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穴位敷贴中频治疗汇总
者的临床症状, 有效 提高心肌无氧代谢的能力,改善心脏缺血缺氧的 状况,对多种心脏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保健效果, 在缓解心绞痛方面与消心痛疗效相近,在改善患者 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通 过对内关、心俞等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 物的吸收作用,以达到减轻患者胸闷胸痛、心悸、 失眠等症状的目的。
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与现代医 学的透皮给药系统属于同一范畴 它可以随 时间的推移释放一定量的药物,从而保持稳 定的血液浓度,发挥并保持药物的最大治疗 作用,并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及肝脏的影响 此外,还可减少给药次数,减轻副作用。
中频治疗仪应用微机与数控技术,内存多 个多步程序处方,各个电流处方有不同的 调制和组合,达到促进微循环,通经活络 的作用。采用硅导电橡胶电极治疗,操作 简单安全。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的 电流处方,将两个电极对置或者并置与治 疗部位。治疗电流的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一般0.1~0.3mA/c㎡,通电时电极下有震颤、 抽动感或肌肉收缩,易于耐受。
适应症: 1、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2、高血压改善并发症。 3、高脂血症改善并发症。 4、各种心律失常。 5、扩张性心肌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 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5.装起搏器者禁用。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 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 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 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 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操作规范 药物组成 基本沿用清•张璐在《张氏医通》书中所记载的处方,以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作为基本方, 并结合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其他药物可选用 如皂角、百部、前胡、丁香、冰片、麝香等。 目前,麝香已非方中必用之品,有使用者,也多以人 工麝香入药。 目前,各家所制备的药膏中,药物配比差别较大,尚 无共识性的结论。据文献报道显示,各药在不同的处方中, 相对于不同组成的其他药物,一般比例范围是:白芥子占 比最大,约为35—40%,细辛次之,约为15-25%,其他 的延胡索约占10—30%,甘遂10-20%。
中频治疗:采用硅导电橡胶电极治疗,操 作简单安全。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 的电流处方,将两个电极对置或者并置与 治疗部位。治疗电流的强度以患者耐受为 度,一般0.1~0.3mA/c㎡,通电时电极下有 震颤、抽动感或肌肉收缩,易于耐受。
疗程 每次贴1组穴位,隔天l次,7次为1疗程, 共15天,一般每个中频治疗15~20分钟, 每日一次,7~15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中 间,停用1天)。 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 巩固或提高疗效。
心病二科
穴位贴敷中频疗法是我们创立的一种把穴 位贴敷和中频电疗结合在一起的外治方法, 是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中频穴位刺激为一 体的治疗方法,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的 给药途径。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以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 根据经络学说, 在 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磁珠或适当的药物 进行贴敷结合中频电疗, 通过对内关、心俞 等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物的吸收 作用,以达到减轻患者胸闷胸痛、心悸、 失眠等症状的目的。
1.药物组成 以桂技、丹参、川穹、降香、桃仁、乳香、 没药、延胡索、薤白、生姜作为基本处方, 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 加减。
4.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 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 (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1.中频治疗仪去年买,不到1万; 2.穴位贴敷只是点耗材不贵; 3.病人比较多 ; 4.可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生。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