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称谓

古代称谓


代称 死后由他人所拟,或习惯性称呼,有以下情况: 以籍贯或任职地区为代称。如韩昌黎、贾长沙。 以官职或封爵为代称。如杜工部、班定远。 谥号,是贵族死后由帝王按其功德而赐予的美称。先 秦各国卿大夫死后由诸侯赐谥,如赵文子、韩献子、臧文 仲、孟武伯等。唐以后至清末,规定三品以下无谥,三品 以上大臣由朝廷赐谥。如韩文公、岳武穆公……文臣多用 “文”字,武臣多用“武”字,以“文正”为最荣耀。 尊称,死后由弟子或后人拟定。如周濂溪(周敦颐)、 陆象山(陆九渊)、归震川等。 以数字为名号。以叔伯兄弟辈大排行为序,多盛行于 唐,如元九(稹)、李十二(白)等。 几人合用的特称。如:大小谢、三苏、孔孟、曾左彭 胡(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
“五服” 九族中,如果有人死去,与之有亲属关系的人要行不 同时间不同服装的丧礼。这种丧礼分五类,叫做“五服”。 其中第二类又分四个等级,所以又叫“五服八等”。 清代规定: 第一类,斩衰(cui); 第二类,齐衰(zicui)。分四等:齐衰杖期、齐衰不 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 第三类,大功。 第四类,小功。 第五类,缌麻。 同一高祖的子孙,有互相服丧的规定。亲属关系超过 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或出五服。
下列情况不避讳: 讳名不讳姓,多数情况下不讳字。 不讳同音字。也有例外,如唐人李贺之父名晋肃,有 人认为他不应举进士。 名有二字不兼讳,只讳避其中一字,如唐太宗李世民 讳民而不讳世。 君前无私讳,直接对皇帝说话或上奏章时,不讳自己 父祖之名。 不讳诗书。指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一 般图书不在其内。 已祧(tiao)不讳。天子七代祖以上要迁入另外的庙 堂,叫做祧。因年代久远,可以不讳。 祭天地神祗时不讳。
三、古代帝王称号 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皆称王。秦王政统一中 国后,改称皇帝。此后,历代统治者都称皇帝。 国号 为了区别于其他朝代,每一新王朝建立时,首先要确 立国号。宋以前国号皆以地为名,元、明、清三代则用抽 象意义的字。 如“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有大、首等 意。
年号 每个王朝的每一位新皇帝即位后,为了区别于前代皇 帝,必须有自己的称号或标志。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的年 号。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 建元。建元元年相当于公元前140年。以后每位新皇帝即 位都要改用新年号,叫做改元。 明清两代,一位皇帝只用一个年号(个别除外),这 样,年号即等于帝号,如洪武、永乐、康熙、乾隆等。当 时,百姓即习惯于以年号称当今皇帝。 年号一般用二字,也有三字,如梁武帝“中大同”; 宋太宗“太平兴国”;最长的六个字,如西夏景宗“天授 礼法延祚(福)”。
中国文化概论
讲授内容: 概述 古代称谓 古代衣食住行 古代教育与选举、科举制度 古代官制 古代礼制与法制 古代学术思想


“文”:“错画”,就是花纹。 “化”:改易,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后 的“演化”和“分化”。 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文化内涵 文化现象和文化事象 文化观念和文化政策 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 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犀利哥 一位摄影爱好者在 宁波街头试镜时,无意 间拍下正迎面走来的一 个流浪者,这张“很有 FEEL”的照片传上网 络,迅速走红。他称自 己被这名流浪汉深邃而 犀利的目光“震撼”, 给他起名“犀利哥”, 不仅成为日本、韩国网 民热烈追捧的明星,甚 至登上了3月5号英国 《独立报》的头版位臵 等等。
