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是维持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成人体内含锌量约为2克。
锌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也参与糖、脂类及维生素A等的代谢。
锌对小儿更加重要,小儿需要量相对大于成人。
造成锌缺乏病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1)供给量不足。
锌主要靠食物供给,以动物性食物供给为主,如蛋黄、瘦肉、鱼类、动物内脏及奶类。
植物性食品仅豆类及坚果类含锌,故长期素食者易缺锌。
母体可供给胎儿锌,在妊娠后期3个月供给量最大。
成熟儿在出生时有1/4的锌储存于肝内,储存在肝内的锌对婴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而未成熟儿锌在肝内的含量少于成熟儿,易造成未成熟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
当小儿有感染发热时,对锌的需要量增加,而此时往往食欲欠佳,易导致不缺锌的小儿出现缺锌。
(2)吸收不良。
锌食入后在小肠内吸收,婴幼儿最易腹泻,腹泻造成锌在肠内吸收减少,故经常腹泻的小儿易缺锌。
因肠套叠等做过小肠切除术的小儿更易缺锌。
食物中谷类含植酸盐及较多纤维素妨碍锌吸收。
牛乳喂养的小儿则因牛乳中的锌不及母乳易吸收,因此比母乳喂养者缺锌。
(3)丢失过多。
失血、溶血、外伤及烧伤时,锌可随体液丢失。
(4)某些遗传缺陷病。
小儿缺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厌食。
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差、食欲差,且含锌消化酶活力降低,故消化功能也差,小儿因食欲差终至厌食。
(2)小儿生长发育落后。
其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严重缺锌者影响智力发育,至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晚。
(3)异食癖。
喜吃墙皮、泥土、草根、煤渣、指甲、纸张等。
(4)易感染。
因缺锌导致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5)皮肤粘膜改变。
缺锌易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地图舌、秃发等。
(6)严重缺锌造成维生素A代谢障碍,出现夜盲症。
锌缺乏病的诊断除结合临床症状外,还需实验室协助诊断。
当血浆(或血清)锌低于正常值一定限度时可确诊为锌缺乏病。
发锌可作为慢性锌缺乏病的参考,因受环境污染、洗涤方法、头发生长速度、采集部位诸多因素影响,故发锌不是诊断锌缺乏病的可靠指标。
锌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1)提倡母乳喂养。
人乳中的锌比牛乳中的锌吸收更好。
(2)按时添加辅食。
随月龄增加母乳中的锌已不能维持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应及时加蛋黄、豆浆,待婴儿大些则可加瘦肉、鱼肉、鸡肉、豆类及各种坚果类。
还可给小儿吃强化锌食物。
(3)当小儿发热、腹泻时间较长时,更应注意补充含锌食品。
小儿锌缺乏病的治疗,可口服葡萄糖酸锌、硫酸锌或醋酸锌,一个疗程3个月,用量由医是由决定,3个月后复查血锌。
不可过量长期用,以防锌中毒。
补锌后要注意饮食平衡,避免再次出现锌缺乏病。
这里应特别指出,目前市售的强化锌食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绝不可过多过长时间给小儿食用这些食品,以防中毒。
急性锌中毒时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锌雾吸入则出现低热等呼吸道症状;慢性锌中毒可合并缺铁性贫血。
国外还有因服锌过量急性中毒残废者的报道。
2.如何判段孩子缺不缺锌现在国际上采用的查锌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用头发进行化验,叫做发锌;另外一种叫做血锌,通过采血化验。
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采集器具的污染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目前比较准确判断缺锌与否的标准是,化验结果加上观察症状。
通常缺锌会出现的表现有:1、食欲不振。
孩子普遍食量减少,有的还会感觉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
