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4.A5.A6.A
解析第4题,寒潮主要是指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第5题,秋天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春天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这两个季节寒潮危害最大。第6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出现暴雨洪涝现象。干旱是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引发的。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区。
3.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区风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
4.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旱灾最严重。
思考 为什么我国西北干旱区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少?
答案干旱区常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在这里关键是对“灾”字的理解。所谓“灾”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无法形成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三、台风灾害
1.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频发区
西北太平洋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危害
狂风能吹倒房屋、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4.我国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答案1.B2.C3.D
解析第1题,干旱频次越高的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干旱灾害最严重。第2题,黄淮海平原地区,由于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常出现春旱和春夏连旱。第3题,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降少水,耕地多易造成干旱;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几率大。
(2)分析积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1)主要分布在山区。原因:一是来自亚洲内部的强冷空气造成强烈降温,加之地势高,气温更低;二是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较湿润气流经山地抬升,形成暴雪。
(2)大量积雪融水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涝灾害;大量雪水在山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
第一节
课标要求
教学建议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运用资料,说明台风、寒潮等常见自然灾害成灾的原因。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因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
(1)气候: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赣、鄂、湘D.冀、晋、豫
5.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③风暴潮引发洪水④低温冷害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3.D4.B5.D
解析第3题,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第4题,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较小。第5题,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损害。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
9月至次年5月均可发生,影响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设施和建筑物受到很影响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12级。据此完成3~4题。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降雪主要分布在山区。该地暴雪的成因与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剧烈降温及暖湿空气被山地抬升有关。第(2)题,大量积雪融化造成的洪水在河流下游带来洪涝灾害,在山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过水地区的水土流失等。
读下图,完成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
1.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三个省区)
答案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
答案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答案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4.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答案雨涝期光照、热量减少,农作物生长缓慢;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碍甚至死亡。
洪涝灾害的成因、频发地区及危害
类型
形成原因
频发地区
危害
洪水
探究点一洪涝灾害
材料一2016年5月6日,福建省出现较大范围强降雨,受其影响,富屯溪、建溪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闽江干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政和县城区和泉州市区内涝严重,最大水深分别达0.96米、0.8米。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雨涝灾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答案①气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续降雨;②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雨涝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3.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由东南移向西北
B.由东北移向西南
C.由西北移向东南
D.由西南移向东北
4.下列关于台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改善局部地区的淡水供应
B.台风到来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可利用风能资源
C.台风的形成与运动有利于保持地球上的水热平衡
D.台风眼的天气是晴天,这种现象并不能表示台风的破坏力小
寒潮具有气温下降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范围大等特点。据此回答4~6题。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B.大气涡漩
C.大气水平运动D.冷、暖空气相遇
5.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秋末
6.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4.我国
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思考 寒潮只产生降温、大风天气,不产生降水过程吗?
答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寒潮侵袭时,不仅引起所经地区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也可能产生降水过程。冬半年,寒潮天气突出表现为大风和降温。在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雨;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汽较多,降水概率大一些。
3.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我国台风与寒潮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及危害
灾害
成因
源地
时空分布
主要危害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台、闽、浙等省区
判断
1.台风属于气旋,中心气压低。(√)
2.台风的危害是由大风造成的。(×)
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台风的影响。(×)
四、寒潮灾害
1.概念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频发区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3.危害
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答案3.A4.B
解析第3题,由于引起台风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从图中可以看出0~6时该地的风向为西北风,此时该地位于台风的西侧,12时吹正西风,此时此地位于台风的西南侧,18时吹西南风,此时位于台风的南侧,说明台风正由东南向西北移动。第4题,台风过境时,因风向在不断变化,且破坏力较大,目前尚不能大规模地加以利用。
2.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西坡和北坡多,南坡和东坡少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探究点二 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
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人民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