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输管理制度汇编

运输管理制度汇编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1、运输轨道包片制度、按质量标准化,严格检查,验收各作业组的工作情况二、各作业组要分工协作,搞好全矿上下的轨道质量,并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实行动态达标。

三、工作人员工作时,严格操作规程作业,不准违章蛮干。

四、凡铺设、维修轨道前,必须经调度室及有关人员同意,方准施工,同时,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煤矿窄轨铁道维修质量标准》。

五、轨道维修不准单人作业,在维修过程中要设警戒,防止任何车辆进入工作地点。

六、工作人员在日常轨道维修时,要认真检查线路,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轨道质量,确保安全运输。

七、经常清除道床淤泥积水,防止泥水导电。

2、矿井斜巷一坡三挡管理制度一、对于坡度大于2 度的斜巷必须设挡车装置。

二、对于斜长小于20m (含200)的斜巷,上部车场必须设置一挡。

三、对于20m ---- 50m 的斜巷,上部车场及下部车场必须各设置一挡。

四、对于斜巷长度大于50m的斜巷,上部变坡点下方20m (无明显变坡点的不在此限)及下部车场两挡之间应视其实际长度增设一定数量的挡车装置,其中对于坡度小于8 度的斜巷,各挡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0m 对于坡度大于8度的斜巷,各挡距离不大于100m。

五、对于斜巷中有人员作业的地点,须在其上方15---20 之间增设1---2 挡,以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六、上部挡车装置设在距上部变坡点不小于2m (含2m),下部车场挡车装置的位置应设在下部变坡点15---20m 内(有甩车道岔应设在道岔以上),所有的挡车装置须固定在适当位置,统一形式,固定牢固,且要求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七、关于各挡车装置,用以下几种方式:1、上部车场一挡,装设双向爬轨式阻车器或钢性地劂式阻车器。

2、变坡点下方20m处设一挡,装设在上部车场能操作脚踏式钢丝绳捞车器或挡车拦。

3、下部车场及斜坡中部各一挡,装设限速碰撞式勾轴捞车器。

4、在下部车场装设地劂式阻车器或架式阻车器。

3、副井运输管理制度随着我矿安全生产机械化程度的升高,为了运输过程中人身安全和重型设备安全到位,从而保证工作面正常安装并且如期投入使用,特制定以下运输安全技术措施:一、重型设备运输前必须由技术、机电部门负责派专人检验,复查确保设备完善后方可执行运输。

二、根据安装程序,技术、机电部门负责派专人指导,运输单位按次序运输,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派专人监督。

三、重型设备入井安全措施:1、设备入井前:1)、运输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付井罐笼出井措施》有关规定。

2)、重型设备每次入井,机电部门严格检验提升系统(包括绞车各部件各保护、钢丝绳、防坠器、钩头、天轮等)可靠性,灵敏性,并且做好记录,确保安全后方可投入使用。

2、入井时:1)、提前根据设备的体积和副井的大小确定设备入井方式。

2)、根据设备的重量和付井提升钢丝绳的允许或有效拉力,确定一次性入井的数量和捆邦材料的选择。

3)、选择捆邦材料必须使用高强度,韧性好,又耐用的钢筋、钢丝绳或铁链等,可靠性不能出现丝毫误差,捆邦时要结实,经监督部门验收后,方可入井。

4)、副井绞车司机必须听从专人指挥,严格监督,信号准确无误,确保设备安全入井。

平硐信号工和井底信号工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无误,确保设备安全入井。

5)、井筒底卸放设备时,运输单位派专人监督必须小心慎重,(特别是井筒底准备乘罐人员要求远离井筒底3-5 米)保证人员、设备安全。

四、设备井下运输安全措施:1、运输单位每班必须确定专人负责,并且向主管负责人汇报登记。

2、机电部门每次运输提前,检查确定所有运输或调度绞车的各部件和钢丝绳及信号可靠性、灵敏性。

运输单位严格检查确定绞车压柱和防跑车设施完好、灵敏、到位后才能启用,决不允许因检查不到位而导致运输不安全。

3、运输单位必须明确责任,无论哪一种运输工具先用木板垫实,然后根据设备重量、体积、形状选择相应的高强度、韧性好,又耐用的铁质材料捆邦(如6mm钢筋,8#多股铁丝或钢丝绳等),并且捆邦必须结实、完好、稳固。

决不允许因运输震动而损坏设备。

4、运输单位运输时,坚决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原则,遇到弯巷或倾斜轨巷,每次都要派专人设警戒确保行人安全。

5、绞车司机必须固定有技术,有经验,有证的专人上岗操作,并且操作必须小心谨慎,均速平稳,确保安全运输。

6、运输特殊重型设备轨巷梁下隔爆水槽必须提前回收,巷道两旁的电缆及水管预先安排设好保护,决不能伤害井下任何设施。

五、设备运输到位后,卸放时,运输单位派专人指挥,小心轻放,拿稳放准,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

六、运输单位每天必须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当天的运输工作情况,以便调度掌握信息起到调配安排作用。

4、干部上岗检查制度一、干部上岗制是实行领导和技术人员,工人共同管理好机电设备的重要措施,有关人员要严格执行。

二、干部上岗要仔细检查司机是否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落实安全措施。

三、对设备运行和各项记录要勤过问,并听取当班人员关于设备运行和检修情况的汇报。

四、抓好现场薄弱环节的关键工作,检查岗位人员的出勤状况、劳动纪律、环境卫生等。

五、对于违反规程和脱岗人员应及时作出处理,不得包庇迁就。

六、干部上岗对岗位工人进行理论及现场操作方法检查培训,规范操作演示,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5、机电事故追查分析制度一、为了使设备运行无事故,保证我矿煤炭生产,按照《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对机电事故(包括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都必须由机电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追查。

