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版 解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版 解读
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
运动、水上和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
2017 版: 设定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
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和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 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 2017 版:
增加教学提示并伴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
水上或冰雪
身体健康
四、课程内容
变化五:取消 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 类运动
心理健康
(一)必修必学内容
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 武术与民族
社会适应
(二)必修选学内容
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 民间传统体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五、学业质量
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 育类运动
织 课堂教学建 议
师评价
变化二:教学计划制定的建议内容的增加与改变
2003(实验)版: (1)水平教学计划 (2)单元教学计划 (3)学时计划 (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2017 版: (1)制定学段教学计划 (2)制定模块教学计划 (3)制定课时教学计划 (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变化三:制度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内容中的“整体性”的改变
变化关键词
教学 建议
教学方法的改革:
变化一:选项教学组织建议中增加了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 选 项 教 学 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革单一的 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评价的内容: 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2017 版: 以培养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加高中学生身
心健康为主要课程
选择性
不变: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变化一:补充了课程的根本任务
2003(实验)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
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2017 版: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 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学科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内容为体能、 健康教育、运动技能
变化三:水平划分的方式
2003(实验)版: 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并规定了每
个水平在不同领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表现 2017 版:
根据不同学业质量表现划分了 5 级学业质量水平
七、实施建议的变与不变
变化二:对课程总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
2003(实验)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 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 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五、课程内容变与不变
类别
课程 内容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 版课标的变化
变化关键词
2003(实验)版: 课程内容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心一:对于课程内容的界定切入角度发生变化,取消 2003(实 验)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类别 课程 结构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03(实验)版: 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的关系
2017 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学
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 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 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挥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和规则意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 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 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 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体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 活做好准备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版)解读
一、内容结构变化:
类别
2003(实验)版课标的内 容结构
2017 版课标的内容结构
2017 版课标总体变化
变化关键词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变化一:新版课程目标发生改变,将 2003(实验) 核心素养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版课标四个部分细化为六个版块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基本 理念
2003(实验)版: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
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2017 版: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 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2017 版: 基本性、实践性、选择性、综合性
变化二:课程概念的主要目标发生改变
2003(实验)版: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017 版学业质量的实质等同于 2003 (实验)版的内容标准
2017 版: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以
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 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 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变化二:描述角度。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变化四:更加细化
2003(实验)版: 学习领域——两个水平——具体表现(描述相对笼统)
2017 版: 学习内容——5 个水平——具体表现(描述详细) 从具体学习内容的角度描述具体表现要比从学习领域描述具
体表现更加详细,5 个表现水平的划分也比 2 个学习水平的划分更 加细致
类别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 版课标的变化
必修必学 必修选学 学业要求
体能
六、学业质量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 版课标的变化
变化关键词
学业 质量
不变:实质不变
变化一:学业质量属于新增内容
2003(实验)版:
2003(实验)版:
各学习领域不同水平学习的具体内
没有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
学业质量 核心素养
容标准 2017 版:
各学科素养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 体表现
中课程方案的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高中生多样 递进关系
化发展的需求)
变化二:改变课程结构,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内容、方
法和评价,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都紧密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构架
变化三:改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 2003(实验)版:
《标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 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包括田径 运动,球类运动,体操、健美操、舞蹈 或健美运动,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 族民间体育活动,新兴运动六个运动技 能系列以及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
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 1:健康与健康学科
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 2: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 版课标的变化
变化关键词
课程 性质
不变:课程概念中主要手段、主要学习 变化一: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新的阐述
内容
2003(实验)版: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变化四: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行关系,一类是 递进关系
变化五:新增学分与选课内容;1 学分(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 健康课程学习中需上满 216 课时,修完 12 个模块,获得 12 个学 分。平均每学年修习 4 个模块,一个模块一般为 18 课时。12 个模 块包含体能 1 个模块、健康教育 1 个模块、运动技能系列 10 个模 块);2 个选课(学生填写选项意愿表,最多可填写 3 个运动项目)
2003(实验)版结合五大学习领域,从不同水平描述具体学习 的内容标准(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表现);
2017 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从学习内容(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角度描述学习结果的具 体表现,并以不同的具体表现划分了 5 个表现水平。 2003(实验)版:
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 适应 2017 版:
变化七:更新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新增学习评价 地方和学校
附录
(一)教学建议与学习评 建议内容、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实施本课程
一、名词解释
价建议
变化八:变更教材编写部分的具体内容,新增地方
建议
二、附表
(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删除 2003(实验)版课
设计建议
程标准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部分的内容
变化三:对具体目标(分目标)进行了新的分类
2003(实验)版: 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 2017 版:
分目标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2017 版课标的变化
变化关键词
变化一:更新了课程结构模块的内容,对设计依据做阐述(普通高 平行关系
中 (2)树立新的知识观,从注重单个知识点和技术教学向注重
学习评价的形式: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
组织形式的阐述
2003(实验)版: (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3)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017 版: (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3)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 (4)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