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为背景—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12行政管理刁晓君21世纪注定是电子商务的时代,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
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中国商品交易中心(CCEC)、虚拟"广交会"等大型电子商务项目在1997年相继推出,拉开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序幕。
1998年"首都电子商务工程"的展开和1999年"8848网上超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电子商务由此"正式启动"。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万家商业网站,其中网上商店700余家。
电子商务项目大量推出,几乎每天都有各类电子商务咨询网站、网上商店、网上商城、网上专卖店、网上拍卖等诞生。
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地域也由北京、上海、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开始向各大中城市发展。
据IDC预测,2000年中国大陆网上交易额将达4000万美元,到2003年将达38亿美元。
可以说,中国电子商务已经由表及里、从虚到实,从宣传、启蒙和推广阶段进入到了务实的发展实施阶段。
但是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那就是电子商务还没存在明显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的过多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是人们熟知的一个概念,这也是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后最多被政府提出的一个名词,因为我们一直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准确含义指的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运营方式。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市场的作用评价很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对市场的经济调节作用的最好阐释,当时流行的观点是: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最好的政府就是干预最少的政府。
很庆幸中国网络的发展,也是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度过了最初的几年,从最初的孕育到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一直伴随和左右着中国互联网的前期资本积累,就是这种资本积累,才能够使得中国的网络快速的发展,甚至在人数和资本总量上超越或者接近美国,这不能不说是又一个中国奇迹。
到目前而言,百度崛起了,成功抵御了google的入侵,淘宝成功了,将ebay几乎挤出了中国市场,阿里巴巴的成功使得中小型企业开始认识互联网并从网络大潮中获益,新浪搜狐则将雅虎逼到了死角,这些中国网络企业的领头羊,带领着更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创造着中国网络经济的奇迹。
但历史却有惊人的相似,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市场失灵或单纯市场调节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1929~1933年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之后,政府干预的理论逐渐占了上风,主张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也成为了二战以后现代经济学的主流理论。
很不幸的是,就目前中国政府的基本网络政策看来,凯恩斯主义的倾向非常明显:过多的政府干预,多头管辖但职责不清,不经过仔细调研和长期反复论证就采取粗暴简单措施处理。
不管是网站备案政策,还是最近引起强烈反应的网店办理执照的措施,还有奥运期间封网以及关停论坛的做法,都给予了目前中国刚刚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这些做法的理论依据,就是目前在中国成为主流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网站备案措施的理论依据是:在备案之前,每一个网站都是有问题的,只有在相关备案只有,才有可能没有问题,并且要受到随时的备案处审核。
这一点让我想起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审批事务繁杂,亟需改革。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干预的基本理论就是市场失灵,相关部门在推出网站备案措施的时候,以及推出网店经营执照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依据这样的基本理论:目前市场调节已经趋近于需要预防的阶段,中国有句古话:防患于未然,而且也让网络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不短的时间,并且行业内部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政府介入的时候。
那么我们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开始做以下分析,目前经济学家公认的市场失灵或者市场失败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2)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3) 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4) 市场机制不适应于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5) 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6) 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以上六大方面和其他因素是政府是否实行凯恩斯经济措施的重要依据,就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而言,不存在宏观总量的极度不平衡,这些市场失灵的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中后期才出现的,因为现在全球电子商务都是快速发展时期,许多中后期的问题,现在不应该放进来进行考虑。
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其实互联网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一个体系,整个互联网成倍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有其“进化”的因素,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更新快,概念新,就是因为互联网具有其他行业不具备的自我快速适应及快速淘汰生态系统,这样的系统,是有利于目前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并不需要相关部门自行介入调节,这样才是违反现实规律。
谈到这里我想起去年的京东商城跟苏宁的电商大战,引来了一片争议,好多专家出来批评指责,以为中国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混乱,没有过多的法律条文,需要政府的调控。
但是我以为这是企业自身的竞争行为,受益的是消费者,完全是合乎市场规律的,为何非要用过多的制度来束缚它。
而对于外部效应和收入分配不公,都属于发展中后期问题,不应该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进行过多考虑。