谥号 谥号起于西周。周初的文、武、成、康诸王,都是谥 号。周代谥法规定很严,大致可分三类,一是美谥,如: 文、武、元、平、康、景、惠、宣、成、献等;二是恶谥, 如:幽、厉、灵、炀;三是夭谥,如:悼、衷、怀、憨、 闽等。后世几乎只有美谥而很少有恶谥。 汉以前多用一字谥,汉代用二字,其中一字必是 “孝”,如孝文帝、孝武帝……唐以后谥号字数加多,如 清代乾隆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玄立极敷文奋武钦 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共23字。 汉以后,后妃也有谥号。
“龅牙哥”张勇:现为中国美院艺术设计学院大三学生,专业首饰设计。11年3月 网络拍客上传了这张图片,红遍互联网。网友表示,被如此有“喜感”的照片征 服。有网友惊叹:“哥哥,你出名了”,无数代神曲”《送你葱》出炉。原唱者“菜花甜妈” 为中国达人秀年度亚军,超人气女王,也是亚洲范围内唯一和苏珊大妈同台献技 的人,并在对决中完胜。“送你葱”继“囧”、“打酱油”后,登上11年热门词
改姓的情况有: 少数民族受汉族影响而改姓,如北魏鲜卑族拓跋氏改 姓元。 皇帝为笼络少数民族或奖励功臣而赐姓,如汉末赐南 迁匈奴族姓刘(刘渊、刘聪)、唐末赐沙陀族姓李(李克 用、李存勖)。 避祸,如韩信之后改姓何。 未成年子女随母改嫁而改姓,成年后改用原姓。如范 仲淹小时随母改嫁姓朱,后恢复姓范。这叫“归宗”。 女子未嫁时用父姓,出嫁后增加夫姓。如张王氏、李 赵氏…… 和尚不用俗姓,只用法名,名前往往冠“释”字。 道士用俗姓。 《中国人名大辞典》统计4129个,最新统计5000多。
长腿妹妹 本名孔燕松,现为 北体大体育新闻专业大 三学生,凭借自己1.17米 的“美腿”走红网络, 受到各大论坛网友的追 捧。网友惊叹:“这腿 也长的太不像话。”
糖葫芦西施——本名康晓菡,19岁,来自河南安阳,因为在大学校园旁卖冰 糖葫芦,时常背着一个时尚的皮包,带着两个大大的银色耳环,长相青春、靓丽, 而被男生们冠名为“糖葫芦西施”。
芙 蓉 姐 姐 的 杨 贵 妃 造 型 殷 桃 杨 贵 妃 造 型
PK
芙蓉二代
本名徐情情,出生 于温州洞头,现就读于 浙江科技学院,特点是 辛辣的照片、雷人的身 材、夸张的表情、张扬 的个性,以雷人的“芙 蓉二代”自居,自称 “我要把最美的一面展 现给大家”,被网友称 为“芙蓉姐姐冷炒饭 版”。
尊号 皇帝在位时,群臣要上尊号。如武则天称大周皇帝后, 加尊号曰“圣神皇帝”,三年后又加“金乾”二字,次年 又加“越古”二字。唐中宗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唐 玄宗为“开元神武皇帝”。 历代皇帝对禅位于他的前代皇帝皆上尊号为太上皇, 对母后则上尊号为皇太后,祖母则称太皇太后。如果是过 继的,生父不能上尊号。 年号和尊号是皇帝在位时就有的,谥号和庙号是死后 才有的称号。
二、古代姓名字号 姓 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一个母系氏族或部落的标志,所 以从“女”加“生”。“生”表示所从生,生而只知其母 不知其父,故从“女”。 远古大姓,如姜、姚、姬、姒、妫、嬴等,都从 “女”。 氏 某个大姓繁衍多了,于是分出若干家庭,赐以支姓, 就是“氏”。“氏”,即新的家族称号。如,鲁人祖先是 姬姓,三桓后分孟氏、仲氏、季氏。 一般说来,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 平民、奴隶无姓无氏,只有名。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 统称为姓或姓氏,平民开始有姓。
