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足迹研究报告

生态足迹研究报告


1.14 1.14 1.14 1.14 1.14 1.14 1.14 1.14 1.14 1.14
0.006031746 0.0038 0.0019 0.006514286 0.006514286 0.001628571 0.001628571 0.000651429 0.002014134 0.572864322 0.603547345 1.563696895
第一步:通过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年统计资料来计算出该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在该年度人均对某种产 品的消费量,例如:用某年度国家对大米的消费总量除以当年总人口数就得到人均大米消费:用人均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除以该产品相应的土地平均产量,得到人均因消费该产品而占有土地 量,记为aa(公顷/人), 如第一步中提及的人均大米消费所占用土地为:aa1= c1 (公斤/人)/p1(公斤/公 顷),其中p1为大米的平均产量(以公顷为单位),这一步的结果其实就是人们因消费大米而产生的生态足 迹。早期的生态足迹计算中,一般上式除数中的土地平均产量参考世界平均水平,而非国家的平均产量, 但后来进行了调整。 第三步:对人们各种消费行为产生的人均生态足迹相加,得到人均总生态足迹,即:ef=∑(aai× ri) (i = 1 to n)。第四步:用上式计算得到的人均总生态足迹乘以研究范围内的总人口数,即得到
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赤字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地区生物生产能力的大小,即 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 积的大小。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 生产一群人所需要的物质消费 和服务消费及吸纳这些消费所 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 产性土地的面积。
盈余
计算方法
Wackernagel, M 和Rees, W在书中给予生态足迹四步计算过程如下。
1.832396895
组员生态足迹对比
组员年生态足迹汇总
2.5
2
1.5 1 0.5 0
宁晓晴
刘荣凯
李国托
周小惠
韦安
年生态足迹(全球公顷)
碳足迹(吨CO2)
该范围的总生态足迹,为:EFp = N (ef)
计算公式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
计算公式:
j:为土地类型
由于各类土地在地理空间上是互斥的,按照其生产力大小 的不同,各类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就可以被折算成耕地、
EF=N*ef=N*rj∑(Ai)=N *rj ∑(Pi+IiEi/Yi×N)
EF :全球或地区总的生态足迹 N:全球或地区的人口总数 ef: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 j:为土地类型 rj:为j类土地的均衡因子 Ai: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i:为不同类型土地的消费项目类型; Pi:i种资源生产量 Ei:资源出口量 Ii:资源进口量 Yi :i种消费项目的全球平均产量(人均)。
潮南区生态足迹
中国生态足迹现状
潮南区生态足迹
广西人均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水域 化石燃料土地 建筑用地 广西总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足迹 0.67282662 0.46199214 0.6279234 0.6150342 0.7561 0.00329 2.58363558
理论介绍
2016年生态足迹研究报告
ecological footprint
周小惠 3140511208
概念
生态足迹
——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容纳 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生态足迹构成
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利用着生物生产性土地(包括用于渔业生产的水
均衡人均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类型 0.113046647 0.015415452 0.007596983 0.004473705 0.030387931 0.0188 0.003916667 0.0564 0.250037385 0.218918919 0.163636364 0.163636364 耕地 耕地 耕地 耕地 耕地 耕地 耕地 耕地 耕地 草地 草地 草地
域)。生态足迹就是人类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和,其组成包括: 耕地、草地、林地、渔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碳足迹(即碳吸收用地)
生态足迹现状
不同国家的人口对地球生态服务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 WWF最新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2007年,中国人均 生态足迹2.2全球公顷,较全球平均水平低0.5全球公顷,在核 算的153个国家中居第74位。
均水平的比值 ) rj :j种土地的均衡因子
2016个人生态足迹
生物资源 稻谷 玉米 大豆 薯类 油料 麻类 甘蔗 烤烟 蔬菜 耕地总和 猪肉 牛肉 羊肉
全球平均产量kg 2016年消耗量kg 人均生态足迹 均衡因子 2744 2744 1856 12607 1856 1500 18000 1548 18000 74 33 33 110 15 5 20 20 10 25 360 30 10 10 0.040087464 0.005466472 0.002693966 0.00158642 0.010775862 0.006666667 0.001388889 0.02 0.405405405 0.303030303 0.303030303 2.82 2.82 2.82 2.82 2.82 2.82 2.82 2.82 2.82 0.54 0.54 0.54
奶类 502 禽肉 400 草地总和 水产品 258 水产品总和
50 50
50
0.099601594 0.125
0.19379845
0.54 0.54
0.22
0.053784861 0.0675 0.667476507 0.042635659 0.042635659
草地 草地
水域
2016个人生态足迹
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 域这六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类型
i:为不同类型土地的消费项目类型 生物资源消费:粮食、经济作物、动物产品、水产品、 林产品 能源消费:煤、油、气、热力、电力
理论介绍 理论介绍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汇总 (hm2/cap) 人均承载力 人均面积 均衡因子 (hm2/人) 耕地 草地 林地 建筑用地 水域 化石能源 承载力 (hm2)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12%)(hm2) 可利用生态承载力(hm2) ??? 2.8 0.5 1.1 2.8 0.2 1.1 产量因子 均衡面积 (hm2/人)
William
1992年提出概念; 其博士生Wackernagel于1996年提出计算模型。
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于
Wackernagel
Ef = ∑ei =∑rjAi = ∑rj ( Pi +Ii-Ei)/(Yi×N)
理论介绍
该模型是一种把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量 吸收所需要的
换算成对土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进而对资源消耗和废物
计算公式: EC=N*ec=N*∑(aj×rj×yj)
EC:区域总生态承载力 N:人口数
ec:人均生态承载力
aj: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yi:当地i种土地的产量因子(不同国家或地区 生产力水平不同,因此引入一个当地产出因子,
2 0.19 0.91 2 1 0
它是某一地区单位面积土地生产能力与全球平
竹笋干 板栗 核桃 柑橘 蕉类 荔枝 龙眼 沙田柚 茶叶 木材 林地总和 总和
945 3000 30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566 1.99
5 10 5 20 20 5 5 2 1 1
0.005291005 0.003333333 0.001666667 0.005714286 0.005714286 0.001428571 0.001428571 0.000571429 0.001766784 0.502512563
林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全球平均能源 主要能量 总消费能量(t) 折算系数(CJ/t) 足迹(CJ/t) 电力 原煤 0.2 0.7 11.84 20.934 1000 55
人均生态足迹(h㎡/人) 0.0023 0.2664
生产面积类型 建筑用地 化石能源
总生态足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