杂而难以厘清的困境,许多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开始感受到改变传统运作方式和进行战略性思考与行动的必要性。
3.简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限制及解决措施。
答: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的确存在着许多限制和困难。
对此,许多学者皆进行了分析。
(1)学者托夫特(GrahamS.Tort)认为,公共部门运用战略管理有许多限制,主要包括:
①政府任期的短期性和行动取向。
政府是有任期的,在2年~4年的政治任期之内很难发展长期战略。
②公共管理战略的许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确立的。
战略管理的途径除了仔细研究执行的战略外,该阐明立法意图。
③公共规则大部分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而选民、媒介等要求参与,而参与过程虽可以
改进普遍接受的程度,但冲淡了战略的焦点议题。
④可靠性分析通常是费力又费钱的。
更重要的是,定量分析方法如成本一效益方法也不能抓住那些无形的东西。
⑤公共机构对问题解决的非正式群体过程不太熟悉,政府机构习惯于层级的、下达文件报告的过程。
创造性、非正式性、弹性在公共组织文化中还不成熟。
⑥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公共战略规划者的工作通常很难证明是合理的。
⑦与私部门相比,公共战略通常是通过组织设计、预算和财务控制、人事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的。
(2)公共行政学者罗伯特(Robert,N.)认为,政府采用战略管理至少有四个困难:
①政府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与其他重要的行动者分享权力。
这些行动者包括组织内外的行动者。
其他政府部门如立法或司法机构,或者利益团体。
②政府组织的功能是政治性的,与理性的环境相反,他们无法就适当绩效方案取得一致意见。
某一纳税团体往往认为政府的社会方案很慷慨,但受惠者可能视为有所不足。
③政府管理者与私部门的管理者相比,缺乏完全的自主性与控制力,这使得政府执行和协调任何行动规划时均显得困难重重。
④政府的战略决策环境由于上述因素,要远比私部门更为困难和复杂。
(3)的确在公共部门采行战略管理的确存在着诸多限制和不利因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共部门不能实施战略管理的方法。
对于公共部门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对实施成功的战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①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考。
②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打破部门主义(departmentalism)的限制,发展一种全局观,强调整合(integration)的管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