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澳大利亚肝病学会专家共识:瞬时弹性成像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建议》简介

《2014年澳大利亚肝病学会专家共识:瞬时弹性成像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建议》简介

2 内的传感器所发出的剪波速度。根据 3 V 方程( V=剪波速 ρ
者经验少于 5 0 0例次、 患者年龄 > 5 2岁、 女性、 全身性高血压、 2型糖尿病等。 目前已研制出多种规格的探头以试图降低 T E检测的不可靠 率。S 探头( 5M H z 传感器) 、 M探头( 3 . 5M H z 传感器) 和X L 探头 2 . 5M H z 传感器) 分别可检测 1 5 ~ 5 0 、 2 5 ~ 6 5 和3 5 ~ 7 5m m深度 ( 的肝脏硬度。M 和 X L探头在按要求使用时, 对成人肝脏硬度 的评估正确率超过 9 0 %。M 探头的检测深度为从探头开始的 2 5 ~ 6 5m m , 因此若皮肤 -肝包膜间距( s k i n-t o -c a p s u l ed i s , S C D )> 2 5m m , 应换用 X L探头。S C D> 2 5m m的概率, 在 t a n c e
K e yw o r d s : h e p a t i t i s ,v i r a l ,h u m a n ;e l a s t i c i t yi m a g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A u s t r a l i a ;g u i d e l i n e s
澳大利亚肝病学会( A L A ) 新近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 F i
T M ( 法国 E c h o s e n s ) 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 t r a n s i e n t b r o S c a n
I Q R ) 表示。可靠的 T E评估应符合以下 3个特征: ( 1 ) 至少测 量1 0次; ( 2 ) 测 量 成 功 率 ≥6 0 %; ( 3 ) I Q R和 中 位 数 的 比 值 ( I Q R/ M) . 3 。 ≤0 通常将经 1 0次测量仍未获得读数的情况判定为检测失 . 1 %~ 3 . 1 %。另据 C a s t e r a 等大型系列研究 败, 失败率约为 2 显示, 不可靠的检测结果约占 1 6 %, 提示 T E有显著的局限性。
2 其相关个体变量包括: 身体质量指数( B M I )> 3 0k g / m 、 操作
e l a s t o g r a p h y , T E ) 应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评估的专家共识( 以
[ 1 ] 下简称《 共识》 ) 。T E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一种非侵入性
专用工具, 操作简捷, 安全性高, 耐受性好, 临床应用越来越多。 L A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 但由于缺乏适当管理和指导, 因此 A 本《 共识》 。《 共识》 分为 T E应用概 述、 T E在 慢 性 丙 型 肝 炎 ( C H C ) 中的应用、 T E在慢性乙型肝炎( C H B ) 中的应用以及结 论等 4部分, 提出了 2 4条推荐意见, 系统介绍了 T E的工作原 理、 操作方法、 影响因素、 结果解读以及优缺点, 为临床正确应 E和科学解读结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 用T 除T E外, 剪波弹性成像( s h e a r w a v ee l a s t o g r a p h y , S WE )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a c o u s t i cr a d i a t i o nf o r c ei m p u l s e , A R F I ) 、 磁 共振弹性成像(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e l a s t o g r a p h y , M R E ) 及实时弹 性成像( r e a l t i m ee l a s t o g r a p h y , R T- E ) 等新技术也在研发和改 进中。 1 T E应用概述 1 . 1 有效评估的获得 F i b r o S c a n测定的是安装在超声探头
2 2 B M I < 3 0k g / m 的患者不足 8 %, 在B M I 为3 5~ 4 0k g / m 的患
