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及封闭措施

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及封闭措施

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规定根据2017年4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我矿2#、10#、11#煤层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我矿11#、10#、2#煤层均属II 类自燃煤层,为了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制定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规定。

一、根据本矿实际,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有:
1、采空区浮煤多,氧化自燃发火。

2、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条件后爆炸起火。

3、工作面的可燃材料在废弃后丢进采空区长时间氧化自燃发火。

二、采空区主要防灭火措施
1、合理布局通风设施位置,尽量避免井巷与采空区贯通。

2、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并根据采区灭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燃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

3、必须对采空区采取预防性喷洒阻化剂,防止自燃发火。

4、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5、建立健全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所有检测分析结果有记录,并定期检查、分析整理,发现自燃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自出自燃发火预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实现集中生产,尽量缩短生产战线,对旧采区实行逐步收缩,逐步封闭。

7、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作业,不向采空区丢煤或少丢煤,采高必须严格控制,不留顶煤或底煤,端头及工作面的浮煤应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采空区。

8、在采空区和报废巷道里,一定要把报废巷道闭死,不能再有通风现象出现。

三、灭火方法
1.直接灭火法:
①采用水、灭火器、砂土、在火源附近直接扑灭火灾。

②用化学灭火器灭火。

在各个消防重点部位应备有干粉灭火器。

③用砂子和岩粉灭火。

④喷洒阻化剂灭火。

⑤灌浆灭火。

⑥注氮气灭火。

2.封闭灭火法
当不能用直接灭火法或直接灭火法无效时则必须封闭火区,火区封闭的范围越小,维持燃烧的氧气越少,火区熄灭也就越快。

因此火区封闭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并尽可能地减少防火墙的数量。

(1)防火墙及其位置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有:①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防火墙所用材料与永久闭墙相同,其顶部厚度应根据封闭地点及其自燃条件而定,但一般不应小于1米。

②防火墙上下要砌筑在顶板坚实的岩石上,其掏槽要求与永久闭墙相同。

③防火墙两面必须用料石砌筑,并用水泥沙浆砌筑勾缝,墙中用黄土层层夯实。

④防火墙内外有积水时,或有可能有水流经闭墙时,其墙底部必须用混凝土构筑,高度不低于0.8米,前后墙用水泥抹面,并在墙底部设反水管或反水池。

防火墙必须预留观测孔、措施孔,孔口要安装气门堵严实。

防火墙要预留构筑气室的位置,以备均压。

⑤防火墙面和距墙1米范围内的巷帮巷顶必须进行喷浆处理。

喷浆厚度不小于8厘米。

(2)防火墙的布置及封闭顺序。

用隔绝法扑灭火灾时,要求封闭的空间尽量缩小,防火墙的数量尽量少,构筑密闭的时间则尽可能地快。

为了便于隔离火区,应首先封闭或关闭进风侧的防火墙,然后再封闭回风侧的防火墙,同时,还应优先封闭向火区供风的主要通道(或主干风流),然后再封闭那些向火区供风的旁侧风道(或旁侧风流)在高瓦斯区密闭和火源之间有瓦斯源存在时,封闭进风侧的防火墙更危险一些。

这种情况下,首先封闭回风侧防火墙更好一些。


为它能够在火区内造成正压,对采空区瓦斯的涌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井下火灾汇报与处理原则
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①首先撤出井下所有受到威胁地区的人员;
②抢救遇难人员,采取措施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向人员集中的地方蔓延;
③切断工作面电源,防止处理事故中救护人员触电和发生瓦斯煤尘爆炸;
④设专人检查瓦斯和风流变化,并控制煤尘飞扬;
⑤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源直接灭火,当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⑥严密注视顶板变化,防止因燃烧造成顶板垮落和造成风流风量的变化。

2、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①报告灾情
发生灾变事故后,临近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危害程度,并迅速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汇报灾情时,不能凭主观想像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②积极抢救
事故发生后,被困灾区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及时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现场的跟班干部、班工长、安检员、瓦检员要勇于负责,团结和组织大家,严明纪律,保持统一指挥,严禁各行其是或单独行动,采取防止灾情恶化和保障人员安全的措施。

③安全撤离
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正确使用防护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④妥善避灾
如果无法安全撤退,遇到通路阻塞,或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时,应就近快速构建临时避难场所,妥善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设置呼救信号,等待救护队救援,切忌盲动。

⑤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必须首先佩戴好自救器,其避灾原则是逆新鲜风流而行。

位于灾害进风侧的人员,顺进风巷组织撤离,沿最短线路,迅速撤至地面。

位于灾害回风侧的人员,选择最近联巷,进入进风巷道,迎风由安全出口撤离至地面。

若发生灾害后,人员来不及撤至地面的,就近进入避难硐室或全负压系统巷道,等待救援。

通风区
2017年4月1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