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民俗文化品牌促进柳州旅游大发展打造民族民俗文化品牌促进柳州旅游大发展
[内容提要]柳州市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为柳州市建设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提供了丰厚的题材,同时由于缺乏整合,尚未提升为优秀的民俗文化品牌而没有发挥其促进旅游发展,丰富柳州人民文化生活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打造柳州市民俗文化品牌,发展柳州市旅游业的三大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深刻地思考了如何深度开发柳州市的民俗文化资源,从如何打造民俗风情园、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提高民俗文化的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柳州市民俗文化品牌和促进柳州市旅游大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品牌柳州旅游打造发展
中共柳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议提出了“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奋斗目标,柳州市从此吹响推进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城市管理升级的号角,如何使柳州市由单一经济城市向文化、社会、生态、人民生活相协调的和谐城市转型?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调查、调研,我们认为柳州市在打造民族民俗文化品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方面有我们的优势和不足。
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我们在思
索、在探讨。
现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提出来,以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柳州市发展民俗文化品牌和旅游有着三大优势
(一)三江民俗风情是侗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精华:以鼓楼、风雨桥、侗寨为代表的侗家建筑文化;以侗族大歌、侗戏为代表的多耶文化;以百家宴、二月二、三月三花炮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是三江最典型的民俗风情。
三江侗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门类品种繁多,风格朴实纯正,存在形态多样,主要表现有:
1、天籁之音——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与侗族风雨桥、侗家鼓楼合称为侗族文化三宝。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俗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唯一的多声复调的音乐。
是侗族民歌中的极品;在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歌中,从风格特色、曲调数量、乐曲结构等方面看,最具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首推侗族大歌。
“大歌”是从侗语“嘎老”音译而来。
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要由集体歌队来演唱;
二、有两个以上的声部;三、它的正规演唱场合一定要在村寨的活动中心鼓楼来进行。
侗族大歌可分为鼓楼大歌、男声大歌、女声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混声大歌、戏曲大歌等等。
其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在国际上被专家喻为“天籁之音”,侗族大歌享誉国内外。
早在2005年三江县《侗族大歌》已经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三江代表我区参赛的侗族大歌又获第22名的优异成绩。
2、朴素独特的民间戏剧——侗戏
侗戏自清代由贵州黎平人吴文彩首创以来,传入我区三江县已经有160年的历史,它与后来传入的各种汉戏相融合,形成了既保留侗戏原有的朴素形态层次又汇集了博采众长的
独特的侗戏音乐,侗戏成为了三江侗族人民逢年过节必备的精神食粮。
3、交通与休闲的完美结合——风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