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政治导学案
1.陈建明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人民法院是依据什么对陈建明进行审判的?
3.人民法院在这个案例中是一个什么机构?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事实还说明,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具体含义: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特殊(三):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法律会制裁你吗?
2.如果你入室抢劫或者故意殴打他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一种行为只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后一种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它已经触犯了法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的教学案例,讨论下列问题: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最主要特征)
教师手记(教学反思)
茅村镇中心中学导学案
主备人:王雍军审批人:王艳梅时间
课题:第十四课14-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学习重点:法习难点: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学习过程
个性设计
(二次备课)
【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及相关思考题: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39-42中间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出相关答案。8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
1、怎样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茅村镇中心中学导学案
主备人:王雍军审批人:王艳梅时间
课题:第十四课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正确理解法律、统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那国家的强制力除人民法院外,还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图片,找出图片中属于国家强制力的内容。
展示图片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看守所、学校
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可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学习现在我们知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堂清知识】: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或者问: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
(2)
(3)
其中,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2、法律是意志的体现。
3、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
特殊(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说它特殊,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1)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如,《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讲述了发生在一个非常偏远的、治安秩序很好的山村的故事,山杠爷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品质很好,非常受人尊敬,村里有个年轻媳妇经常虐待甚至多次打伤婆婆,受到全村人的谴责,,山杠爷看不过,派人把这个媳妇抓起来游村,羞愤之下,年轻媳妇自杀了,事情捅到了上级司法机关,山杠爷被依法逮捕,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
(2)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特殊(二):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时思考,每一画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对谁提出的要求?
(出示图片)
部门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探究:
(1)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说明了什么?
(2)怎样做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的重演?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净化社会风气,而且还要依靠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究的问题。
【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及相关思考题: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3-46中间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出相关答案。8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
1、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在哪里?
2、如何理解法律和道德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堂清知识】:
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这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2、法律与道德关系是什么?
(2)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养健康文明习惯,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3)懂得法律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增强法制意识,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学习重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学习难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个性设计
(二次备课)
【引入课题】请大家讨论一下《被告山杠爷》
3、观点:凡是违犯法律的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犯法律。
4、法治:依法治国。德治: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群体法:宪法、刑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那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法律这个特殊的特征呢,请看下面视频:
观看视频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1.审判前郑筱萸是什么身份?
2.郑筱萸犯罪之后也要接受法律的惩处,这说明了什么?
插播视频:《郑筱萸被判死刑》
答:(1)相同点: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2)区别:第一,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大多不成文,法律是成文的。
第二,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教育、人们的觉悟来实现的,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第三,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约束的是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
(3)联系:法律与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