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陪伴成长静待花开

陪伴成长静待花开

全心陪伴成长,静待心花绽放
曾看到有一个案例,让我至今想起都会心痛。

2007年1月10日晚上7点多钟,11名中学生在昌江边上演了一场悲剧:一名叫做“小毛头”的学生,因好朋友“冰冰”即将跟随母亲去福建生活而心生烦恼,于是打电话给朋友们,声称要跳河自杀,约朋友们在浮桥上见面。

朋友们匆忙赶来,小毛头并未真正跳河,赌气的冰冰不知该如何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独自走进水中,其他伙伴见状连忙手拉手救冰冰,但由于天冷水凉水深浪急,结果悲剧发生了,这些中学生5人溺水,3人被救起,冰冰和当晚在场的唯一男生“飞飞”,在寒冬的昌江水里扑腾、浮起,最后沉入江底,绚烂的生命之花就此凋零,给家人朋友留下无限的悲伤与死亡阴影。

中国健康教育咨询中设有一条咨询热线,在热线设立之初曾做过一次统计,前9个月打进热线的有2700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的占146人,其中80%是中小学生。

尤其令家长震惊和关注的是,近几年,青少年自伤自残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而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不仅是是未成年人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更主要的是青少年没有建立正向的生命观。

当今家庭缺乏生命观引导技巧,社会的生命观氛围刚刚起步,在这样特殊的状况下,学校无疑做为其中重要一环肩负着特殊使命——培养学生建立正向生命观的生命教育,教师承担了一份重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悟生命。

学校中的生命课程内容该设置哪些内容,该如何实施是面临的一
个课题。

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诠释了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目标: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可这是终生的生命教育目标。

在我们教师陪伴学生的教育区间,我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全心陪伴学生,适度导引,慢慢让他们通过事件经历、体味感受、阅读思考等多种形式,提升对生命的认识,继而懂得生命管理。

在过程中我们静心等待学生心中那朵“我之为我”的心灵之花绽放,心灵之花也就是学生们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应对今后生活中的顺境逆境、喜怒哀乐。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的生命教育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师放下总想给予却有些忙乱的心,给学生一个安宁的环境,
生命教育跟随学生成长的节奏。

学生的成长有其共性特点,同时学生的成长环境、自身遗传因素致使个体出现差异,也导致成长节奏快慢有别、对情的感知度不同和感情绪的管理能力强弱不均。

在学生的教育中教师可以放下总想给予却有些忙乱的心,给学生一个安宁的环境,跟随学生成长的节奏。

适时适度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情感目标,在班级管理的一件件小事中学习合作、沟通、换位思考、团队协作等等。

二、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
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首先要让学生对待生命,充满敬畏之心
有一则故事分享给学生,弘一法师圆寂时,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殓时,在床的四个角下各垫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到的是对有生命的物种有怜惜、悲悯之心,善待生命;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

·认识生命,感恩回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大家还记得益阳十三中的校园惨案吧,9月20日,一个13中全体同学感到沉重的日子,王周同学在学校被人用刀捅死了,他的同学A因为前一天晚上和班长王周在打扫班级卫生的时候发生一些冲突.
就在第2天早上把班长杀了,天啊,一个17岁的孩子竟然杀了人!
通过班会对这样案例讨论,引领学生们学会感恩父母给与我们生命,体会“身有伤贻亲忧”。

父母在每个人的成长中付出很多,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是无数亲人们的牵挂。

活生生的生命,每一个人只拥有这宝贵的、唯一的机会,所以无论我们在学校或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件都是应该珍惜自己、接纳自己、善待自己。

由己及人,更应该珍惜他人、接纳他人、善待他人。

·热爱生命,感悟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同学们,我们还记得《生命不设限》通过本书,力克用他的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就算自身条件、生存环境不能改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改变我们自己...要想过一个不设限的人生,我认为必须得强烈意识到生命的目的,有一个永不可磨灭的希望。

”这是一个同学读书后感悟。

向学生推荐书籍是我们生命教育的一个延伸,以一本书为引子,开拓学生思路,找出类似或同样励志的书籍案例分享,拓宽学生的眼界,在他人的实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榜样。

一名同学分享的是:约翰·库缇斯,世界上最著名的激励大师。

约翰·库缇斯天生严重残疾,但他以拒绝死亡来挑战医学观念。

他没有腿,也不依靠轮椅生活,却形成了世界级的自尊、自信和自立。

他去过190多个国家,接受过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接见。

他的演讲雄伟壮丽,震撼人心,每到一处都掀起泪海与热潮.。

同学们还列举出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贝多芬等人,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汲取心灵养料。

逐渐热爱生命,感悟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曾有这样一首诗: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中 !
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三、学校心理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情绪,管理情绪,与情感链接。

现在有的小学生说不出自己感觉的,感情贫乏,不会表达自己情绪,只会用扔东西,砸东西,打人,乱发脾气来表达的。

比如说:你对这个什么的感觉什么样,不知道,这种就属于情绪的丧失或隔离的状态。

从脑的结构理解是联通脑干下丘脑这段情绪反应中枢,然后再到达意识也就是大脑皮层,认知的水平,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反应途径。

心理治疗目的是将三类水平即反应性情感反应、一级情绪、高级情感连接起来。

恢复一类躯体反应,通过二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三类高级情感进行连接整合。

内在感觉到的,内在发生的,由无觉察,到有觉察。

学校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校配备的沙盘游戏等心理疏导形式帮助连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清情绪,管理情绪,与情感链接。

四、通过家庭、学校链接,把生命教育的成果加深巩固。

每个孩子人格中存有很多原生家庭会带给他内容,很多父母是学生潜移默化效仿的人。

有的家长不认可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有的家长教育不得法,孩子家长对立……在家长学校的一次会议中,我们分享这样一个父与子的故事:爸爸叫做Dick儿子叫做Rick,儿子是一个重度的脑瘫患儿,在过去二十五年间他们参加了934次比赛,其中包括:
•78次半马拉松赛,64次的马拉松赛
•24次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赛,2次11公里赛
•8次15公里赛,204次10公里赛
•4次8公里赛,92次5公里赛
•206次奥运标准的三项铁人赛
•6次被公认常人很难承受的终极三项铁人赛以及246次其它跑步比赛
Rick什么都没有做…
他也什么都不能做…
一切都因为他父亲的爱和接纳尝试这些。

成绩、职位、地位、梦想、金钱、快乐……如果没有生命依托,都是零。

我们讨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该怎样爱与接纳啊!几位家长这样反馈:
在逆境中,心存盼望,带着充满爱的心,积极坚持而不放弃。

无论遇到任何情况,仍与孩子一起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孩子可能有令你失望的时候,你要学会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有一颗真正好品格的内在的动机,使人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按最高的标准做正确的事。

当家长转变,孩子自然也发生变化,学生更多感受到生活中爱与感动、生命历程中的正向动力。

在我们真心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与学生一同成长,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每一个人都慢慢成为“我自己”,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绽放心灵之花。

为社会、
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人的生命。

全心陪伴成长,静待心花绽放
和平区睿智学校
魏建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