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07-06T14:31:02.9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作者:李妍王姝航[导读]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穴位贴敷治疗,以两周为1个疗程,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都明显减少,中医证候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数据结果皆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冠心病;心绞痛;效果分析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治疗原理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内病外除,通过穴位作用于经络、气血、内脏,对体内存在的疾病进行祛除、调整,从而提高机体功能[1]。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总计5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依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诊断标准》[2],均确诊冠心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分型为气虚血瘀型。

主症表现为胸痛、胸闷,或痛引肩背及臂内侧;次症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舌淡紫,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弱而涩。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0±5.5)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5±4.5)年;排除了对多种药物过敏的过敏体质患者、患有其他内科疾病者。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用内科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日2次,每次2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次,每次0.1g,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日1次,每次11.87mg。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敷贴治疗。

中药穴贴(药物组成:丹参、川芎、檀香、乳香、没药、冰片6味中药,研为极细末,用姜汁调成膏状)贴于心俞、膻中、内关(双侧)、足三里穴(双侧),每穴1贴,每日1 次,每次6h,2周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时可含服硝酸甘油;合并其他疾病者在不影响观察指标的情况下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1.3 效果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评定[3]。

显效:心绞痛的症状基本消失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分级降低两级,停用硝酸甘油;或心绞痛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疗效指数n≥70%。

有效:原Ⅰ级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或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减少≥50%;或心绞痛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疗效指数30%≤n<70%。

无效:心绞痛的临床症状较治疗无明显变化或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减少<50%;或心绞痛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疗效指数n<3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均行SPSS19.0软件处理,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的比较,详情请见表1。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穴位贴敷治疗方法是根据经络学说,选择正确的穴位对患者进行中药贴敷治疗,贴敷的药物与内服的药物有些许区别。

本次研究中,穴位贴敷选用丹参、川芎、檀香、乳香、没药、冰片等药物,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可养血安神,活血祛瘀,凉血消痈,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血瘀证,堪称活血化瘀之要药。

川芎辛温,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其辛香走窜可透邪外达并引诸药入络,同用活血药可增强活血的作用,被称为血中之气药。

檀香味辛、性温,具有理气调中、散寒止痛之功效。

乳香、没药香窜入心,活血止痛,对胸痹心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冰片辛香走窜,具有芳香开窍止痛的作用,是很好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可帅领诸药味更好的渗入皮肤肌理,以增强皮肤的吸收能力。

全方共奏活血行气止痛之效。

选取心俞、膻中、内关、足三里作为贴敷穴位,膻中为八脉交会穴之气会,可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内关穴为心包经的络穴,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心俞穴为心包之募穴,可行气宽胸止痛,治疗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症;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脾胃之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可起到扶助正气的作用。

诸穴共用,故而治疗胸痹心痛。

本次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干预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明显的疗效。

本研究表明穴位贴敷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所用药物量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即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减少药物副作用,应用安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雁明,杨帆.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5例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3):411-412,446.
[2]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8-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