二、机电科负责机电事故统计工作,统计报表要填写清楚事故发生时间、队组和主要事故的责任者,并由其队组负责人签名盖章。

三、机电事故发生后按下列程序抢修恢复生产。

事故汇报制度:一旦发生机电事故,事故单位立即向调度室、机电科报告。

即:一般机电事故由机电科负责组织抢修。

发生重大、特大机电事故,必须立即上报机电矿长、矿长、总工程师和上级机关,由机电科亲临现场具体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事故队在两日内写出事故报告,交机电科、调度室各一份;事故报告内容: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安装地点、用途、事故经过、损坏程度、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等,若发生机电事故不上报者,罚事故单位队长100 元。

四、事故调查制度:机电事故抢修完毕,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后由机电科组织安监站和发生事故队组的负责人,事故责任者和发生事故时在场的有关人员开事故追查会议。

机电科将事故发生时间、原因、处理结果上报领导。

五、按照《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调查:由机电科牵头,根据事故报告展开调查,被调查人员需无条件配合,对拒绝调查或汇报不实者罚50 元。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

分清事故原因,对造成一般机电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给予100—500 元罚款,间接责任者给予100—200 元罚款。

对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给予1000—1500 元罚款。

对造成特大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给予2000—5000 元罚款。

对造成事故单位的队长,按照事故大小分别给予处理。

六、对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教训,机电科要写书出书面材料通报全矿,并认真组织全矿机电职工进行学习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杜绝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七、事故管理:机电科建立事故档案,对发生的每一起机电事故均存在档案中,以便改进管理。

6、设备包机制度一、机组及整机等重要设备均实行专业组或专人负责使用维护。

二、各班维修工必须分工负责,包机、包片或包段,做到责任明确,维护及时。

三、每个包机人必须明确自己所包设备的台帐、名称、性能质量及使用地点,并挂牌留名。

四、包机人要做到包安全运转,包设备完好,包设备卫生清洁。

五、包机人要学习有关技术,做到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懂原理、性能、性能、结构。

六、做到设备检修所需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协助本队安排定期检修,提出检修建议。

七、对达到安全完好指标的给予鼓励,对达不到的给予批评及经济处罚。

7、设备的保养、检修、润滑制度一、机电设备的保养、润滑、中、小修由使用单位负责,大修由机修车间负责。

二、设备的保养采用三级保养制度,即: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三、例行保养:由操作工人每班进行保养。

⑴检查设备易松动的部件;⑵搞好清洁卫生;⑶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及时加油;⑷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

四、一级保养(小修):每月进行一次,以操作工为主,修理工为辅,班长验收。

⑴局部解体检查,清洁规格部位;⑵处理例行保养无法解决的问题。

五、二级保养(中修):设备累计大到规定时间后,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为辅,班长参加。

⑴更换或修理磨损件;⑵对电气系统停电检查处理。

8、阻燃胶带管理制度一、全矿使用的阻燃带领用时必须做到计划,经主管矿长机电科签字后,凭计划在机电科开出库单。

二、阻燃胶带领取、使用、回收,机电科和各队要建帐,相互签字生效。

三、除新增的阻燃胶带外,一律交旧领新,并按机电科安排存放在指定地点存放旧皮带。

四、对不使用的阻燃胶带,各队组如在5 天内交不回回收库,按罚款制度处罚。

五、阻燃胶带的更换,必须通过机电科主管固定设备的技术员,做到更换前的新阻燃胶带进行抗拉试验,各班司机要做好班检记录。

六、各队组要对所使用的阻燃胶带负责维护保养,如有失职、违章损坏阻燃胶带,要追究该单位的经济责任。

七、各种规格的阻燃胶带,内部调用或外借时,由机电科负责办理有关手续。

9、钢丝绳安全管理制度一、提升钢丝绳的使用和保管:1、新绳到货后,必须由施工单位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每卷钢丝绳都必须保存有完整的原始资料(包括出厂厂家合格证、验收证书等)。

3、保管超过一年的钢丝绳,在悬挂前必须再进行一次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直径在18mm及以下的专为提升物料用的钢丝绳,有厂家合格证书,外观检查无锈蚀和损伤,可以不做本条文所要求的试验。

5、摩擦轮式提升钢丝绳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2 年,平衡钢丝绳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4 年。

井筒中悬挂水泵、抓岩机的钢丝绳,一般使用期限为1 年。

悬挂水管、风管、输料管、安全梯和电缆用的钢丝绳,一般使用期限为2 年。

6、各种股捻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断面积同钢丝总断面积之比达到下列规定时,必须更换:1.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为5%。

2.专为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平衡钢丝绳、防坠器的制动钢丝绳(包括缓冲绳)和兼作运人的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的钢丝绳10%。

3.罐道钢丝绳为15%。

4.架空乘人装置、专为无极绳运输用的和专为运物料的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用的钢丝绳为25%。

7、以钢丝绳标称直径为准计算的直径减小量达到下列数值时,必须更换:1.提升钢丝绳或制动钢丝绳为10%。

2.罐道钢丝绳为15%。

3.使用密封钢丝绳时,外层钢丝厚度磨损量达到50%。

8、钢丝绳在运行中遭受到卡罐、突然停车等猛烈拉力时,必须立即停车检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将受力段剁掉或更换全绳:1.钢丝绳产生严重扭曲或变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