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9-2020年乌鲁木齐城市发展规划
2009-2020年乌鲁木齐城市发展规划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随着“中国式过马路”等13项行人违法行为正式处罚 日临近,连日来,乌鲁木齐市交警走进校园普及安全知识, 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为“文明交通出行”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在街头、在学校、在社区,记者看到越来越多的 人,主动投身到“文明交通出行”活动中来,通过自己的 一举一动,为身边的人做出表率。
从年龄构成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27911人,占13.75% ; 15-64岁人口为2435571人,占78.25% ;65岁及以上人口为249077人,占 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87个百 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3.15个百分点。 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2331654人,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 口780905人,占总人口的25.0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 族人口增加764092人,增长了48.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66633人, 增长了51.85%。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768879人;具有 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2818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893786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57201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 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5330人上升 为2470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3081人下降为2018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 由29183人下降为287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0798人下降为1837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8208人,同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3666人,文盲率由3.93% 下降为2.19%。
新疆乌鲁木齐市启动实施中小学“开墙透绿”工程, 拆掉这些房屋,还学生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此举赢得 了学生家长和市民的肯定和称赞。所谓“开墙透绿”, 就是把属于学校的临建房进行关停和拆除,加装栏杆, 达到拆墙透绿的效果。这意味着校园面积会在原有基础 上有所扩大。同时,孩子们也能够透过“开墙透绿”工 程看到春天的风景。
人文条件
人口构成 人口素质 历史文化背景
人口构成
至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241.19万人,其中 男性人口124.78万人,占51.7%;女性人口116.41万 人,占48.3%,性别比为107:100(以女性为100)。 全年出生人口1.91万人,出生率为8‰;死亡人口0.74 万人,死亡率为3.11‰;全年净增人口1.17万人,自 然增长率为4.89‰。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 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 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 俄罗斯、达斡尔族。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 个,总人口311.0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口径)。 从性别构成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10775人,占 51.75%;女性人口为1501784人,占48.25%。总人口性别比(以 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9.98下降为107.26。
2009-2020乌鲁木齐 城市发展规划
园 林 122 乔碧君 125243814
目录
周边环境
文化环境 人文条件 历史古迹 风景名胜
规划基础条件介绍
周边环境
城市道路与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
城市道路与交通
建立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空间布局相协调、设施 网络完善、枢纽衔接顺畅、运输组织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市域交通 运输体系。 铁路重点建设兰新客运专线,新建货运外绕线、乌哈第二双线 铁路、甘泉堡工业区(北区)支线,拆除六道湾支线;开通乌鲁木 齐至石河子、阜康以及吐鲁番的3条城际铁路;新建二工高铁站、三 坪集装箱中心站等,改扩建乌鲁木齐西站、南站和北站。 公路进一步完善国省道公路网,重点建设绕城高速;推进客货 运站达标建设,改扩建碾子沟、南郊等客运站,改扩建和新建乌北、 花儿沟等货运物流中心。 民航建设启动第二条远距离跑道和T4航站楼的建设,远期适时 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建设。 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构 筑“环形+放射线”的快速路网格局。大力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充分 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道路资源,提高停车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交通管理水平。 规划7条城市轨道线网,总里程约200公里,线网覆盖城市主要 客运走廊。进一步提高地面公交网络的覆盖率及站点服务范围,扩 大公交服务。
人口素质
历史背景
