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结构常识
轨道结构
9
10:44
轨道结构 一、转辙器部分 (一)基本轨 2.曲股基本轨 弯折目的: 为了使转辙器轨距、方向正 确及尖轨和基本轨密贴,曲 基本轨应按支距进行弯折。 一般有两个曲折点: 曲基本轨的尖轨尖端 导曲线始点(或附近)
10 10:44
弯折基本轨弯折矢距
钢轨 类型 60 50 75 道岔 号数 18 18 12 12 9 9 设计 年度 1984 1987 1986 线段长(mm) L1 L2 3873 2670 420 420 420 2100 2100 2100 L3 7317 6181 8299 6842 7042 L4 7780 6843 1681 3138 1638 37 41 44
如何检查基本 轨弯折矢度简 易测量?
尖轨尖端前 130mm (75型): 缺点:该处轨向不平顺明显,当列车由道岔后开来行经弯折 点处时,就会碰击凸出部分,容易晃车,尖轨尖端轨距容易 变大,难以整治。 考虑实际情况:距离尖轨尖端前 80mm
13 10:44
曲基本轨弯折矢距
y1
平直段 L
轨道结构
y2
尖轨刨切起点对应点
轨道结构
辙叉趾宽
辙叉角 辙叉跟端 辙叉心理 论尖端 辙叉心轨
10:44
翼轨
46
轨道结构
辙叉理论尖端:辙叉心轨两工作边的所夹的角 辙叉实际尖端:辙叉尖端有6-8mm的顶面宽度 辙叉咽喉:两翼轨间的最小距离处 有害空间:从辙叉咽喉至辙叉实际尖端之间有一段轨线中 断地带,车轮有失去引导误入异线而发生脱轨事故的可 能,此处被称做有害空间
15 10:44
轨道结构
16
基本轨弯折
曲基本轨
10:44
轨道结构
一、转辙器部分 (二)尖轨 尖轨作用:依靠尖轨的扳动,将列车引入正线或侧 线方向。 尖轨在平面上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按平面形状可分为: 直线型尖轨
曲线型尖轨
17
10:44
轨道结构
18
直线型尖轨
曲线型尖轨
10:44
轨道结构
直尖轨
39
10:44
轨道结构
上道初期,由于轮轨关系没有完全磨合,在列车的碾压和 冲击下,翼轨和心轨可能出现麻点和鱼鳞伤,可采取预防 性打磨,避免裂纹和掉块 10:44 40
轨道结构
(三)可动辙叉
利用心轨可摆动与翼轨密贴的特征,消除了 有害空间,不仅避免了车轮对心轨和翼轨的 冲击,而且还提高了列车直向过岔速度,广 泛用于高速行车的铁路线路上
21
10:44
分类2:按尖轨断面分类 普通断面尖轨: AT轨:
92型以后(如国产50AT、60AT钢轨、 60D40钢轨等)优点:
※取消了标准钢轨尖轨6mm抬高量,消除 了列车过岔的垂向不平顺,可提高道岔直 股过岔速度。 ※AT轨整体性强,刚度大,在使用中不易 出现拱腰现象,养护维修量小。 ※AT轨下设高度较大的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将基本轨 轨底扣住,增加了基本轨的稳定性和道岔 的整体性。还可减少沙、雪的影响,提高 行车的安全性。 22
轨道结构
10:44
轨道结构
分类3:尖轨与基本轨贴合形式
藏尖式 贴尖式
23
10:44
(三)尖轨跟端结构型式
※间隔铁活接头式尖轨 作用: 1)保持基本轨与尖轨、导轨的间隔尺寸,设置轨撑 (外轨撑、内轨撑)及辙跟垫板 2)以保持辙跟不爬行、不跳动。
缺点: 需要的扳动力相对较小,但 尖轨跟端不能固定,形成活 接头,稳定性较差,容易发 生病害。
曲尖轨 — 通往侧线的尖轨 缺点:左、右开道岔不可互相更换
轨道结构
分类1(按线型):切线型、半切线型、割线型、半割线型
20 10:44
轨道结构
分类2:按尖轨断面分类 普通断面尖轨: AT轨:
普通尖轨
75型及以前道岔:标准断 面钢轨制造尖轨,为了增 强尖轨的强度,通常采用 钢板对轨腰两侧进行补强 (即补强式尖轨)。
轨道结构
心轨跟端有铰接式和弹性可弯式
铰接式心轨跟端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翼轨上的间 隔铁能保证心轨与翼轨的相对位置,并传递水平 力。这种辙叉便于铸造,转换力较小,可以保持 原有固定式辙叉的长度。铺设这种可动心轨辙叉 时不致引起车站平面的变动 适用于既有线站场的技术改造。但是在辙叉范围 内出现活接头,不如弹性可弯式结构稳妥可靠。
轨道结构
作用:通过将尖轨扳动到不同的位置,使列车沿直线 或侧线行驶 组成: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各种联结零件及根部 结构
直股基本轨
6
弯折点
10:44
一、转辙器部分
(一)基本轨 基本轨12.5m或25m
轨道结构
直股:直基本轨 侧股:曲基本轨(转辙器各部分的轨距在工厂事先弯折 成规定的折线或采用曲线型)。 非提速道岔:不设轨底坡,为改善钢轨的受力条件, 提速道岔:基本轨设有1:40轨底坡。
37
10:44
轨道结构
合金翼轨: 在翼轨薄弱部位使 用合金钢轨,弥补 了翼轨磨耗较快的 缺陷
