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四学、五导
三导:
学、导与练(“三环”)的时间,教师讲授时间不多于每堂课的二分之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练习的时间不少于每堂课的二分之一(不同学科可根据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生不同微调),构建“三环”“四学”“五导”的“学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学:
(1)自学:为学生独学阶段,即学生根据导学方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和问题,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2)互学:为学生对学、群学阶段,即学生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等个性问题与同桌、邻桌或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讨,使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得到解决,并找出未能解决的共性问题。
(3)示学:为全班展示交流阶段,可单人、双人、多人展示,旨在让学生的自信风采全面彰显,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其他学生学会聆听评讲,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予以补充完善、质疑探讨,学会分享快乐和成果。
教师要采取措施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分任务参与展示,同时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4)助学:为教师点拨、释疑阶段,即教师围绕学生在自学、互学及示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释疑,使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并适当拓展延伸,举一反三,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五导:
(1)导趣:“兴趣是求知的向导”。
我们要在教学中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
(2)导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
我们必须注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及时进行学习总结,落实错题研究、整理和消化,反思自己的学习失误并及时改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寻求答案等,切实提高学习效益。
(3)导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
及时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以鼓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进而对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
(4)导思:“学成于思”。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或以情激思,或以问引思,或以理导思,由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转变。
引导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学。
(5)导动: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
因而,我们的教学要注重让学生“主动起来,互动起来,全动起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成为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坚持“有效训练”,实现“以练固学”课堂。
每节课教师都应进行一定的有质量的课内达标训练。
在课堂练习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在内容、数量、难易程度等方面有不同要求,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当堂练习当堂完成,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实现课堂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