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复习资料
I.【课标条目解读】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B阶级矛盾的尖锐化阶级基础: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基础:1)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弊端开始暴露
B代表人物:傅立叶、圣西门、欧文
C主张;对资本主义邪恶面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
2)德意志古典哲学:辩证法、唯物主义
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
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和理论活动
A社会实践:深入工人中,揭露批判资本主义
B理论创造:充分利用人类先进的理论成果,创造指导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标志:1848 《共产党宣言》
性质: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深刻分析了;揭露和批判了;明确指出;号召)
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
历史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2,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枪口对内不对外
直接原因:临时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蒙哥马利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措施:军队建设、政权建设、民主制度、工资待遇
4)失败:五月流血周
原因——客观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主观上:无产阶级的不成熟
A无革命政党的领导
B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无经验
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
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依次伟大常识。
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
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
永存,精神不朽。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十月革命的背景
1)客观: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A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军事封建色彩浓厚;对西方资本主义依赖性强
B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人民大众;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沙俄帝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主观: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成熟。
A背景:
阶级基础——俄国群众性工人运动的高涨
建党准备——《火星报》
B过程: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C性质: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D意义: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
2,十月革命的经过
1)二月革命
A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B时间:1917年3月8日(俄历二月)
C斗争对象:反对沙皇制度;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
D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E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
A背景:二月革命果实被资产阶级篡夺
B内容:
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提出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共和国;
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意义: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七月事件
A背景:一战战场失利,人民不满
B概况
C结果:全部政权落到反革命临时政府手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
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
A1917年10月决议
B1917年11月6日-8日革命战争
C1917年11月7日《告俄国公民书》
D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E结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国内+国际+人类
II.【要点归纳透析】
1,为什么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A性质: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B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深刻分析了;揭露和批判了;明确指出;号召
C意义:
2,19世纪20年代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明显增加
斗争:政治——经济
方式:渐进的、合法的
3
4,
(1)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和“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正确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理论)
(2)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是由俄国的国情决定的。
(革命道路)
(3)在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过程)
(4)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手段)
III.【典型例题解析】
1.材料一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封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全球通史》材料二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
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希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依据材料二,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因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刚刚完成。
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新政权面临着一战中战场上的严峻形势。
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在继续的形式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根据材料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半年的时间证明了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民渴望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问题。
2.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影响?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A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B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C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予了很大帮助;D俄国十月革命是暴力夺权,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自发地走上了武装夺权的道路。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为1792年的民族回忆所迷惑,就像法国农民曾经为第一帝国的民族回忆所欺骗那样。
他们不应该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
惟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
材料2:马克思在1871年4月12日称赞巴黎工人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忍受了六月与其说是外部敌人不如说是内部叛徒所造成的饥饿和破坏之后,他们在普军的刺刀下起义了,好像法国和德国之间不曾发生战争似的,好象敌人并没有站在巴黎的大门前似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斗争的范例!”
材料3:马克思还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
——以上均引自《马恩列斯论巴黎公社》请回答:
⑴材料1对马克思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反对巴黎工人起义,劝告巴黎工人不要冲动,应该履行公民的职责。
主张工人阶级应利用共和国的自由,加强自己的组织。
⑵材料2对巴黎工人的评价与材料1是否矛盾?说明你的观点。
不矛盾。
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当巴黎工人迫于形势,自发地发动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时,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工人的首创精神
⑶材料3与材料2是否矛盾?说明你的观点。
不矛盾。
巴黎公社的领导人大多数是蒲鲁东主义者和布朗基主义者,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
肯定公社领导人的尝试精神与客观地指出公社产生的条件不足及其缺陷,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