38
10:44
轨道结构
由于辙叉按标准车轮轮缘设计,而线路上的轮对 为不同程度的磨耗轮,因此在心辙叉上道后的轮 轨磨合期内(一般为1到3个月)在心轨20-50mm断 面处,翼轨及心轨的工作边及受力条件恶劣,容 易出现飞边。此时需要及时打磨(飞边不得超过 2mm)一面剥落掉块,一般经过2-3次打磨后,辙 叉磨耗进入相对稳定期
10:44:43
轨道结构
道岔
复习
板书
练习 作业
2 10:44
轨道结构
单开道岔的组成 组成----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
转辙器
基本轨
连接部分
辙叉及护轨
尖轨
护轨
辙叉
3
10:44
轨道结构
普通单开道岔构造
一 转辙器
1.基本轨 2.尖轨 3.尖轨跟端结构
4
10:44
轨道结构
5
10:44
一、转辙器部分
翼轨
49
10:44
轨道结构
(三)道岔号数: 定义:辙叉角的余切。N=cotα 辙叉角α 愈小,道岔 号数N愈大 道岔号数与辙叉角的关系
50
10:44
轨道结构 叉心两侧作用边之间的夹角称辙叉角,其交点称辙叉理 论中心(理论尖端)。由于制造工艺原因,实际上辙叉尖端有 6~10mm宽度,称辙叉实际尖端。 辙叉角愈小,道岔号数N愈大,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N=ctg
尖轨尖端对应点
道岔类型 12提速
Q-4 2916
y1 33.7
y2 152
L 6156
图号 铁联线004A
12提速
12提速 12单开 9号单开
4391
4391 3216 2646
66.6
66.6 37.3 40.5
124
124 109.2 201.5
4681
4681 5614 4622
专线4249
专线4253 SC330 SC390C
转辙角—直线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所成的夹角 转辙角与车轮轮缘冲击尖轨工作边的冲击角 优点:制造加工简单,更换使用方便,左、右开道岔可互相更换 缺点:道岔长、尖轨尖端加宽大,影响列车沿正线运行平稳性 如需减小尖轨的冲击角、提高列车的侧向通过能力以及缩短道 岔长度,宜采用曲尖轨
10:44
19
曲线尖轨
有害空间 辙叉心 实际尖 端 辙叉咽喉 辙叉角 辙叉心理 论尖端 辙叉心 轨
10:44
翼轨
47
轨道结构
48
10:44
轨道结构
辙叉趾长n:由辙叉理论尖端至趾端的距离 辙叉跟长m:由辙叉理论尖端至跟端的距离 辙叉全长:由趾端至跟端沿一股轨道线量取的长度
n m
辙叉咽喉 辙叉角 辙叉心理 论尖端 辙叉心轨
44
10:44
轨道结构
弹性可弯式跟部结构,即心轨的一肢跟端为弹性 可弯式,另一端为活动铰接式;结构不仅联结可 靠,而且构造简单,辙叉转换力也较小,我国研 制的可动心轨辙叉选用的就是这种型式。
45
10:44
(二)辙叉构造
辙叉趾端:翼轨的始端 辙叉跟端:叉心的末端 辙叉趾宽:辙叉趾端两个工作边之间的宽度。 辙叉跟端:辙叉跟端两个工作边之间的宽度。
1)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冲击韧性、 2)零件少(无间隔铁、螺栓)、 3)结构坚固,能经常保持轮缘槽 控制尺寸 4)提高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34 10:44
(2)组合式辙叉:
轨道结构
35
10:44
轨道结构 (2)组合式辙叉: 组成:长心轨、短心轨、 翼轨、联接零件
36
10:44
轨道结构
优点: 1.心轨材料:耐磨合金钢(强度、韧性、硬度) 2.辙叉结构设计合理,心轨、翼轨及叉跟轨均 设有轨顶或轨底坡 3. 辙叉结构稳定、平顺性好、能满足重载和提 速的要求,可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中选用
29
10:44
轨道结构
3. ( 道岔 )是产生车体振动加速度的主要场所。
4.目前我国铁路上最常见的道岔类型是(
单开道岔 )
5.单开道岔,站在道岔的前端,面向尖轨,侧线在 ( 左侧 )出岔的叫“左开道岔”。
30
10:44
轨道结构
普通单开道岔构造
二 辙叉与护轨 1.辙叉类型 2.辙叉构造 3.道岔号码 4.护轨 5.轮缘槽尺寸
26
10:44
轨道结构
提速道岔 未对尖轨跟端轨底作刨切,虽增加了尖轨的扳动力, 但有利于保持尖轨跟端强度。 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中,为限制尖轨尖端的伸缩位移, 在尖轨跟部的基本轨和尖轨轨腰上可安装如的限位 器结构,将过大的温度力传递给外侧基本轨。
27
10:44
小
转 辙 部 分 (一)基本轨 1.直基本轨 2.曲基本轨:测量 (弯折位置及弯折尺寸) 3.淬火 (二)尖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