2、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
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3、长不高。
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由于还不具备表达能力,所以父母的观察非常重要。
孩子一岁以内是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每个月都会至少增长2—3厘米,前半年甚至会每个月长高4—5厘米,所以,父母根据监测孩子的身高状况,就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缺锌问题。
4、头发长得慢。
这一点父母常常会忽略。
比如,有的孩子头发长了大半年都不用理,这很可能是缺锌造成的。
5、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
6、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7、特别容易感染病毒。
比如,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等。
8、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不过,单一的症状也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孩子是不是缺锌还要综合来考虑。
比如,食欲不好未必一定缺锌,因为这种厌食也可能属于神经性厌食。
只有当其伴有其他症状时,才可能是缺锌,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3.哪些孩子易缺锌根据国内外儿科医学研究的结果,有几类孩子属于容易缺锌的高危人群,应列为补锌的重点对象:1、母亲在怀孕期间摄入锌不足的孩子:孕妇的血锌水平维持在89.4毫克/分升左右。
如果孕妇的一日三餐中缺乏含锌的食品,势必会影响胎儿对锌的利用,使体内贮备的锌过早被应用,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就容易出现缺锌症状。
2、早产儿:如果孩子不能在母体内孕育足够的时间而提前出生,就容易失去在母体内贮备锌元素的黄金时间(一般是在孕末期的最后1个月),造成先天不足。
3、非母乳喂养的孩子:母乳中含锌量大大超过普通牛奶,更重要的是其吸收率高达42%,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比的。
4、过分偏食的孩子:有些“素食者”,从小拒绝吃任何肉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这样非常容易缺锌,因此,应从小就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5、过分好动的孩子:不少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过分好动,经常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而汗水也是人体排锌的渠道之一。
据测定,一天中大汗淋漓可丢失锌1.3毫克。
6、罹患佝偻病的孩子:这些孩子因治疗疾病需要而服用钙制剂,而体内钙水平升高后就会抑制肠道对锌的吸收。
同时,因为这样的患儿食欲也相对较差,食物中的锌摄入减少,很容易发生缺锌。
7、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孩子:土壤含锌过低,使当地农产品缺锌;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一些疾病、药物如四环素等与锌结成难溶的复合物妨碍吸收。
4.婴幼儿缺锌的防治婴幼儿缺锌常有喂养和疾病两方面的原因,牛乳喂养或断乳喂养不当,会引起锌摄入不足;佝偻病者多汗,易造成汗液中大量锌丢失。
因此,1岁以内的婴儿应尽量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尤其是鱼、肉、蛋等动物性食品,合理、及时补充鱼肝油与钙剂,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对具有以上缺锌表现的儿童,家长应带小儿到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进行补锌治疗。
此外,长期腹泻、多汗也使锌排泄增加从而引起缺锌。
因此,长期腹泻的儿童,应积极治疗。