那么按这样的看法,目前政府进行广泛并且强烈的干预,并不是实施凯恩斯主义最佳时机,其实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逐渐发现,如同市场本身有缺陷会失灵外,政府干预同样会失灵;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的好,而且政府失灵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更大,造成的资源浪费更严重。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低经济增长、高通货膨胀为特点的“滞涨”现象更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点,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界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造成停滞性通货膨胀的原因通常有:1.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
2.另一为供给冲击,生产成本快速上涨使得社会供给不足,在带来通货膨胀的同时还会导致产出下降。
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厂商无法立即反应其成本,在高成本的压力下,难以生存,失业率因此而提高。
如果政府过多的干预网络运行,干扰电子商务的发展,那肯定也会造成政府失灵。
而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越位与缺位主要是指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以及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最简单的案例就是网站备案,整个备案系统几乎找不到一个咨询电话,而备案过程过长也是很多站长非常烦恼的一个原因,而网上交易导致被骗后,在网络上也很难快速找到一个报警平台进行合法处理,往往找到后也不能及时解决,号称高速的网络处理到了政府环节就变得异常缓慢。
(2)政府的寻租即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政府的扩张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
独家奥运网店,奥运产品个人不能自由出售,只能在制定政府类网店平台进行销售,这样使得本应该更加普及化的奥运产品市场变得异常狭窄,由于一家独霸,价格上没有任何变化和优惠,使得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受到影响,托拉斯般的巨物阻碍了网络奥运经济的快速发展。
傲慢与偏见,是目前有关部门对国内电子商务政策摇摆不定,无法最终形成发展策略的最重要的根源,傲慢的是政府在处理传统行业的传统经验,偏见是对互联网呈现的新特点,新问题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和未知感。
就拿网店执照这件事来说,有关部门没有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就草率做出试点决定,现在大城市搞个市政建设都要搞调研会,可惜网店执照并没有征求广大店主的意见,也没有和业界人士进行讨论和研究,上马后几乎是遭到了全部网络界人士的抵制,虽然大家嘴上没公开反对,但是看看寥寥无几的办证者就可以看出这样的政策带来的微弱民意支持力度,遭受抵制后,又没有最好相应的后续准备工作,导致执照门事件又草草收场,而中间传出的所谓在第三方平台注册,并缴纳税费之外的注册金才能认证的案例,在此就不便评说了。
在众多的经济学专家里,我个人最佩服萨缪尔森,并不是因为他写出了《经济学》这本流传至今的经济学著作,而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经济学权威应该回到普及性教育中去,应该用最平实的语言,反应当前社会最新的经济学原理,而且所有经济学理论必须要基于社会现实状况,让更多接触经济学的年轻人能够认识到经济学带来的魅力。
指导性意见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所有的理论和政策,都是基于现实作为最根本的依据,如果脱离了实际需求和实际发展状况,想当然的进行“政策创作”按照其它行业规律套用现成,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场笑料而已。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如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来解决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的错误和失误。
公共选择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在国外也经常被人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中的经济学”,确切的说,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较差学科,简单的说,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者公共决策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这样一门学科主要分析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探讨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率的方法,它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政治问题。
在当前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很遗憾很少有人利用公共选择理论对决策和方针做客观分析,相关部门在作决策前,往往根据以往传统行业的经验来直接套用当前问题,这就出现了硬性规定网店需要办理执照,网站需要备案这样的情况。
其实公共选择理论之父布坎南在创立该学派之处,就是为了杜绝这样的行为在市场运营中一再发生,他认为个人天生具有追求效用或者利益的最大化的倾向,放在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就可以发现,政府和其官员不追求公共利益,而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正是造成政府失灵的重要原因。
这样一种论调其实就可以合理的解释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很多奇怪现象,比如对网络诈骗的姑息,对规模经济的不断追求,盲目宣传中国网民数量上增加的成绩,各地网络运营商的分割,对电子商务至关重要的细节部分模糊处理等等。
当然,公共选择理论最后也谈到了如何简单的避免政府工作的失误,其中谈到的最主要一定就是:在政府机构内部形成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是增强效率的途径,只要打破公共物品生产的垄断,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就可以消除政府行为的低效率。
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的而研究者提出了建立这种竞争机制的一些设想,比如,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来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使这些机构之间展开竞争而增进效率,还有,通过在不同的地区设立相同的机构展开竞争等等。
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绝对不是使用凯恩斯控制经济理论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至今十年有余但其实刚刚起步,而电子商务更像一个婴儿一般无法适应外面的风雨,就算是电子商务发达的美国,政府控制力度都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是最少的,因为目前而言,无法正确把握互联网商务的客观规律(因为时间太短),也没有办法总结经验(更新太快),现在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政府权利进行控制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