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提问相关地理知识与讲故事两个环节导入新课。

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表演历史短剧,再现“隋灭陈、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过程。

③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④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化难为易。

首先,教师可设置一些可操作性强、指向性强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并与教师精当的讲解相结合。

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

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繁荣表现”的基础上对“繁荣原因”进行理性分析。

②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初一年级学生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设置、史料的提供、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引导、到位的总结等途径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学法:阅读、讲述、表演、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课前导学
①复习上学期所学南北朝的历史。

②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统一和大运河的文字资料。

③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教学渗透点
①通过对“大运河的开通”的学习,与地理相关知识进行渗透。

②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历史剧的表演,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及表演能力。

③根据史实联系现实,珍惜今天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④通过上网搜集和查询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

教学资源
①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②自制多媒体课件。

③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