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资料整理:康雷一、名词解释1、道地药材: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

道地药材的品质与当地的种植历史、种植习惯、传统栽培技术及初加工工艺等都有关系。

2、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品质好、长势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的品种。

保持药材种质的优良,与生长环境、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产地的种质一般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二、道地药材分布(一)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关药1.人参【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园参:吉林、辽宁、黑龙江。

栽培,5年后采收。

林下参:北纬39~48度,东经117.5~134度。

人工播种,野生,参龄15年以上。

【质量要求】圆参:支大,体轻质脆,皮细纹深,表面色黄白,断面色白,粉性,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林下参:生长年久,芦细长,上部芦碗密,体丰满,纹细深,收腿,皮条须,珍珠点明显。

2.五味子【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

【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

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为主产区,野生为主。

【质量要求】粒大,色紫红,皮肉厚,油润光泽,多双核。

3.鹿茸(梅花鹿)【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习称“花鹿茸”【主产地】吉林、辽宁。

饲养,二杠茸于清明后45~50天采收第一次,并于采后50~60天采收第二次。

【质量要求】体轻,质嫩,圆短粗壮,茸尖饱满,皮色红棕,毛细柔软,油润光泽。

4.哈蟆油【来源】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野生或放养,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块大肥厚,色黄白,油润,皮膜少,无黑色卵子。

5.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汉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

习称“辽细辛”。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野生或栽培。

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

【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叶小色绿,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6.龙胆(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习称“龙胆”。

【主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大兴安岭及松辽平原为主产区,野生为主。

古代产地以浙江、山东、河南、湖北为主,现已资源枯竭,主产地转为东北及云南、贵州(坚龙胆)。

【质量要求】根茎小,根粗长,色黄棕,有横纹,味极苦。

7.藁本(辽藁本)【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主产地】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

野生,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

【质量要求】根茎粗壮,大小均匀,质坚,地上茎短,香味浓。

8.关白附【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子根和母根。

【主产地】辽宁等省。

野生,秋季8~9月采收。

【质量要求】子根个大皮细,饱满充实,粉性大。

9.平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

【主产地】吉林、黑龙江、辽宁。

栽培为主。

【质量要求】鳞茎扁平圆形,大小均匀,色白光滑,质坚粉细。

10.白鲜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

野生为主。

春、秋季采收。

【质量】条粗长,根皮厚,粗皮净,色灰白,无木心,有羊膻气。

11.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野生为主。

春、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带根茎,须根粗长、条匀,质坚实,断面粉性,木部略成方形,淡黄色,无地上茎,无泥土。

12.车前子(平车前)【来源】为车前科植物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

野生为主,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质坚,体轻松,外皮黑褐色,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

13.升麻(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大三叶升麻习称“关升麻”,兴安升麻习称“北升麻”。

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质坚,体轻,外皮黑褐色,断面黄绿色,无须根。

14.关黄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

【主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

栽培,生长10年后每年7月采收。

【质量要求】片大,皮厚,无栓皮,色鲜黄,体轻,味极苦。

含盐酸小檗碱不得少于0.6%。

15.桔梗【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习称“北桔梗”。

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均匀,体直色白,味微甜后苦。

(二)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北药、蒙药1.党参【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主产地】党参(潞党):山西、甘肃;素花党参(西党):甘肃、四川;川党参(条党)四川、湖北、重庆、陕西。

栽培或野生,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粗壮,横纹紧密,体稍硬质柔,断面黄白,气香味微甜,嚼之无渣。

2.黄芪【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主产地】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

栽培,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直粗长,两端均匀,分枝少,绵性大,粉性足,味甜,豆腥气浓。

3.甘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新疆。

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均匀,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粉性大,味甜。

4.黄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

野生为主,生长3~4年后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根头少,质坚实,色黄光洁,空心少。

5.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地】内蒙古、新疆、山西、宁夏、甘肃。

野生为主,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茎粗,外色淡绿,内部充实,髓心棕红,味苦涩,木质茎少。

6.甘遂【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主产地】陕西、山西等省。

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肥大饱满,色白,粉性足。

7、远志【来源】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主产地】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野生为主,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筒粗,肉厚,质软,无木心。

8.香加皮【来源】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主产地】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

野生,春、秋两季采收。

【质量要求】无木心,香气浓厚,味苦。

9.苍术(北苍术)【来源】为菊科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等。

野生为主,生长3~4年后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质坚实,断面“朱砂点”明显,油性足,香气浓郁。

10.知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等。

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茎肥大,质坚而柔润,断面黄白色,嚼之带黏性。

11.牛黄【来源】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

【主产地】京黄:河北、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西黄:陕西、甘肃、新疆;东黄:辽宁、吉林、黑龙江。

全年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完整,色棕黄,体轻,质松,断面层纹薄而清晰,气清香,味先苦后甜,有清凉感。

12.白芷(白芷)【来源】为伞型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北、河南。

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肥大,挺直,质坚实,断面色白,粉性足,香气浓郁。

13.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北、北京、山西等,习称“北柴胡”。

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条粗长,无残茎、叶及须根。

14.肉苁蓉【来源】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主产地】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

野生,春、秋两季采收,晒干者为甜苁蓉。

【质量要求】甜从蓉:条粗壮,色棕褐,鳞片密,质柔润,不中空。

盐苁蓉:条粗大,鳞片细,色黑,质软,断面有光泽。

15.土鳖虫(冀地鳖)【来源】为鳖镰科昆虫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主产地】河北、河南、山东、北京。

野生或养殖,野生5~9月捕捉,养殖10~11月捕捉。

【质量要求】体肥,质轻,大小均匀,色黑棕,有光泽,不破碎。

16.天仙子【来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地】河南、内蒙古、甘肃。

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粒大,饱满。

17.紫菀【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河北、安徽、河南。

栽培,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采收。

【质量要求】根条粗长,皮色紫红,质柔软,无残茎。

18.酸枣仁【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地】河北、北京、天津等。

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粒大,饱满,外皮紫红色,光滑油润,种仁黄白色,无核壳杂质。

19.蓼大青叶【来源】为寥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

【主产地】河北、山东、北京、天津、辽宁等。

栽培或野生,夏季叶茂盛时采收。

【质量要求】干燥,叶完整,蓝绿色或蓝黑色。

20.漏芦【来源】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北、山东、山西、辽宁。

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粗,色暗棕灰褐,体轻质坚脆、不开裂。

(三)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北药、维药、秦药1.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质坚实,外表细洁,内色红黄,“锦纹”、“星点”明显,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2.川贝母(甘肃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

【主产地】甘肃。

野生为主,5~6月采收。

【质量要求】粒小,均匀,色白,粉性,质硬,体重,味微苦。

3.冬虫夏草【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主产地】青海、西藏、云南、四川西北部。

野生,4月中旬至6月底采收。

【质量要求】虫体长大、粗壮、身干、色黄,质硬,断面类白色,子座粗短,气香。

4.枸杞子【来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地】宁夏、内蒙、甘肃、新疆。

栽培,夏、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

【质量要求】粒大,色红,肉厚,子少,质柔软滋润,味甜不苦。

5.当归【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主产地】甘肃、云南、四川、陕西、湖北。

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肥大,身长腿少,质坚性柔,外表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油润,气清香而浓郁,味甘。

6.细辛(华细辛)【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北等。

野生或栽培。

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

【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7.秦艽【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主产地】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等。

野生为主,春、秋季采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