者高达 5 0 %。研究显示, X L探头的 L S M 低于 M 探头, 差值中位 . 4k P a 。 数约为 1 I Q R/ M 是判断 T E检测准确度的重要标志物。B o u r s i e r 等 分析 1 0 0 0余例肝病患者后发现 T E可靠度与 L S M和 I Q R/ M 2种变量相关。I Q R/ M> 0 . 3 0且 L S M 中位值 ≥7 . 1k P a 时, T E 可靠度[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 U C ) 决定] 低于全 体研究对象, 可靠性很差。相反, I Q R/ M≤0 . 1 0时, 无论 L S M 中位值如何, T E可靠度均很高。 1 . 2 T E操作的培训 T E操作易学, 对操作者而言具有良好的 H B和 C H C患者中进行的 个体间和个体内一致性。在大样本 C T E与肝活组织病理检查对比研究中, T E检测结果在临床医师
R e c o mme n d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u s e o f t r a n s i e n t e l a s t o g r a p h yi nc h r o n i c v i r a l h e p a t i t i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 A u s t r a l i a nL i v e r A s s o c i a t i o n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 i n2 0 1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5 . 0 4 . 0 0 4 收稿日期: 2 0 1 5- 0 2- 1 6 ; 修回日期: 2 0 1 5- 0 3- 1 1 。 作者简介: 于乐成( 1 9 7 0- ) , 男, 全军肝病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 医 学博士后, 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 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肝 衰竭等各类肝病的诊治研究。 通信作者: 侯金林, 电子信箱: j l h o u s m u @y a h o o . c o m . c n 。
Y UY u e c h e n g ,H O UJ i n l i n .(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C e n t e r o f P L A ,T h e 8 1 s t H o s p i t a l o f P L A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2 ,C h i n a )
4 9 0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1卷第 4期 2 0 1 5年 4月 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1N o . 4 , A p r . 2 0 1 5
0 1 46eTfg+:;<hiUV?jklXmno Q2 WX:pX+,IMqrst`uv
于乐成1 译,侯金林2 审校
( 1解放军八一医院 全军肝病中心,南京 2 1 0 0 0 2 ;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肝脏疾病研究所,广州 5 1 0 5 1 5 )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人; 弹性成像技术; 澳大利亚; 指南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5 ) 0 4- 0 4 9 0- 0 5
= 质量密度, 对组织而言是恒量) , 剪波速度可转化计算 度; ρ 成肝脏硬度, 单位是千帕斯卡( k P a ) 。通过校准仪器, 读数范 围可达 1 . 5~7 5k P a 。评估的结果以肝脏硬度测定值 ( l i v e r s t i f f n e s s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 L S M) 和四分位间距( i n t e r q u a r t i l er a n g年澳大利亚肝病学会专家共识: 瞬时弹性成像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建议》 简介
4 9 1
和经过培训的技师之间并无明显差别。但操作者的经验的确可 a s t e r a 等对 1 30 0 0 例次的 T E检测分析表 影响检测的有效性。C 明, 操作经验( 检测例数 < 5 0 0 次为经验不足) 与检测失败率[ 比 O R )= 2 . 5 , 9 5 %可信区间( 9 5 %C I ) : 1 . 6~ 4 0 ] 和读数不 值比( 可靠率( O R= 3 . 1 , 9 5 %C I : 2 . 4 ~ 3 . 9 ) 独立相关。 1 . 3 T E和禁食 F i b r o S c a n的早期操作说明中不要求禁食。 但近来研究提示进食可影响肝脏硬度, 确切机制不明, 可能与 S M的 进食后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改变等因素有关。进食后 L S M) 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最大 △L S M 增加值( △L 在F 0~ 1 、 F 2~ 3和 F 4分别为 1 . 9 、 2 . 7和 4 . 7k P a 。