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塑参数设定

注塑参数设定

一、注塑成型前准备
1、所有树脂的特性
1、干燥的条件:
干燥的温度和干燥的时间
2、成型温度的范围:
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粘流温度)、热变形温度、分解温度
3、模温:
无定型聚合物、结晶型聚合物、树脂的流动性、模具的复杂程度、结晶速度的快慢
4、流动性
树脂的牌号
2、所有模具的结构特点
1、模具型腔的薄厚,即成型制品薄厚,流动阻力;模具流长比(离进浇口最远距离与
制品的壁厚之比)
2、是否容易脱模
3、模具的安装
1、确定模具的定模及动模以及上下
2、确定顶杆的位置和数量是否合适
3、对角拧紧固定螺钉
4、清洗机筒
1、用热稳定性好的材料清洗
2、前后两种树脂熔融温度不同,用温度高的那种的熔融温度下限进行机筒的清洗
二、注塑成型加工参数的设定
1、先设定机筒和喷嘴各段温度
1、根据物料性质确定加工温度范围:高于熔融温度(或粘流温度),低于分解温度
2、还要考虑物料的流动性,由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确定:对于流动性差。

高粘度且黏度对温度敏感的材料,如PC,PMMA,PA66等,温度取较高
3、对热敏性材料(PVC、POM等),温度必须严格控制低于其热分解温度,原则上能流动的条件下,尽可能低温。

2、设定开关模参数
开、合模原则上遵从慢快慢、快慢慢的顺序,即开模一慢(慢);开模快速(快);开模二慢(慢)关模快速(快)(可分快1、快2);关模低压(慢);关模高压(慢);
3、设定储料参数和射出参数
先储料:
1、冷却时间
考虑材料性能,Tg较高的无定型材料和结晶快的结晶型材料,冷却时间就短还要考虑模具结构和制品的结构,模具和制品很薄的,散热快,冷却时间短(一般10~15S),模厚、厚制品,且较为封闭的,散热慢。

冷却时间就长(一般30~120S)
2、储料1和储料2
先要确定总储料量,根据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水口料)的质量计算得到,由此确定储量2段的终止位置
3、射退
储料达到设定值后,螺杆停止旋转(即不在向储料室输送熔体),只向后抽胶来调整储料室中熔体压力和密度,进而控制流延和影响制品的密度。

一般3~10S后设置射出参数4、射出参数设置
1、根据总储料量开始设置射出参数
2、射出各参数设定原则
对于直浇口的产品,既可以采用单级注射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多级注射的形式。

对于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断面规格的小型塑料制件,可采用低于三级注射的控制方法。

对于复杂和精度要求较高、大型的塑料制品,一定要选择四级或以上的多级注射工艺。

3、多级注射的设定原则是:
注:对于壁厚均匀、截面规则的制品,建议采用一级注射,即美国RGJ技术所倡导的那样,一级高压高速注射模腔的90%,剩余10%用保压通过调整保压时间注满。

A : 射出1段的设定:射出1段的终止位置是要将塑胶注到浇注系统的浇口处。

除直浇口,其余的几乎都采用中压、中速或者中压、低速;
B: 射出2段的设定:射出2段是要将塑胶注入从浇口开始至整个型腔1/2~2/3的空间汇总,高压、高速,高压、中速或者中压、中速,看制品结构和使用的材料而定;
C:接下的射出段,宜采用中压中速或中压低速,终止位置设置在时塑胶恰好充满剩余的型腔空间。

这些注射过程都是属于充填相的范围。

D、射出最后一段属于增压相范围,保压切换点就是在这一段的注射终止位置(位置切换)或者是在第三段终止位置和零位置之间(时间切换)
5、保压设置
1.保压切换点的选择方法有:时间切换和位置切换两种方法。

当射出开始时,同时射出计时,也同时计算各级射出终止位置,如果射出参数不变,流动性较佳的,则最后一段,终止
位置先到,计时还未到,这时完成充填、增压两相充填,进入保压(补偿相)且不再计时直接进入保压,如果流动性差的,计时完成,而射出终止位置还未到达切换点,不等终止位置到达,就会直接进入保压。

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A、原料流动性较平均,可在测得保压切换点后,在把时间加几秒,作为补偿。

B、原料流动性好,例如混合回收料、低粘度材料时、射出较不稳定,应使用时间转换较好,把终止位置设置为零,以时间来控制,自动切换进入保压。

C、原料流动性较差、以位置来控制保压切换点较佳,将及时加长,达到设定保压切换点后迅速转入保压。

2、保压切换点应是模具型腔已充填满的位置,射出位置已难再前进,数字变换很慢时,该位置在操作画面上能观察到。

3、多级保压的使用时这样确定的:加强筋不多、无尺寸配合的制品及高粘度原料的制品使用一级保压,保压压力比射出最后一段的略高,而保压时间短
4、、凡加强筋较多、要求有公差配合的制品(制品精度要求较高),一定要采用多级保压,且保压压力设置应一级比一级高,而保压时间的要长,速度在中、低速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