5.介绍几种食物补锌的方法是人体细胞组成的重要物质,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生成有密切关系,锌是许多金属酶的成分之一。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日所需锌约5-10毫克,缺锌会造成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厌食、生殖器发育不良、智力发育差,甚至会引起缺锌性侏儒症、原性肢体皮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缺锌性病及贫血等疾病的发生。
提到补锌,有些父母会觉得很麻烦。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常菜式都可以达到补锌的效果。
这里给妈妈们介绍几种原料易买、准备简单、制作容易、含锌量较高的家常菜肴:金针菇菜胆原料:金针菇、菜胆(油菜)、火腿、生姜、花生油、盐、味精、蚝油、水淀粉。
做法:1、金针菇去根洗净,菜胆去老叶洗净,火腿、生姜切丝备用。
2、烧锅加水,待水开后,倒入少许盐、味精、油,再加入菜胆,烫至刚熟,捞出备用。
3、热锅下油,放入姜丝,煸出香味后,随即倒入金针菇、火腿丝,调入盐、味精、蚝油炒透,淋入水淀粉,最后倒入菜胆即可。
此道菜含锌量约12、9毫克,并富含儿童必须的氨基酸,可调节儿童体内的含锌量。
红、黄、绿颜色的搭配,很容易调动孩子的食欲。
圆白菜炒肉丝原料:圆白菜、瘦肉、红椒、大蒜、花生油、盐、味精、水淀粉。
做法:1、圆白菜、红椒洗净切丝,瘦肉切丝,大蒜切成碎粒。
2、肉丝加少许盐、味精、水淀粉腌好。
3、烧锅下油,把肉丝炒至滑嫩,倒出待用。
4、热锅下油,放入蒜粒煸出香味,倒入圆白菜、红椒炒至断生,加入肉丝,调入盐、味精炒透,最后淋入少许水淀粉翻炒几次即可。
此道菜含锌约14、88日毫克。
圆白菜含各种维生素和抗坏血酸等,具有润燥补虚的功效,对因缺锌引起的儿童消化不良、消渴之疾有特效。
油泼莴笋原料:嫩莴笋、葱丝、橄榄油(或花生油)、盐、味精水、花椒。
做法:1、将莴笋去皮洗净,切成6厘米长条状。
2、己烧锅加水,待水开后,放入莴笋,大火滚开后关火。
随即放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过水后捞出放入盘中,撒少许盐、味精、水腌制,并摆放好葱丝待用。
3、热锅下油至80度左右,放入适量花椒粒,煸至花椒变黑关火,捞出花椒粒,将油淋入摆放好的莴笋上即可。
此道菜清淡、爽口,含锌约7、86毫克。
莴笋所含矿物质比其他蔬菜高5倍,对儿童缺锌引起的消化不良、厌食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萝卜番茄汤原料:胡萝卜、西红柿、鸡蛋、姜丝、葱末、花生油、盐、味精、白糖。
做法:1、胡萝卜、西红柿去皮切厚片。
2、热锅下油,倒入姜丝煸炒几下后放入胡萝卜翻炒几次,注入清汤,中火烧开,待胡萝卜熟时,下入西红柿,调入盐、味精、白糖,把鸡蛋打散倒入,撒上葱花即可。
此汤含锌量约35毫克。
西红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含胡萝卜素及矿物质是缺锌补益的佳品,对儿童疳积、缺锌性侏儒解毒有一定疗效。
还有很多我们平时都可以制作的菜肴,如胡萝卜炒肉丝含锌量12毫克,桃仁鸡丁含锌量[旧日毫克,土豆闷牛腩含锌量16毫克,菠菜煮鱼片含锌高达47毫克等,一些较复杂的甲鱼、黄膳更是含锌量较高的佳品。
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了锌这种体内微量元素对人体,特别是对婴幼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在重视补锌后,确使许多缺锌儿童受益。
然而近来又屡有补锌过量受害的报道。
这下又把家长们的心悬了起来,不知所措了。
原来这“锌能治病、也能致病”啊!这可让我们如何使用好这把“双刃剑”捕捉缺锌的蛛丝马迹留意潜在因素妈妈孕期厌食、偏食或吃素;早产儿;非母乳喂养儿;不吃荤腥、偏食挑食;佝偻病患儿;体虚易出汗的孩子等。
大汗淋漓将导致锌的流失。
据测定,每天大汗可流失锌1.3毫克。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头围等发育指标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显得矮小。
低体重儿血锌过低还可产生浮肿、低蛋白血症。
智力发育缓慢动作及语言发育迟缓,智商低下;精神不振、抑郁、行为异常等症,有的小儿还出现颤抖、抽搐;消化功能异常,缺锌使唾液中磷酸酶减少,味蕾功能减退,故出现厌食、偏食、口腔炎、口腔溃疡等;异食癖:喜欢吃不能吃的东西,如泥土、火柴杆、煤渣、纸屑等。
性器官、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抵抗力下降,因而易致感染,特别是反复患呼吸道感染。
皮肤毛发异常,有肢端皮炎、慢性湿疹、痤疮,烫伤创面外伤伤口不易愈合;头发稀黄、缺乏光泽、指甲不光滑、有白点等。
家长如果能及时观察发现上述异常迹象,提供医生参考,结合出生情况、喂养是否合理、有无其他疾病并参考血锌、发锌水平测定,医生就容易作出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