无论肝纤 维化程度 如 何, 肝脏硬度在进食后 1 2 0m i n均 能 回 归 基 线 水平。 1 . 4 结果解读 T E的检测有效性已获肝活组织检查资料证 实。但以连续的 L S M 来预测肝组织学病变分期( M e t a v i r F 0~ ) 的价值尚有争议。L S M 临界值( c u t - o f f ) 的优化来自受试者 4 R O C ) 曲线, 提示这些界值是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之 工作特征( 间寻求某种平衡的产物。 有荟萃分析推出了一组鉴别肝硬化或排除显著肝纤维化 S M 临界值。由于数据来自 R O C曲线, 故必须认识到基于 的L T E的 L S M 与肝活组织检查评估值之间存在固有的不一致性; 另一方面, 基于二者数值存在各自独立的误差, 因此目前所报 告的 L S M 在评估“ 真正” 肝纤维化分期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e t a v i r 各分期相对应的 I Q R之间是 很可能被低估。此外, 与M 存在重叠的, 这是因为现有的肝组织学分类评分系统反映的是 肝脏局部非量化的纤维化和结构紊乱, 而非全肝的病理改变。 E结果的解释。虽然许多临床中心根 这些因素均可影响对 T 据已发表的 L S M 临界值对特定病因的肝病进行报告, 但实际 上目前并无被广泛接受的 T E结果解读方法。 S M 临界值签发报告时, 应注意任何具体的 L S M 在根据 L 在各期肝纤维化均可能与一系列的可能性相关( 图1 ) 。因此, E结果进行解释前, 宜先结合特定临床背景下的其他试 在对 T 验对肝纤维化分期做一个初步估计。若其他检查提示肝硬化 可能性很低(< 2 5 %) , 则即使 T E阳性也不能证实存在肝硬 化, 因为这种情况下约 2 5 %~ 3 0 % 的个体没有肝硬化。当临 S M 之间存在偏差时, 可考虑另一种非侵入性检查 床印象与 L 或肝活组织检查。相反, 若T E检查前其他试验提示肝硬化可 能性很大(> 7 5 %) , 则T E阳性对肝硬化的诊断准确率高达 9 5 %以上。实际上, L S M 在评估死亡、 肝功能失代偿、 门静脉高 压并发症及肝细胞癌( H C C ) 等硬性临床终点方面的价值可能 优于其在鉴别早期肝纤维化方面的价值。 解释 T E结果时尚需注意肝硬化以外的 L S M 影响因素, 包 括肝脏炎症、 胆汁淤积、 肝脏淤血、 脂肪变性以及占位性病变引 起的肝包膜张力增高等。 图1 L S M 对肝纤维化评分的预测价值 共识性建议: ( 1 ) T E检测应按照与现有指南一致的标准方案进行操 作, 患者取仰卧位, 右臂完全外展。 2 ) T E检测的参考位点是腋中线肝浊音界上限下方第一 ( 肋间隙, 并应注意呼吸相对肝脏位置的影响。 ( 3 ) 在T E检测之前, 应禁食至少 2h 。 ( 4 ) M 探头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对于 S C D> 2 5m m的 L探头。 患者, 应采用 X ( 5 ) 可靠的评估必须包括 I Q R/ M≤0 . 3 0 。此外, 强烈建议 每例患者至少进行 1 0次有效击发。有证据显示, 仅6 0 % 的击 发成功率是不够的, 但为了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以及研究需 要, 满足这一击发成功率也是可行的。 ( 6 ) 有证据提示, 无论是内科医师还是技师, 均能可靠进 行T E操作, 但相关学习曲线也是必要的。而对于独立进行检 测操作前的训练次数, 并无任何特殊建议。操作者的经验是影 响T E检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专业熟练的操作可能需要 5 0 0 次以上的检测训练。 ( 7 ) 结果解读需充分注意肝活组织检查和 T E等非侵入性 S M 反映的是肝纤维化程度, 因此理 检查的固有误差。由于 L 想的结果表达方式应当是“ 概率” 而非“ 确认” 。建议不要使用 “ 正常” 或“ 无纤维化” 等术语, 因为早期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存 在交互重叠。“ 无或仅有轻微肝纤维化” 是更准确的表达方 式。和其他检查或诊断试验一致的是, L S M 也必须置于相应 临床背景下进行考量和解读。 ( 8 ) T E等非侵入性诊断工具和肝活组织检查应当进行整 合应用, 以保证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安全、 准确和及时的评估。 ( 9 ) 检测报告应包括能对检测质量进行独立分析所需的 各个细节。理想的检测报告应包括: 评估时选择的解剖学位 点、 探头类型、 有效击发的次数、 中位 L S M、 I Q R和 I Q R/ M、 禁食 L T水平。 状态和 A 2 T E在 C H C中的应用 有力的证据表明, 肝纤维化程度可预测 C H C肝脏相关终 点, 并可用来鉴别哪些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2 0 0 6年 4月以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b e n e f i t s s c h e m e , P B S ) 显 前, 药物治疗收益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