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学校材料

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学校材料

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评比申报材料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梅桥中心学校2012年5月2日一、学校简介蚌埠市淮上区梅桥中心学校位于蚌埠市淮上区梅桥乡梅桥村,始建于1937年,校本部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

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下辖11所小学,有85个教学班,现有学生2650名,128名教职工,其中有小学高级教师65人。

有党员55名,中青年教师70人,40岁以下的教师中大专学历的占95%。

梅桥中心学校校本部有2幢教学楼,主体3层;2幢综合楼主体4层。

学校拥有标准化仪器室、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科普活动室、多媒体室等现代化功能教室。

校园有水泥操场,水泥篮球场两块;校园园内草坪、绿化带、花坛,维护完好;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电话、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学校以健康、快乐、求实、创新为校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扎扎实实在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外延伸教育要质量,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各种技能都得到发展。

科技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07韦子豪同学发明的《水带卡口扳手》获得省市一等奖、国家三等奖,《水带卡口扳手》解决了农民喷灌机使用时水带卡口难以分离的难题;2008年周家翔同学发明的《手扶拖拉机旋耕机装卸装置》获得省市一等奖、国家三等奖,解决旋耕机与手扶拖拉机上之间的装卸费时费力的难题;2009年崔方正同学发明的《简易自动收粮机》解决了农民晒粮收粮难的问题;2010年许浩同学的《可移动口袋支撑架》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三等奖,2012年梅小惠同学的《简易蔬菜地膜覆盖器》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一等奖。

这几项小发明解决了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极大的促进,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和好评。

由梅桥中心学校承担的安徽省省级课题《基于农村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已经圆满结题,获得了专家组的好评。

2007年以来里梅桥中心学校被评为蚌埠市“特色教育先进学校”、蚌埠市“平安学校”、蚌埠市“禁毒教育示范学校”、蚌埠市“科技教育特色农村学校”、蚌埠市“依法治校法制示范学校”、蚌埠市“合格家长学校”、蚌埠市“青少年道德实践基地”、蚌埠市第十三届“文明单位”、蚌埠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先进称号。

二、以往成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国家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蚌埠市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0项。

三、学校科技教育成果与措施梅桥中心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逐渐形成,每个班级都成立了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率达百分之百。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实践活动,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竞赛活动屡屡获奖。

2007年我校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蚌埠市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六项;安徽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国家三等奖一项;《三岔河湿地生态多样性研究》科学实践研究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二等奖。

2008年我校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蚌埠市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安徽省一等奖一项;国家三等奖一项;科技实践活动《小学生看电视与身高的调调查研究》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二等奖。

2009年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蚌埠市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四项;安徽省二等奖一项;科技实践活动《大蒜重茬与产量的调查研究》获得蚌埠市一等奖、安徽省二等奖。

在2009年安徽省“青少年与科学家公话未来”征文评选中获得安徽省二等奖两项。

2010年获得蚌埠市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2011年获得蚌埠市二等奖三项;2012年获得蚌埠市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安徽省一等奖一项。

我校因地制宜,把科技教育作为创建特色教育活动,受到家长、社会的大力支持,办学效益得于提高。

具体措施如下:(一)、加强领导成立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具体负责科技教育,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科技活动。

组织科学老师和科技辅导教师参加各级科技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把科技教育工作列入教师年终考核。

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将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支点。

(二)、开展科技教育活动(1)、学校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种植科技试验田,观察农作的生长,学习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动手改造身边的小农具,设计自己的小农具;开展小发明比赛、小制作、科幻画比赛等。

(2)、通过问卷调查、社会走访、家庭反馈跟踪调查学生的活动情况,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深层研究,为他们建立了科技教育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科技素质提高有全方位的了解。

(3)、我校把学校科普和农村生产生活紧密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和辐射作用。

以农村生产、生活为立足点,以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以乡农技站活动为切入点,我们通过培训学生,形成让学生带动家庭,促进学校的科技活动的开展。