字 字是名的补充解释,和名相表里,所以叫“表字”。 名与字含义多有联系。 如: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牛可耕田。 孔子之子孔鲤,字伯鱼,鲤属鱼类。 曾巩字子固,巩与固同义。 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晦是黑暗。 有的名与字皆取自古书上某句话,如钱谦益,字受之, 取自《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号 又叫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名和字通常由长辈所 定,号则由本人决定,往往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或住所特 征,通常用别号的多是文化人。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杜甫号少陵野老。 别号以二字较多,三、四、五字皆有。如明高启号青 丘子,又号槎轩;袁枚号随园老人,《金瓶梅》作者叫兰 陵笑笑生。 还有以室名为别号的,如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 绰号也是别号,又叫外号,多为他人所起,有褒有贬, 用以概括其性格或特征。如《水浒传》中的绰号。 网名也是号的一种。
奶茶妹妹:清纯的外表、大方的谈吐,奶茶妹妹章泽天刮起一阵小清新的旋风。 因网络拍客为其拍摄的一张照片手捧一杯奶茶被网友称为“奶茶MM”。2011年8 月17日,章泽天在清华大学报到,又一次吸引了众多宅男的目光。
莲花小王子:全名 Leonardo Frosi,昵称Leo,巴西人。2011年上海车展中,作为E4展馆 莲花展台的男模,被网络拍客拍下照片,极具王子气质的英俊外表和天使般的笑容迅速 蹿红网络,无数女网友惊呼“被秒杀”。
名 古人生三月而命名,男子年二十行冠礼而后取字,女 子年十五行笄礼而后取字。 正式命名前有乳名,又叫小名。如曹操小名阿瞒。 正式命名多有祝愿和纪念意义。如庄公因寤生得名。 多子女者命名讲究兄弟排行。先秦时分伯仲叔季,如 伯夷,叔齐,仲由,季札等。后世讲究某字辈,由宗族统 一规定几句话若干字,作为辈份次序,同宗子孙依其先后 命名。如谭姓:“承祖德尚善,家运庆修祯。”
HOLD住姐
谢依霖,因 2011年8月9日在综艺 节目《大学生了没》 中扮丑搞怪,加上 爱卖弄中英文夹杂 的转调风格,被网 友封为“Hold姐”。 表演结束后,Miss Lin自信地说了一句 “就算我搞错party, 整个场面我要Hold 住! ”“Hold住姐” 的口头禅“Hold住” 遭到众多网友追捧。
父族四:父亲一族(高、曾、祖、父、己)、姑母嫁 人者一族,姐妹嫁人者一族,己女嫁人者一族。 母系:外祖父母、外曾祖父母;舅(母舅)、姨;中 表(姑表、舅表、姨表)。 母族三:母之父系一族,母之母系一族,母之姐妹嫁 人者一族。
妻族:妻,岳父、岳母,内兄、内弟(妻舅)、小姨, 外甥、外甥女。 连襟,妯娌(娣姒)。 妻族二:妻之父系一族,妻之母系一族。
陵号 历代皇帝各有陵墓,各有陵号。如唐太宗的昭陵、唐 高宗的乾陵,汉武帝的茂陵,明代的孝陵、长陵、定陵等。 陵号有时也用来代指过世皇帝。
四、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臣民对于 帝王、长官、父祖及古圣贤之名,不但不能直呼,而且对 其中某个字在说话和写字时,也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用各 种变通的办法回避,叫做避讳。 避讳源于周,汉以后渐趋完备,唐宋以后更加严密。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国讳,即当代皇帝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有时甚 至包括皇后之名。 二是圣讳,即孔子、孟子之名。 三是家讳,即父母、祖父母之名。 四是宪讳,下属不得直接使用长官本人及其父祖之名。
姓氏来源有以下情况: 以动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熊、鹿…… 以封国、封地为姓,如虞、夏、商、周…… 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上官、侯…… 以职业为姓,如贾、裘、巫、史…… 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公孙、王孙、文、武 …… 以居住地方特征为姓,如东郭、南宫、西门、江 …… 少数民族多复姓,源于译音,如独孤、呼延、慕容、 贺兰、尉迟、长孙…… 汉族也有复姓,如端木、夏侯、诸葛、皇甫、欧 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