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肉用仔鸡生产技术

第四章 肉用仔鸡生产技术

第四章肉用仔鸡生产技术第一节肉用仔鸡生产特点与生产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肉用仔鸡的生产特点和饲养管理技术。

我国肉鸡生产分:快大型肉用仔鸡:主要指现代快大型的白羽肉鸡。

代表品种有:爱拨益加肉鸡、爱维茵肉鸡等。

最早从美国兴起,随后向全世界发展、普及,是世界肉鸡养殖的主体,也是我国工厂化肉鸡养殖的主体。

优质肉鸡:其概念尚有争议,但基本概念是指肉的品质优良,具有当地居民所崇尚的口味、外观,如三黄鸡、麻羽黑鸡、乌骨鸡等。

优质肉鸡是我国肉鸡生产的一大特色。

我国香港、广东是最早发展优质肉鸡的地区,主要以黄羽肉鸡生产为主,并形成了完善的生产体系和鸡种类型。

如广东温氏家禽育种公司(介绍)。

四川优质肉鸡生产占较大比例,以仿土鸡(地方品种引入快大型肉鸡血缘)为主。

本节主要讲授快大型肉鸡的生产。

一、快大型肉鸡生产的特点生产目的: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提供鸡肉,与饲养种鸡、商品蛋鸡有本质的区别。

其特点有:(一)、早期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

来源于肉种鸡父母代杂交,具有肉种鸡父母代的共同优点,其生长速度、饲料转换效率均有强大的杂交优势。

一般水平:7——8周龄2公斤,料肉比2:1;先进水平:37日龄2公斤,料肉比1。

65:1。

生产性能均匀、整齐,出栏时80%以上的鸡在平均体重±10%以内,对出栏率提高有利。

(二)、饲养周期短、周转快、单位设备生产率高8——9周可周转一批,每年可生产6批。

(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生产优质、安全的肉食品是最终的目的,而肉鸡生产周期短,许多添加剂和兽药必须提前1周停止添加,而肉鸡5周龄前易发生新城疫、法氏囊病、球虫病、肉鸡腹水症等疾病。

因此,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肉鸡自身抗病力、抗应激能力是无公害肉鸡养殖的主要方向。

除采取选择合理疫苗外,普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全进全出(阐述)。

(四)、饲养密度大,劳动生产率高快大型肉鸡主要靠规模效益取胜,生产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一个直接饲养人员可饲养1——2万只,年可出栏肉鸡5万——10万只。

(五)、易发生腿病、胸部囊肿、腹水症等。

原因:生长快、体重大、活动少、密度高,笼养,易发生上述疾病。

平养应注意垫料厚度、硬度;笼养应考虑塑料垫网的弹性,以及是否有坏损,防止脚部、胸部皮肤划伤。

此外,运输、捉鸡也应特别注意。

二、肉用仔鸡的饲养方式、饲养规模与饲养制度(—)、饲养方式1、厚垫料地面平养2、塑料网上饲养3、立体笼养(二)饲养规模结合资金、场地、技术、饲料、市场条件确定。

大型鸡场,一栋鸡舍可饲养数千至数万只肉鸡。

专业户可养殖数百到数千只。

(三)、鸡群周转与隔离全进全出,杜绝疾病交叉感染。

三、肉用仔鸡生产前的准备(参见蛋鸡部分)四、肉鸡的养殖技术(一)、营养需要要求:属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充足且比例平衡。

肉鸡饲养标准(二)、饲粮配合1、饲粮必须以含能量高而粗纤维低的谷物为主,不宜配合较多的含能量低而粗纤维高的糠夫类饲料。

2、饲粮中应配给适量的动物性蛋白质料、油饼类饲料、氨基酸添加剂。

3、饲粮中应配给以贝壳、食盐等矿物质,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添加剂。

(三)、饲喂1、先饮水后开食。

进雏后应立即饮水。

饮水后2——3小时进行开食(开食时间约为出壳后24——36小时)。

2、饲喂方式自由采食,不限量,每天加料4次;颗粒饲料;饲槽高度适宜(高出鸡背约2厘米);投料不超过饲槽深度的1/3。

3、保证充足的饮水通常吃1公斤饲料饮水2——3公斤。

采用饮水器饮水。

4、肉用仔鸡的生长和耗料标准(见资料)。

5、快大型肉用仔鸡饲喂的关键技术(1)、加强早期饲喂肉鸡前期生长受阻则以后很难补偿,这与蛋用型雏鸡有很大区别。

出壳后应早入舍、早开饮、早开食。

(2)、保证采食量保证足够的采食位置和采食时间;高温季节应采取降温措施;采用颗粒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香味剂。

