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棣 历史论文

朱棣 历史论文

朱棣------
逆子还是明君
作者:周未来
指导教师:胡宗树
逆子
建文帝朱允炆继承明朝江山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他先后除掉了辽王,谷王,代王的时候。

本文的主人公朱棣在干什么?
装病。

病好了呢?装疯。

不过在权利的诱惑下,1399年,“精神病人”朱棣神奇地恢复了健康,发挥自己厚黑学的本领,宣称朝中有奸臣,出兵靖难,清君侧。

3年时间,朱棣运用阴谋,勇气,战术以及敌人(侄子)的仁慈之心,站上了王位,接受众臣的朝拜。

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自己的侄子在这场残忍的王位争夺战中命令部下不得伤害他的性命,自己不感激地痛哭流涕回家洗洗睡了,反而夺取王位后也不放过侄子。

派出郑和,胡濙在民间,海外继续寻找朱允炆。

为什么?因为权力。

这就是朱棣,权欲熏心的朱棣。

朱棣当上皇帝后,杀害了一批建文余党(能找到的基本杀了)。

如铁铉(抵抗朱棣的武将,打败过朱棣),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

凌迟,杀其子。

黄子澄,齐泰(建文帝的智囊)凌迟,灭三族。

至于当面骂过朱棣的方孝孺不仅凌迟而死,并且灭了十族(包括方孝孺的朋友,老师)。

他们的妻子,女儿全被买进了妓院。

也不知道朱元璋在天上看到这个他认为的朱允炆的好帮手,不仅造了反,赶跑了朱允炆。

而且像他一样心狠手辣的杀了一批他为孙子精心挑选的“能臣”,作何感想。

不管怎样,朱棣登上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宝座。

他首先做了两件事。

其一,他废除了建文帝时代执行的各项与朱元璋成列不同的规章制度。

既是为了消灭建文时代的痕迹,也是为了借老爹威名获得众人的支持;其二,他修改了《太祖实录》,将自己的生母䂵妃改为马皇后。

并命人在书中写到朱元璋在临终前曾反复询问自己的下落,欲将王位传给自己。

但是由于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行为,本属于自己的王位被无耻的夺取了。

朱棣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舆论,因为害怕。

他不想被后世人责骂,他怕有一天有人会跑出来以此造它的反。

历史证明他终究是失败了,他没有骗到自己,也没有骗到后来的人,因为真正书写历史的是人心!一个改了自己生母的逆子,一个为权利不惜一切的藩王,一个杀人如麻的皇帝,人们不会忘,永远不会。

明君
永乐元年三月,蒙古军队进攻辽东,大肆强掠。

朱棣很愤怒,杀了当地都指挥沈永。

不过他没有发泄,因为掌管明朝北境防御的就是他。

朱棣在心中决定了一件事:迁都。

要知道,迁都不是搬家,收拾收拾东西就能走。

自己的后宫佳丽三千,朝廷文武百官,都要迁走。

为此朱棣做了许多准备,首先提高北平地位,改北平为北京,升为陪都;然后发展经济,向北京大规模移民,屯田;接着营造宫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修建运河,改善南北交通。

做完这些事,一般的朝代基本就完了,像隋朝,元朝。

由此可见,朱棣统治下的明朝是个盛世,“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而且非常有钱。

就这样,1421年,朱棣不顾众臣反对迁都北京。

但历史告诉我们朱棣的抉择是对的。

在准备的迁都同时,他修了一部光耀史册,千古流芳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直言,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成一书,毋厌浩繁”这就是朱棣修书的要求。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此书收录从先秦到明初的七八千余种书,有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卷,三亿七千万字。

如果没有他,很多古代书籍,我们永不会看到。

1406年,一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朱棣的支持下下西洋。

就这样西洋各国了解了大明的威名,纷纷与明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这一过程中,明朝虽然强大,却没有以强欺弱,而是用心征服。

这时候,边境的鞑靼和瓦剌又瞎折腾起来。

朱棣选择了亲征,并大溃敌军。

因为那时的明朝已经有了对付蒙古铁骑的方法,先是神机营的火炮发射:再是三千营的骑兵砍;最后是五兵营的步兵上。

在朱棣奋斗下,大明的军事,外交经济事业蒸蒸日上。

明朝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总结
朱棣,我佩服你知人善任,表里洞达,励精勤政,身先士卒,所向克捷。

朱棣,我厌恶你心狠手辣,好大喜功,多疑好杀,不必要又未经思考地侵犯。

“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也许这是对朱棣最好的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