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第十七小学李云一、教材内容解析:本单元的主题是马,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体态优美,奔放有力,狂放不羁。
伟大的性格,坚毅进取的精神使它成为自由奔放的象征,文明崇高的化身。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选了三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课文。
编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来选编课文。
本单元由一篇说明文、一篇散文、两首古诗、一首现代自由体诗歌组成。
其中陈树青的《天马》是一篇说明文,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李贺的《马诗》是古诗,周涛的《巩乃斯的马》是散文,李幼容的《马背小学》是一首现代诗。
选编的这些课文,不论是古代作品,还是当代作品,作者们都以自己细腻的文笔,丰富的想象来状物抒情,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马的外形特点:静态中的马神形兼备、生动健美、苍劲有力;动态中的马如“山洪奔泻”般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无论是哪一篇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马的亲切、热爱、敬仰之情。
“语文天地”安排了“畅所欲言”,积累带有“马”字的成语,讲讲“马”的成语故事。
“初显身手”,是一个查找关于马的艺术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习作方面,写关于马的习作,设计了三个题目,有写实的,有想象的,有的是有关“马”的作品的介绍,有的是故事的叙述,体裁不限,自由拟题。
这些题目都与单元主题、所选的课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有密切的关系,是有源之水,使学生有的可写,能写得好。
二、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能做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主要说明方法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的能力。
因此通过自学及结合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与作者产生共鸣。
但是学生整体感悟不深,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加强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认字18个,写字29个,要求会读准字音,理解字义,会运用;理解关键词,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2、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有关“马”的词语和成语。
3、鼓励学生尝试用快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的句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讨论、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做摘录笔记,搜集带“马”字的成语,及有关“马”的成语故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资料的能力。
在查找、介绍有关“马”的艺术品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鉴赏、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5、学写简单的提纲。
6、完成“笔下生花”,引导学生互评作文,悟出写评语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抓住别人说话的要点。
四、教学重难点:1、单元重点:鼓励学生尝试用快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的句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讨论、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难点:通过搜集带“马”字的成语,及有关“马”的成语故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资料的能力。
在查找、介绍有关“马”的艺术品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鉴赏、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五、课时安排:总课时:10课时《天马》:2课时《古诗二首》:2课时《巩乃斯的马》:2课时《语文天地》:2课时作文课: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六、下面以《天马》一课为例谈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材简析:《天马》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天马”这个艺术珍品,表现了西汉时期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天马”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天马的健美、奔放,进一步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
文字简短精炼,表现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独具匠心,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天马”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本段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点。
这部分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来写的,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天马”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天马”名称的由来。
突出“天马”构思之巧妙,设计之奇特。
以“龙雀”为底座,让人不仅感叹这件艺术品设计的精妙绝伦,也让人惊叹于东汉时期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第七自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
2、因此教学中,制定以下本课学习目标:(1)、认字5个,写字11个。
会解释“标志、悠久、神形兼备、凌空、神奇”等重点词语,识到课文用词的准确和周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列阅读提纲,知道课文的大体思路。
(3)知道“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原因,以及“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
并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
(知识目标)(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开展阅读进行学习。
(能力目标)理解天马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5)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此语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负责性。
3、本课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以上训练教学目标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感悟说明文的特点,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而教学中,我重点将引导学生体会“马踏飞燕”的奇特艺术想象力,欣赏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
同时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天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以及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象征意义。
使学生们不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想到它的象征意义。
4、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多媒体、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这样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5、说学法向学生传授学法。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读、想、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6、说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下面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学生状况分析鉴于五一班我教了两年,对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知道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积累的不同,部分学生积累较好,也有一部分学生,几乎没有能力和时间再去读其他的书籍,这也就造成课外知识贫乏,为此我确定本期“课前预习”要落到实处,做扎实。
达到帮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预习课文的目的。
第一课时一、揭题示标。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本单元主题是马,提起马,你知道哪些有关马的成语、故事或者有什么话想说?学生1: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学生2: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学生3: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马强健、彪悍、忠诚、善良,更因为它蓬勃向上,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马的课文,题目是《天马》,大家齐读。
2、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3]课文几个自然段?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段意是什么课文主要内容3、出示学习目标: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齐读。
(1)、认字5个,写字11个。
会解释“标志、悠久、神形兼备、凌空、神奇”等重点词语,认识到课文用词的准确和周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3)、知道“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原因,以及“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
并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激发爱国热情。
(4)、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词语表达的准确性;并学习写简单的提纲。
(好,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作者陈树青是怎样介绍的。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一)。
(首先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自学2分钟,交流3分钟)快速自由读课文2——6节,思考:【1】“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原因是什么?【2】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件青铜雕塑珍贵吗从哪看出来2、小组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
三、合作提升。
1、交流阅读收获。
2、老师点拨。
(1)、课文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及天马的历史价值)第1节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开门见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统领全文)——读第2节,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第2节写什么写天马的艺术价值。
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从天马标志的来历、天马的出土时间、历史价值来写。
)——哪些词写出了天马的非同凡响、特殊地位?找出后并用着重号标出来。
*出示重点句:“它是我国……杰作。
”指导分析读。
读第2节,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这件青铜雕塑的珍贵。
)3、感情朗读。
指导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自豪、兴奋之情。
四、总结解惑。
1、谈本节课收获。
2、质疑解惑。
五、巩固运用。
1、当堂检测。
2、反馈目标。
第二课时一、揭题示标1、板书课题,继续学习看《天马》2、检查读书情况3、出示学习目标(二):(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天马”外形特征并展开想象。
•(3)、知道“天马”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原因;体会并说出文章表达的情感。
•(4)、学习本课的写法,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继续学习写简单的阅读提纲。
二、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一):(1)为什么我国旅游局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天马是什么样子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天马的神形兼备找出重点词语并标出来。
(3)课文第4、5自然段写什么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看出来找出并标记下来。
2、学生小组内自学、交流。
三、合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