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高爱玲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

您看——
一、案例描述
聪明伶俐的小虎,您一看就不会相信他“笨”。

那为啥一见“单词记忆”这样的任务就头痛呢?
常跟小虎在一起的小龙,是小虎的老师,常常在一起做作业;您在说小龙比小虎聪明吗?结论别下得太急,因为,小虎也是小龙的老师呀:小龙对语法知识“一塌糊涂”,但小虎无论老师课堂精讲是还是看书自学,哪怕是同学课堂举两个对比例子,都就一眼看“明”了。

同样,玉宇对语音知识感到模糊,而皎皎又对一些意思相近的英语知识,总是感到模模糊糊、难以区分。

小竹同学由于说话怯场,常引得同学们的讥笑,在一些小组的活动中,经常拖后腿,招来组员的不满和责备,这令小竹很自鄙,渐渐他在英语课上不愿开口,即使英语老师让他发言,他也由于紧张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

面队教师失望的表情和叹息声,小竹感到自暴自弃。

二、反思
如果用原来的教法上课,这几位小朋友就由于各种原因,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班级内大约有近20%左右的学生近似于他们,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加大,这一比率会越来越高,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

使得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目前许多小学普遍存在班级学生过多的现象。

考虑到教学进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一般很难顾及学习困难生;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则受到教师的青睐,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

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加之教师的忽视,导致他们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甚至产生自暴自欺的情绪。

在公开课中,不少教师为了不影响授课效果,不愿意给英语学习困难生表现的机会,在平时这些学生似乎也的不到表现的机会,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越少,则语言运用能力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年,在之后的英语学习学习中,这些学生不愿开口学英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是一落千丈。

这与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教师应该应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入手真诚的关心尊重他们,在课堂中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赏识,让他们或得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教师也充分利用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在班级的英语学习中,起到带头作用,达到以优促差,使差转优。

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教师认真反思,解剖名师课堂,亲历杜郎口中学体验、感受,捕捉到了杜郎口课堂教学新模式,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实施对策
1、布置教室,学习杜郎口
我们的教室中,课桌一般也分组集中排列,以便使学生对面而坐;教室四壁我们是根据自己的有利条件,设置上各种彩面,并在彩面上设上日常(游戏/谜语/名人言/成语/歇后语)英语对话,彩面上有名人像、彩图……教室的这种布置方式,既可让英语教学“材”源茂盛,又有利于杜郎口教学模式中“预习交流”、“分组合作”、以及小组内“兵教兵”“兵
练兵”“兵强兵”等课堂活动的进行,使得我们的小兵小将们在大舞台上轻松愉悦地尽情表演。

大胆相信学生,学生就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我们往往说学生的潜力巨大,实际上学生的潜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大。

学生需要尊重,渴望得到认可。

如果大胆地让他们学生从疲乏战术中解放出来,走进主动快乐的学习园地,他们给予老师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的始料不及的惊喜。

教室布置的改变将是他们一生惊喜的起端。

2、展现自我,舞台拔高
课堂各环节的学习中,我们也利用以人带组的方法,显杜郎口教学模式“立体”“穿插”、“分组”、“容量大”、“节奏快”等特点。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分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长短报名分组,有自我感觉语法易学但语音难掌握的A组,还有与之相反的B组,再就是对单词拼写感到头痛的C组,还有呢就是对某些意思相近,难以区分的D组……
开课检查复习了,老环节用新办法——“小老师”在读词听写了,老师在同学间走来走去,为有错的小朋友指指点点。

这比老师坐在办公室里批改,学生隔段时间接到作业本后再看见错号,作用要大得多,因为亲眼看见老师在身边,亲耳听见老师点出的,再者,如果一遍不明可以问二遍、三遍,直至问明记牢。

如果当堂拼读对答案的,再当堂交换批改,岂不是全体都当裁判了?(那位拼读者会是最明白的)而且小朋友批改别人的比自己的要认真得多!这种上课方法不仅使得孩子乐学,好学,而且还为老师“省”一份力。

这既为“小老师”检查了单词读音情况,又为其他同学检查了拼写,当然,结果作为老师只是“听”,除非,发现发错者、判错者都“超超”,那可就是“非点不可”了。

(1)、新课入流:
每个小组都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的主要知识讨论后提出,在老师讲解之前,看其他哪个小组能在几分钟讨论后为他们解决难题。

A组小组长玉宇首先站起来拿着课本先走到各组桌前,后走到我面前指着课本英语句子“It's easy to make mistakes with English ?”中的单词“mistakes ”说:“这句话中的这个词怎么读?”如果不是在这么自由的课堂上,玉宇问这个问题也不会这么简单。

(2)、你问我答:很快,B的全体组员几乎都喊出来了,全体同学跟着他们读呢。

对于这一个组的几个同学来说会是多大的学习鼓励,虽然仅仅是一个单词提前学习。

别组的同学肯定也是十分羡慕的,肯定会在老师点明讲解时认真听讲,哪怕在课下也会对其他组的问题存在不理解的同学再通过“问”其他同学,使自己能拓展得更多更深,甚至对所有的知识都能理解和掌握,让这个环节真正起到“穿插巩固”的作用。

同样的,A组的同学还为C 组的同学想出了联系单词记单词的好办法,来联系前面的“make”记这里的mistakes 同时还为他们点到了“拓展知识”而受老师点头表扬。

反之,在B组一提“为什么用with不用in时?”也被A组一口给破了,老师只是摇摇或点点头。

通过教师的预习指导,讨论中的交流,课堂上的指导,练习中的评析以及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组织调控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