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总结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需要我们全面的去总结去汇报,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更好,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总结为夯实全省企业信用信息“一张网”建设基础,加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
2020年以来,开阳县市场监管局依托省工商局搭建的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以市场主体信息年报公示、企业公示信息抽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失信联合惩戒为重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
一是宣传工作全面铺开。
做到将宣传活动贯穿全程,运用彩铃宣传、短信宣传、媒体宣传、广告宣传、窗口提示、倒计时提醒、电话催报、上门服务等方式提高宣传覆盖率;同时会同行业协会、社会征信机构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年报公示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向市场主体宣讲年报的意义、时限、操作程序及未年报应当承担的信用风险和法律责任,切实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
二是实行“双随机”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和《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规定和3%的比例,通过抽查摇号,以随机确定抽查对象,随机确定抽查人员的方式,采取书面检查、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开展信用监管抽查工作。
三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
对依法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决定改变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处罚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四是落实惩戒机制。
为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强化企业信用约束,该局通过企业信息公示、年度报告、企业即时信息抽查等方式,将有经营异常情形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
并利用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的开展,完成市场主体身份信息、优良信誉信息、不良行为信息的收集和共享,提高企业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为工商机关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类监管及推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跨部门聚集、互联共享和集中公示,推动企业信用信息跨部门互联共享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至目前,共对辖区内236户个体工商户进行定向抽查,列入经营异常名目30户;对74户企业即时信息进行不定向抽查,列入经营异常名目6户;同时向社会公示抽查结果。
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总结一是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
以全体执法人员作为随机抽查的主体,开展随机抽查工作,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全局17名执法人员列入名录库。
二是建立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
以管辖区域内网吧经营单位147家、娱乐场所单位35家、电影院7家、印刷企业137家、出版物经营单位52家、涉及著作权侵权的企业3000余家、卫星电视接收许可单位14家、广播电视台1家、报社2家、记者站3家、记者604名、涉及网络视听的网站100余家为主体,建立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
三是编制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认真梳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职责基础上,逐项明确执法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和抽查频次等,编制随机抽查事项清单112项。
同时,将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和执法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更新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四是建立完善“双随机”抽查机制。
采取“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的方式,从“两库”中随机确定待查对象和执法人员实行“双随机”抽查,“双随机”抽查至少由2名持有执法证件人员组成,年度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计划中采用“双随机”抽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30%并逐年提高。
五是推进随机抽查与文化市场经营诚信体系衔接。
率先在互联网经营场所监管领域建立举报、动态监管诚信建设机制。
通过一家一档建立信用档案和管理台账,在全市全面推广建立网吧动态分级管理制度,将全市网吧分为ABC三级,A类为绿色放心网吧,B类为蓝色合格网吧,C类为橙色警示网吧。
目前,A类网吧33家次,B类网吧94家次,C类网吧20家次,网吧行业整体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情况总结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2020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0〕2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20〕58号)和李克强总理28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和5月9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今年将全面推开,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随机抽取产生,检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防止任性检查和人为干扰,减少监管部门寻租空间,让监管对象不敢心存侥幸。
为落实好国务院、国家总局、省局要求,我州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积极探索,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加大行政处罚、黑名单等负面信息的披露力度,从制度上保障事后监管的公正、透明和公平,促进宽进与严管无缝对接。
一、主要工作(一)建立完善“两库三单”,确保公平公正。
加强对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及“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人员责任清单、企业诚信清单的管理,及时录入、更新相关信息,确保监管对象全面、监管人员合格、监管事项合法、监管权责匹配、监管分类准确。
以全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县市“三合一”改革前,我州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编人员571名,从事食品监管执法人员352名。
将食品药品监管的市场主体纳入名录库,名录信息包括市场主体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和电话等内容。
全州已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5个、蔬菜标准示范园12个、水果标准示范园4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云南省著名商标47个,红河州知名商标62个;累计完成134家单位208个品种的“三品一标”认证,完成了13个县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共建立了146个动物检疫申报点,96个生猪屠宰场(点),44个牛羊屠宰场(点),21个禽屠宰场(点),屠宰检疫开展面100%;全州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持证企业453家,获《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数520份,全州共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15649份,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22900户,多数为中小流通企业,小型流通企业占90%。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对“双随机”进行清单管理。
一是建立“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日常监督管理需要,制定“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和抽查方式等。
二是建立“双随机”检查人员权责清单。
建立检查人员权力约束机制,列出权责清单,让检查人员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使监督检查权责进一步清晰,权力制约进一步强化。
三是建立“双随机”抽查企业诚信清单。
将被抽查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信息、监督检查信息、违法违规处置信息、企业自律信息等全部记入年度企业食品药品安全信用档案,确定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信用等级,实行信用分类管理。
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让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戒。
相关科室根据执法计划和监管领域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双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在保证必要抽查覆盖面和工作力度的同时,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
对投诉举报多、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以及重点区域的市场主体,加大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
工作中,制作统一的执法检查表格,在依法对市场主体实施检查时,执法人员必须如实填写检查记录表,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确保责任可追。
(二)抓好责任落实,确保权责统一。
为确保“双随机”落实到位,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责任科室(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充实并合理调配一线执法检查力量,不断提高检查水平,切实把随机抽查监管落到实处。
制定《“双随机”抽查工作纪律》,要求工作人员对被抽取的市场主体实施检查时,不得妨碍市场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收受市场主体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同时,通过对执法人员在抽查时具体承担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列出清单,把执法权力关进“铁笼子”,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责任意识,确保公平、有效、透明地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履行法定监管职责。
(三)及时报送抽检样品和案件信息。
及时将“双随机”抽查和检验数据报送省局相关处室,按照上级要求公开抽查抽检情况。
2020年,我州检验机构检测食品803批、保健食品21批,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食品499批、保健食品35批。
根据季节高危食品特点,利用网站、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公告、GSP认证、“三公”经费等公示公告40期,以布动态监管信息25期360条,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一)“双随机”抽查虽然能打破属地监管所致的执法人员相对固定的模式,有效防止了“任性”检查情况的发生,但由基层监管任务繁重,被抽调单位人少事多,疲于应付,加之经费保障不足,交叉抽查成本也是问题。
(二)抽检抽检信息公开已成监管常态,但在实际工作中,上级相关业务处室对各项工作又有特别要求,州、县级公开难度大。
三、建议(一)区分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的不同开展大随机和小随机抽查。
对于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由省、州局组织开展双随机,对于经济不发达、交通偏远的地区,可以把随机范围缩小,由县局组织,可以极大减少检查成本。
(二)建议国家总局、省局及时开发完善企业信息诚信系统。
进一步提高双随机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和透明度,实现用制度确保公平的目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