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4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32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4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32张PPT)
最理想的地形 高原山区 热带地区
平原
多分布在山间 的盆地和谷地
多分布在高原 地势较高的地方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而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限度,一旦人 类活动超越这一限度,就可能会造成生 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不尽 相同的,即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在城 市和乡村两类聚落地区,环境问题的表 现有何不同。
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 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
夏季风 冬季风
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
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
分为三姑干流引入城中, 再分多股支渠流流贯大街 小巷。
青藏高 原
丽江
案例三: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山地
绿洲 山前塔冲克积拉扇玛 干 沙 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 人类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包括房屋建
筑的集合体,
云南吊脚楼
以及与人们 生产生活相 皖南民居
关的各种设
施。 练一练:以下事物属于聚落组成部分的是( )
①房屋 ②工厂 ③公园 ④商店
客家民居土楼 ⑤道路
⑥教堂
⑦广场
窑洞(地坑院)
半坡原始村落
河谷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 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选择理由:
河谷阶地 河漫滩
接近水源 不会被洪水淹没 地形相对平坦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可以利用水运
课后探究
作为13朝古都,相对于更加平坦开阔的郑 州刘邦最终为什么选择定都长安?
影响聚落的分布除了地形还有什么其他因素, 如何影响?
地区的石漠化是我国三大生 态灾害之一。贵州省某喀斯 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
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 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 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
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 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
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过度聚集,污染集中,因而环境 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在乡村地区,主要是因为利用资源 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 表现为生态破坏。
这些环境问题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 势,严重地危害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一、聚落的概况:概念、分类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与山区的聚落
壕沟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B淹没的河床以200外
居民点
的谷底部分
A
河流河流
河谷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
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半坡在原河始谷村落谷功坡能示的意地图 形
B
①如果你是村长,你会把村落布局在A、B、C哪个位置?
②当时先民选择居住在河谷阶地,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乡村
城市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异同:
差别
乡村
城市
景观差别 景观简单,建筑物密 度小,道路单一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 楼层高,交通线路纵横交错
人口规模小、密度低, 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建
规模差别 建设用地规模小
设用地规模大
功能差别 环境差别
联系
功能一般比较单一, 第一产业在经济活动 中占重要地位
地形特征
聚落规模
聚落空 间分布
聚落形态
人口
北方平原地 平坦
区
广阔
一般 较大
集中
多呈团聚型、 棋盘式格局
多
南方低山丘 地形
陵区
复杂
一般 较小
分散
多呈点状、 条带状格局
少
聚落分布在山间盆地或谷地
团块状
棋盘式
点状或带状
案例二:高原上的水乡古城丽江
—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
任务1:合掌村(2017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被誉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 丽乡村”。该村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冬季多暴雪。村中的 “合掌屋”最早建于300年前,屋顶坡度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 此得名。合掌屋全部采用当地木材建造,这种传统保留至今,合掌 屋与穿插其间的花草植物、小溪流水、水田水车等,构成了具有较 高审美价值的乡村景观。
(2)归纳总结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 展还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地处云贵高原 海拔高 夏无酷暑
地
西、北部山岭 阻挡冬季风 冬无严寒 聚
形
落
条
形
件
坝子
内部平坦
便于筑城
成
玉龙雪山 大量融水 提供水源
(3)西南聚落——生态问题
阅读卡片
(2015新课标II)我国西南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
• 形态与选址
2.高原上的丽江古城
• 形成与发展
3.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 分布
练习: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 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读图回答问题。
图所示的地表形态 中,容易形成聚落
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练习:原始聚落——半坡村落
河谷阶地 河漫滩
公共墓地
C
1000 窑址 800 600400
案例一:平原与山区的聚落
团块 状
棋盘式
点状或带状
案例二:高原上的水乡古城丽江
阅读卡片
云贵高原的丽江古城
坝子——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
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 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的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基本 概念、类型,说 出城市聚落和乡 村聚落的区别。
2.通过案例探 究,学会分析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3.通过案例材 料分析,培养 人地协调观。
读图思考:
下图是考古发现的人类早期文明遗迹分布图。 为什么这些文明都不约而同出现在大河流域?
青藏高 原
丽江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还利用了哪些有利的 地形条件?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点拨:我国冬季风的源地在哪?我国西南地区的风向?
云南丽江
丽江古城西面和北
面的山地是抵御秋冬季 风的天然屏障,导致其 冬无严寒;
古城座落在云贵高
原上,地势较高。根据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使得其夏无酷暑。
功能多样,以第二、三产业 为主,是区域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 相对较小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 最强烈的场所
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城市是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案例一:平原与山区的聚落
高原地区 盆地地区
分布特点
规模较大、空间分布集中, 多呈团聚型、棋盘式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 散,多呈点状、条带式
多分布在山间的盆地和谷地
多分布在平坦的山麓地带
任务2:热带地区的聚落
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 B )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盆地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 布在高原上。如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 平原,而是分布在凉爽的巴西高原。
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
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
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
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
来越困难。
自然原因:(1)西南地区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2)地形崎 岖,植被不良,遇到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石灰岩广泛分布,土层薄, 土壤流失后岩层暴露,土壤再次很难形成。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加剧水土流失; 保护现有植被;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陡坡开荒等。
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 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的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 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
夏季风 冬季风
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
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
分为三姑干流引入城中, 再分多股支渠流流贯大街 小巷。
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
乡村
是农业环境中的 居民聚集地,主 要分两种:集镇 和村落。
城市
是达到一定人口规 模,并以非农业人 口为主的居民聚居 地。
现场问卷调查:
我印象中的聚落: 1.你的户籍所在地属于聚落的哪种类型呢? 城市 乡村 2.你家住在平原还是山区? 平原 山区 3.你能说说你家所在的聚落有何特点吗? 规模:大 小 人口:多 少 分布:集中 分散
(1)假设你是部落首领,从地形角度,你会更 倾向于我国的第几级阶梯建部落?理由?
(Megacities)
案例一:平原与山区的聚落
(2)图中哪个是南方丘陵的聚落,哪个是北方平原 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提示:从分布、 规模、形态等方面考虑)
团块状
棋盘式
点状或带状
案例一:平原与山区的聚落
地区
山地
绿洲 山前塔冲克积拉扇玛 干 沙 漠
读图思考: (1)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分布特点? (2)图中绿洲地区聚落众多,主要原因是?
地形特征:中间低四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