二、管理1、温度: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

1日龄33——35℃,以后每周降低2——3℃,18——20℃时脱温。

温度监测的原则:看鸡施温。

2、湿度:相对湿度60——65%。

防止潮湿3、通风:排出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在尽量不影响舍温的前提下,尽量多通风。

4、光照:两个特点:一是光照时间较长,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二是光照强度小,弱光可降低鸡的兴奋性,使鸡保持安静。

(1)、1——2天,24小时/天;3天后——出栏,23小时/天;(2)、间隙光照法:开放式鸡舍:白天自然光照,从第二周开始晚上间断照明,即喂料时开灯,喂完后关灯。

全密闭式鸡舍:1——2小时光照+2——4小时黑暗2、光照强度:1——2周,2——3瓦/平方米,3周——出栏,0.75瓦/平方米第二节提高肉用仔鸡经济效益的措施与精品肉鸡生产要点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肉鸡生产中,提高肉用仔鸡商品率的措施与精品肉鸡生产要点。

一、提高肉仔鸡商品率的措施(一)、公母分群的饲养制度1、分群饲养的原因(1)、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速度较母鸡快。

(2)、沉积脂肪能力不同母鸡更易沉积脂肪。

(3)、羽毛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速度快,母鸡生长速度慢,表现出胸部囊肿的严重程度不同。

2、公母分群管理措施(1)、分期出售母鸡40日龄后体脂、腹脂蓄积程度程度较公鸡严重,饲料利用率下降。

母鸡应尽可能提早上市。

(2)、按公母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公鸡能更有效利用高蛋白饲料,中后期日粮中蛋白质可提高至21%、19%。

母鸡则不能利用高蛋白质日粮,中后期日粮中蛋白质可降至至19%、17.5%。

(3)、按公母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公鸡羽毛生长速度慢,前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后期公鸡比母鸡怕热,温度宜梢低。

此外,公鸡体重大,更易发生胸部囊肿,应给予更松软的垫料。

(二)、影响肉鸡生产的几种非传染性疾病1、胸部囊肿是肉鸡胸部皮下发生的局部性炎症,肉鸡普遍发生。

它既不传染,也不影响生长,但影响屠体品质和等级。

预防措施:(1)、尽量使用干燥、松软的垫料,及时更换粘结、潮湿的垫料,保持垫料应有的厚度。

(2)、减少肉鸡卧地的时间。

肉鸡68——72%的时间处于卧伏状态,易造成肉鸡与垫料的接触与檫伤。

应采取少喂多餐的方法,使肉鸡站立吃食。

(3)、铁丝网平养、笼养,笼底应铺一层弹性塑料垫网。

2、腿部疾病引起腿部疾病的原因:遗传性腿病,如胫骨发育异常、脊椎滑脱症等;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关节炎、鸡脑脊髓炎、病毒性腱鞘炎;营养性疾病,如脱腱症、软骨病、维生素B2缺乏症等;管理性疾病,如风湿性腿病、外伤性腿病。

预防措施:(1)、完善防疫保健措施,杜绝感染性腿病;(2)、确保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合理供给,避免因缺乏钙磷而引起腿病;缺乏锰、锌、胆碱、尼克酸、叶酸、生物碱、维生素B6等引起的脱腱症;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卷趾病。

(3)、加强管理,避免因垫料湿度过大、脱温过早、抓鸡不当而引起的脚病。

3、肉鸡腹水症预防措施:(1)、改善环境条件,特别是密度大的情况下,应给予充分通风换气;(2)、适当降低前期料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水平;(3)、防止饲料中因缺乏硒、维生素E(缺乏发生渗出性素质);(4)、饲料中呋喃唑酮药不宜长期使用;(5)、发现轻度腹水症时,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用量为005%,或8——18日龄只喂给正常饲料量的80%。

