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办法

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办法


❖ 《CAS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 准则》规定,如果某项投资划 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首次 执行日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之 间的差额应调整留存收益
❖ 因此在新旧准则衔接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递延所得账面价值 =
应收款项余额 -
会计坏账准备余额
计税基础 =
应收款项余额 -
税法允许税前 列支的坏账准备
❖ 暂时性差异:会计坏账准备与

税法坏账准备不同
❖ 如果会计上计提的坏账准备小 于税法允许税前列支的坏账准备, 导致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 税基础,由此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不得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 即坏账准备只能引起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不可能引起应纳税暂时 性差异
❖ 3、长期股权投资
❖ 账面 = 长期- 股权投 减值 价值 资账面余额 准备
❖列F“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填列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 额,以及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 差额
❖ 注:上述计算结果均应大于零;如果小 于零,则应在列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填列
❖列G“适用税率”
❖ 应采用预计暂时性差 异转回期间的税率
❖列H“递延所得税资产”
❖ 应根据列E“应确认的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 列G“适用税率”的乘积填 列
❖ J = H1-I 1
❖ 如为正数,反映调增2007年年初未 分配利润的金额
❖ 如为负数,反映调减2007年年初未 分配利润的金额
❖列K“调整2007年度所得税费用”

应根据列 I 2“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12.31)减去I 1“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1.1)减去 H 2“递延所得税资产
❖ 帐面价值:公允价值
❖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 暂时性差异:

公允价值变

❖ 全面执行新准则后,递延所得税的对 应科目有三个:
❖ ①暂时性差异影响利润总额,递延所 得税对应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
❖ ②暂时性差异影响所有者权益,递延 所得税对应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
❖ ③企业合并事项使资产、负债的帐面 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其 影响计入“商誉”,因而递延所得税对应 商誉
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为限,谨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企业应提供以下资料: ❖ ①企业未来5年经营情况预算资料 ❖ ②税务师事务所对可弥补亏损的 审核报告
❖列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填列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的差额,以及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 础的差额
❖ 注:上述计算结果均应大于零;如果小 于零,则应在列F“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填列
❖①资产在初始确认时:
❖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②资产在持续持有过程中:
计税 取得 以前期间已税


基础 成本 前列支的金额
❖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 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 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 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 账面 未来可税前 =-
计税基础 价值 列支的金额
❖1、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
计税 = 初始投 基础 资成本

❖ 暂时性差异:①权益法核算(谨慎)

②股权投资差额

③减值准备
❖ 4、固定资产 ❖ / 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账面 价值
=原价-
会计累 计- 折旧
减值 准备
计税=原价- 税法累计折旧 ❖ 基础
❖ 暂时性差异:

①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不同

②减值准备
❖5、无形资产
❖ H1 = E1×G
❖列I“递延所得税负债”
❖ 应根据列F“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乘以列G“适用 税率”的乘积填列
❖ I 1 = F1×G
❖ I 2 = F2×G
❖ 列J“追溯调整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应根据列H1“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7.1.1)”减去列I 1“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1.1)”的差额填列
❖列D“未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
❖ 应根据列C“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减去列E“应确认的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的差额填列
❖ D1 = C1-E1
❖ D2 = C2-E2
❖列E“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
❖ 应遵守谨慎性原则, 以“很可能获得的用来抵 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 纳税所得额”为限进行确 认
❖ 暂时性差异:预计产品保修 费用等,但不包括永久性差异
❖ 9、预收账款
账面 = 账面 价值 余额
计税= -账面 未来可税前 基础 余额 列支的金额
❖ 暂时性差异: ❖ 只在预收账款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额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且 一定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可弥补亏损 ❖ 账面价值:0 ❖ 计税基础:可弥补亏损 ❖ 企业应以“很可能获得的用来抵

按照《新旧准则会计科目衔接》
的规定调整后,企业应比较各项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分析
两者差额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分别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采用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税
率,分别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
所得税资产三个时点的余额:2007年1
月1日、2007年6月30日、2007年12月31

❖列A“账面价值”
资产
账面价值 =
账面余额-减值准备
负债
账面价值 =
账面余额

但不包括永久性差异部分(例如金
融资产中的国债利息收入、预计负债中
的担保支出等)
❖列B“计税基础”
❖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 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 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 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 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 列支的金额
账面=
会计账 -
会计累 -
价值 面余额 计摊销
计税= 基础
税法初 -
始金额
税法累 计摊销
减值 准备
❖暂时性差异:
❖ ①会计和税法对资本化支出 处理的不同
❖ ②税法规定对满足条件的三 新支出允许税前列支
❖ ③会计摊销与税法摊销不同
❖ ④减值准备
❖6、长期待摊费用
账面= 价值
初始 金额

会计累 -
计摊销
减值 准备
计税=
初始 -
税法累
基础 金额 计摊销
❖ 暂时性差异:

①会计摊销与税法摊销不同

②减值准备
❖7、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账面= 账- 面 减值 价值 余额 准备
❖ 计税= 账面 ❖ 基础 余额
❖ 暂时性差异:减值准备
❖8、预计负债 账面= 账面 价值 余额
计税= 账- 面 未来可税前 基础 余额 列支的金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