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_陈瑶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_陈瑶


了 大 众 化 消 费 的 新 阶 段 。旅 游 已 经 从 社 会 时 尚 发 展 成 为 社 会 生 活, 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 旅 游 已 经 成 为 我 国 居 民 的 重 要 生 活 方 式 之 一 。国 际 民 俗 文 化 旅 游 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升温, 居民生活水平 不断改善, 假日不断增多, 人们出游去体验异质文化、放松身心 的 愿 望 和 要 求 越 来 越 强 烈 。这 些 都 将 为 南 宁 民 俗 旅 游 的 进 一 步 开发提供机遇。 3.2 政策的重视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 顶蛳山
贝丘遗址, 1997 年发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 具和生产工具, 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 物 、牛 、鹿 、象 等 动 物 的 骨 骸 , 并 且 在 顶 蛳 山 发 现 了 标 志 人 类 文 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 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 被评为全国 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 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 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007 年 9 月 第 9 期( 总第 106 期)
广西轻工业
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
经济与管理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 SWOT 分析
陈瑶
(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 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 打造民俗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 尤其是旅游资源 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 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 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 南宁市拥有众多文 化 独 特 的 旅 游 资 源 , 如 壮 民 族 风 情 、顶 蛳 山 贝 丘 遗 址 、大 明 山 、 扬美古镇等。但这些体现南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而且潜力巨 大 的 旅 游 资 源 至 今 仍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的 开 发 。南 宁 的 民 俗 旅 游 景 点的开发, 多处于自然状态, 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 于产品单一, 旅游空间容量小, 旅游活动少, 游客停留时间短暂。 很多旅游产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参与性的活动不多见。而缺 乏可参与性无疑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 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不断扩大, 选择来南宁旅游, 体验异 质 文 化 的 游 客 与 日 俱 增 。南 宁 作 为 广 西 旅 游 及 东 南 亚 跨 国 旅 游 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 , 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 源市场不断扩大。2006 年, 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 10 万 人次, 接待国内游客超 1800 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在广西率先突 破百亿。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 发展南宁的民 俗旅游是有广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
【中 图 分 类 号】 F59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3- 2673(2007)09- 0115- 02
近年来,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 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 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 ——民 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 在文艺、语 言 、信 仰 、服 饰 、饮 食 、居 住 、娱 乐 、节 庆 、婚 恋 、生 丧 、交 通 以 及 生 产等方面, 民间所特有, 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而 民 俗 文 化 旅 游 则 是 指 人 们 以 观 赏 、了 解 、领 略 、参 与 风 土 人 情 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 在现代旅游 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 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 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顶蛳山贝丘遗址, 南宁市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 内 涵 、意 义 和 科 学 价 值 完 全 可 以 和 西 安 半 坡 遗 址 博 物 馆 , 长 江 下 游 的 河 姆 渡 文 化 博 物 馆 相 媲 美 。建 立 起 以 顶 蛳 山 贝 丘 遗 址 为 轴心的文化旅游点, 对提升南宁市历史文化品位, 建设文化南宁, 促进南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遗 址保护总体规划仍未出台, 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入开发。
又如中山路位于南宁新城区外滩附近, 是一条保留最完 整 、规 模 最 大 、最 热 闹 的 老 街 , 这 里 有 许 多 清 末 、民 国 时 期 的 古 建筑。每一个到南宁来的人要品尝南宁美食, 首选就是中山路。 命名已有 81 年的中山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美食夜市街, 不仅 南宁人都懂, 在全区甚至全国也小有名气。目前中山路夜市依 然红火, 但骑楼老化、电线线路复杂、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等问题 却困扰着它。 2.3 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 流传着别具特 色的壮族文化习俗; 宾阳的炮龙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 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 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 而 且 借 壮 族“ 三 月 三 ”歌 圩 为 原 型 的 南 宁 民 歌 艺 术 节 以 打 造 新 民 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 经过几年的 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 至 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 地方, 现有二百多处; 黄氏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 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 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 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1 旅游开发优势( S)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 宁 市 是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的 首 府 , 处 于 中 国 华 南 、西 南 和
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 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 具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区 位 优 势 和 地 缘 优 势 。南 宁 具 有“ 两 近 两 沿 ”的 特 点。“两近”: 一是近海, 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 也就 204 公里; 二是近边, 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 230 公里。“两沿”: 一是沿线, 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 宁交汇, 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 二是沿江, 邕江是西江的 支流, 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 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 1000 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 南宁成为广西旅游 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 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 也是中国 连 接 东 盟 的 重 要 的 陆 路 接 合 部 , 客 观 上 具 有 南 联 北 引 、东 西 辐 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壮乡的民族特色, 还 应在开发中关注南宁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 凸显城市的文 化底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南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 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 原为清朝 右 江 镇 总 兵 马 盛 治 的 祠 堂“ 回 春 阁 ”) 、中 共 广 西 省 第 二 次 代 表 大 会 旧 址 、雷 沛 鸿 故 居 、梁 烈 亚 故 居 、孔 庙 、邕 江 防 洪 古 堤 、新 会 书 院 、粤 东 会 馆 、安 徽 会 馆 等 等 。它 们 是 南 宁 不 可 再 生 的 文 化 资 源, 也是南宁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 们分散在南宁的各大街小巷, 规模也小, 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 可 行 性 来 说 , 其 可 观 性 、可 娱 性 和 可 参 与 性 等 条 件 并 不 是 很 充 分。它们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间相对比较孤立, 难以开发成 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线路产品, 旅游资源和产品 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够强。
2 旅游开发劣势( W)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 虽然
旅游产品很多, 但缺乏高品位的旅游精品, 从市区到周边地区 都 缺 乏 稳 定 的 旅 游 热 线 , 只 有 市 区 的 青 秀 山 和 动 物 园 、郊 区 的 伊 岭 岩 、周 边 地 区 的 德 天 瀑 布 拥 有 较 稳 定 的 客 源 , 而 大 量 的 景 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 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 规模较小, 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
为突出“壮乡首府、绿城生态、会展商务”三大旅游主题 , 重 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 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深度开发 壮 乡 文 化 风 情 旅 游 产 品 , 重 点 开 发 建 设 广 西 民 族 博 物 馆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生 态 博 物 馆 、刘 三 姐 剧 场 、东 南 亚 美 食 街 、南 宁 国 际 民 歌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突出地域的文化、饮 食、旅游商品特色、展示壮乡民俗风情文化, 丰富旅游产品文化 内涵。 3.3 区域经济合作的 域 合 作 战 略 的 推 进 和 中 国— ——东 盟 自 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 中国— ——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 南宁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逐步构建, 为南宁 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尤其是从 2004 年起, 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天在南宁 举 办 。中 国 — 东 盟 博 览 会 是 伴 随 着 中 国 大 力 推 进 中 国 — 东 盟 自 由贸易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成果, 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 间 关 系 的 一 座 桥 梁 , 更 是 中 国 与 东 盟 国 家 之 间 进 行 经 济 、社 会 和文化交往的一个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 不仅提升 了南宁的知名度, 更带动了南宁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发展。2005 年南宁入境旅游前 10 名的客源国中, 有 4 个是东盟国家, 越南 排 在 第 一 位 。作 为 每 年 举 办 一 次 的 中 国 — 东 盟 博 览 会 的 举 办 地 南宁市, 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的作用, 有条件 建 设 成 为 面 向 东 盟 国 家 、西 南 经 济 圈 和 华 南 经 济 圈 的 区 域 性 国 际化的旅游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