乌鲁木齐的称谓早在公元925年和田塞语《使河西记》中已有记载,蒙古 语中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 乌鲁木齐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最早进入此地的为古姑师-车师人。战国时,属古车师人活动范围。西汉时期, 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居住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西 汉初年,汉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 维护丝路北道安全。东汉时期,这里是东师六国的一部分。公元640年,唐朝 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 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县城。边塞诗人岑参曾 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了“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 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鼓励屯垦, 减轻粮赋,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军于乾隆二十三 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就 是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后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把旧土城向北 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赐名“迪化”。清光绪十年(1884年) 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 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现在,这座具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 座现代化的大都会,市中心的红山是它的标志。
现己建成通向景区的等级公路、20多米高的雄鹰展翅网架结 构大门,天圆地方亚心广场、汇聚了象征亚洲49国文化结晶的石 雕图腾和木质、玻璃钢雕塑图腾,可谓万国风情的浓缩。由于亚心 距海洋最远,大陆性最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人以深刻的科学寓 意和神秘感,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乌鲁木齐市重点开发的 旅游区。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景区位于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东经 87°19’52”、北纬43°40’37”,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距乌鲁木齐市30公里,属在建景 区。景区以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塔为核心和支点,标志塔由四根 方形立柱组成,四面均为“A”字型,摹英文“亚洲”名字“Asia” 字首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乌鲁木齐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寒暑变化剧 烈,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清爽,天气多睛朗,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年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2.1℃,年平均 日照时数为2 725小时。由于昼夜温差一般都在11℃左右,故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春秋两季较短,夏冬 两季较长。夏秋两季被称为乌鲁木齐的“黄金季节”,特别是8- 10月间,蔬菜丰盛,瓜果飘香,气候宜人,周围的风景名胜妩媚多 姿,加之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乌鲁木齐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各类矿产29种,有“煤田上的 城市”之称,煤炭储量近100亿吨,石膏储量22亿吨,石灰岩储量 1.2亿吨,食盐储量2.5亿吨,芒硝1.1亿吨。还有种类繁多的林木 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 积雪164平方公里,丰富的地上地下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是新疆文物 收藏和科研中心,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建于1953年。其外观造 型具有维吾尔建筑风格。馆内装饰亦富有民族特色。展厅面积7800 平方米,共收藏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5万余件。 目前常设的展览有: 1、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览──系统介绍新疆12个少数民族在服饰、 起居、节庆娱乐、婚丧、礼仪、饮食、宗教及其它方面各具风姿的 民情风俗。 2、新疆历史和出土文物展览──展出了自四、五千年前直至近代从 丝绸之路发掘及收集的一千多件珍贵文物,包括锦娟、陶瓷、泥俑、 钱币、碑贴、文书、典籍、兵器、器具等。 3、新疆古尸展览有距今3800余年的楼兰女尸,有距今3200余年的 哈密女尸和距今3000年且末女尸。 该馆还举办过“中国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高昌封 建社会”、“伟大祖国丝织工艺”、“新疆原始社会”、“汉—唐时期 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画(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国锦 绣”、“新疆古尸 (及伴出文物)”、“馆藏书画” 等专题陈列和展览。
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
供水工程: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范围内总用水量为207万立方米/日,中心城 区城市最高日市政综合用水量为180万立方米/日。新建和扩建水磨河水厂、西山天 山源水水厂等5个水厂,完善城市输配水管网。 排水工程: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其中乌鲁木齐污水处 理率达到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重点建设老城区截污干管及新建地区 污水干管。 供电工程:2020年,中心城区用电量331亿千瓦时,年最大用电负荷4935万 千瓦。扩建和新建红雁池第二发电厂等电厂。 邮政和电信工程:2020年,预测固定电话用户225万户,普及率93部/百人,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67万户,普及率96%。中心邮政支局按片区或组团设置,保护 和完善广播、电视、军事设施微波通信的使用和安全需要。 燃气工程:2020年,规划气化率为99%,预测总用气量为37.0亿立方米/年。 供热工程:2020年,预计全市总供热面积达28000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 供热占50%;大型燃煤集中供热占5%;清洁能源供热占40%;分散供热占5%。规 划热负荷约为16531MW,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以电、气、油供热 为辅。 环卫工程:2020年,生活垃圾量约为4440吨/日,生活垃圾收集逐步采用分类 收集,减少垃圾处理量,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医疗 垃圾等危险废物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