(4)、积极参加省、市科技教育的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校本研究。

我校的省级课题参《基于农村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积极开展,参与研究的教师占近50%、学生占100%,把我校的科技教育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四、科学与技术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现有学生约650名,科学与技术教师4名,专职教师2名,其中本科学历2名,专科2名,专业毕业2人,4人全为35周岁以下。

我校把教师的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为提高教师科技知识水平、科技教育业务水平等普遍提高,学校制订了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措施。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学校为科学教师订一科普份杂志,每学期交1篇较高质量的2000字以上的论文,每学年至少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1篇教育教学论文。

(2)、邀请蚌埠市科协、蚌埠市科技馆的专家领导来我校讲座、辅导;和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蚌埠市二中结对子,寻求科技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3)、开展校级、乡级、区级科学教育观摩课、实践课,邀请专家、教师对老师的课堂效果进行研讨、评价,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4)、建立科学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档案,详细记录了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学习培训等情况,跟踪科学教师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为了调动科学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校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我校把科技作为学校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大力宣传科技活动的意义,学生、家长、领导对科普活动都给予极高的评价,科学老师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的重大,充满了自豪感。

(2)、学校全力支持教师开展科学教学、试验、实践活动,在时间、物资上给予全力支持,关心科学教师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难题,让科学教师全身心投入到科技教育工作中来。

(3)、校领导勤俭节约,全心全意办学。

为了改善学校的学习、办公条件,校领导四处寻求帮助,修建了教学楼、综合楼,为了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装修布置了科普活动室、和少先队活动室。

这些对教师都是极大地鼓励。

(4)、鼓励教师积学习、培训。

对取得较好成绩的科学教师到新疆、济南、昆明观摩学习,对学习培训的费用给予全额报销。

(5)、对工作优秀、有贡献的科学教师,进行适当奖励和表彰。

学校每年都会评选出优秀科学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在学校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对在科技活动竞赛和教研活动中获奖的科学教师给予物资上的奖励外,对评优、晋级、职称兑现都给予优先。

五、科学课程(一)、我校积极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并引进社会热点的问题,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2007年9月我校的田锋、姜锐编写了《生活中的小科学》、《我爱发明》校本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向学生阐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和规律和学生进行发明创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适合3—6年的学生使用。

2008年5田锋、姜锐、张景之等编写了《趣味科学故事》和《有趣的游戏》,书中收集了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有趣故事和许多科学小游戏,引导学生爱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鼓励学生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

适合1---3年级的学生。

2009年李荣友、姜锐、田锋、张景之等编写了《科学预防疾病》,对当前的各种传染病和常见疾病的预防归纳总结,适合全体学生。

(二)、我校科学课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

如在三、四年级段可以进行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的专项性考察,在五、六年级段中可插入实验方案的设计比赛等。

(2)、学生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详细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学生可以把平时的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收集的科学知识,部分实验材料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个过程。

同时在期末时可以进行一次展览,也可以进行评比。

(3)、专题任务评定法。

教师根据每学期的教学重点,布置一个专题任务。

课堂作业,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他的学习水平和成绩。

家庭作业,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一段时间,教师对他的研究的过程、方法、结论给予评价。

(4)、评优激励法。

选出“观察小能手”、“小实验家”、“小发明家”等和综合性的“小小科学家”、“科学小博士”等荣誉称号。

(5)、教师和学校利用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学生自己独立种植农作物、养殖小动物等,对学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在教学中系统传授科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1)、通过专家讲座、观看科技影片、动手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建立科学的信念,培养创新意识。

(2)、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让学生学会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让学生写观察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带领学生到田间采集标本,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通过小实验和各种研究活动,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

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六、教学策略(一)、我校为了有效地实现科学课程目标,倡导以下策略(1)、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

(2)、合理的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学习结果,从从而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3)、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活问题,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强调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