4、肉鸡猝死症表现:增重快、体重大、外观健康的鸡突然狂叫,仰卧倒地死亡。

剖解:肥肿、心脏扩大、胆囊缩小。

病因不详。

建议:饲料中适当加喂多维;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密度过大;避免突然的应激。

(三)、商品肉鸡的免疫程序1、程序一2、程序二二、精品肉鸡的生产要点概念:指具有中国地方品种鸡的特色,其口味、口感、滋味上乘,羽色、肤色各异,以地方鸡血缘为主,适合中国传统加工工艺,受消费者欢迎的鸡。

(一)、鸡种的选择1、快速型:50——60日龄即可上市。

现代快大型肉鸡血缘比重大,生长性能、生产效率高,但肉质、肉味、羽色方面梢差。

2、中速型:仿优质肉鸡、仿土鸡。

外观、羽色、肉味较好,但生长速度中等,价格适中。

80——100日龄上市。

3、优质型:也称土鸡配套,即未与快速型肉鸡杂交,完全在地方鸡种基础上配套生产。

成本高,但肉质优良。

90—120日龄上市。

(二)、选择适宜的育肥期通常16—17周龄上市,体重达到1.3——1.5公斤。

(三)、选择适宜的营养水平以地方品种肉用鸡的饲养标准制作和选用饲料。

94页表4-8。

(四)、利用杂种优势(五)、注意药物残留(六)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1、实行笼养。

育雏结束后上笼饲养。

2、采用特殊饲料原料花生饼可提高肉鸡鸡味;育肥期添加加丽红、加丽黄可使“三黄”特征更加明显。

3、育肥期尽量降低光照强度。

详细说明肉用仔鸡饲养防疫程一、雏鸡出壳后→硫酸链霉素喷雾,每毫升水含2000单位。

净化鸡白痢,霉形体。

二、初饮→在开食前1-2小时即可初饮。

有助于补充水分,防脱水,增食欲,促进卵黄吸收。

饮水温度在20℃左右,但必须是开水。

在饮水中加入多健壮,连用一天。

三、开食→开食时间在出壳后12-24小时为宜。

有助于卵黄吸收和胎粪的排出,促进早期生长,提高胃肠道的免疫力。

开食料采用粗玉米粉或碎米。

经煮膨胀后掺入鸡蛋黄,再蒸一下或在锅内炒一下,不粘为宜。

蛋黄100羽雏鸡一个,并加入鱼肝油滴剂0.5毫升。

第二天换成全价小鸡料,并加入鱼肝油滴剂0.5ml,每100羽一天量,连用5天。

四、新城疫疫苗→7日龄使用鸡新城疫弱毒活苗、灭活苗。

新支H120或Ⅱ系,按2倍量,生理盐水稀释,鼻、眼各一滴。

提高呼吸道粘膜及眼后哈氏腺的免疫功能。

7天后产生免疫效应。

同时肌肉注射新城疫油乳剂,每羽肌肉注射0.2ml15天后产生免疫效应。

可保持到出栏。

注:如果在使用疫苗后出现咳嗽,甩头,伸颈等呼吸道症状。

【处方】:“呼舒坦”混饮。

本品100g兑水200斤,集中用药,一天一次,在2—3小时内用完,连用5天。

“鸡慢呼散”按百分之0.5到百分之1的比例拌料(即本品500g拌料100—200斤饲料)连用5天。

五、法氏囊活疫苗→14日龄使用法氏囊弱毒活苗,预防法氏囊病发生。

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活苗,按1.5倍量饮水,确保在2小时内饮完。

疫苗量过大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

免疫后经1-2小时再正常供水。

7天后产生免疫力。

六、新城疫活疫苗→对新城疫流行严重的地区,首免无注射鸡新城疫油苗及法氏囊疫苗使用失败的鸡群在21日龄时使用新支52或新城疫Ⅳ系弱毒活苗。

按3倍量饮水,确保在2小时内饮完。

肉用仔鸡的防疫采取“全过全出”的饲养管理,切断循环感染。

鸡场不准外来人员进入,尽可能消灭老鼠。

死鸡应及时运走或焚烧。

饲养人员应穿工作服、帽、靴,出场脱下。

鸡舍门前应设消毒池,常换消毒液。

根据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肉用仔鸡在孵化场应接种马立克氏疫苗,在5至7日龄和18至21日龄作两次鸡新城疫免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