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实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

真实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

目录摘要 (1)前言 (2)一、纪录片的真实与非真实 (3)(一)纪录片的真实性 (3)(二)绝对真实和相对真实 (4)(三)纪录片真实性概念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 (5)1、纪录片的原始时期 (5)2、纪录片的草创时期 (5)3、纪录片影响社会发展的时期 (6)4、纪录片变革历史记录的时期 (7)5、关注人类自身的时期 (7)二、纪录片的两种表现手法 (8)(一)纪实手法 (8)(二)、真实再现手法 (9)1、重演手法 (9)2、扮演手法 (10)3、运用相关镜头 (10)4、在使用真实再现手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1)三、结语 (13)致谢 (13)参考文献 (14)真实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摘要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表现手法从纪录片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

支持者认为真实再现手法可以帮助实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并且可以增加纪录片的艺术性,反对者则认为真实再现手法会降低纪录片真实性。

然而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概念。

真正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并不是这个手法本身,而是运用此手法的纪录片创作者对技巧的运用和对尺度的把握。

在运用真实再现手法上有诸多技巧和注意事项。

尺度把握适中技巧使用得当就可以帮助纪录片去实现真实性关键词:真实再现、纪录片、真实性Abstract: Since the solid slice was born, true reappearance has been a hot topic of debate, the supporters hold that true reappearance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truthfulness and the artistry of the solid slice, but the opponents have a contrary opinion.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 also developed. Which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 is not this skill, but those who use the skill, and how they use it. There are several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when we use true reappearance. If we have a good grasp, it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Key words: True reappearance;The solid slice、truthfulness前言在纪录片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纪录片的真实性也在随着时代(例如:从和平到战争,再从战争到和平)和科技(例如:摄像、录音的设备和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变迁(例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还有经济的日益发达(例如:市场化浪潮、商品经济)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i我们国家的电视纪录片是从纪录电影的母体上脱胎的,在摒弃了电影的创造性和戏剧性之后,严肃、客观、并且具有真实性的纪录片出现了。

有人认为去发现并纪录和展现出一个平实世界比设计和创造出一个华丽而不真实的世界更加有意义。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丧失了真实性的纪录片也就丧失了灵魂。

现在也有许多人打着纪录片的旗号去做广告,这和到目前为止都备受争议的真实再现手法相比就更加损害了纪录片真实性的名誉。

用假的纪录片来做广告在纪录片届的角度在目前来说无疑是不被大多数喜爱纪录片的人所接受的。

但也不能够保证在以后纪录片的商业价值会从其内容上开始转向。

真实再现手法也真实性上备受争议,也因为它和纪实手法相比是一个更难以掌握的手法。

本来用来弥补无法拍摄到原画面而使用真实再现手法的画面很容易让观众怀疑其真实性和产生误解。

也有很多主要使用真实再现手法的片子获取了成功,例如中国的《故宫》和英国BBC的《艺术的力量》。

这种纪录片得到的高分评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其结果的真实做得好吧。

本篇论文首先描述什么是纪录片的真实性,随后介绍纪录片的纪实手法和真实再现的几种手法。

然后以《北方的那努克》、《故宫》、《都江堰》、《艺术的力量》等多部影片为例分析其使用的纪实手法和真实再现手法,最后总结出在使用真实再现手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纪录片的真实与非真实(一)纪录片的真实性画面的真实、同期声的真实、音效配音的真实、剪辑手法的真实、拍摄手法的真实等构成了纪录片的真实。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这句话出自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之口。

是的,区分纪录片和其他类型的片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真实性。

虽然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但是弗拉哈迪、伊文思、让·鲁什等世界闻名的导演也曾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使用摆拍等看似违背真实性的方法。

1922年,弗拉哈迪把《北方的那努克》带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纪录片也随即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

94年的时间里,纪录片拍摄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拍摄技巧和手法还有辅助拍摄,还生产出林林总总的拍摄和录音设备,伴随着这些发展和变化,搬演、扮演、动画模拟等表现方式也开始被频繁的使用。

直到现在,纪录片的真实再现手法都还备受争议。

有绝对抵制运用真实再现手法的“电影眼睛派”,也有绝对支持运用真实再现手法的“新纪录电影”概念的提倡者。

大家都各持己见,也曾经有偏执和两极分化严重的时代,但是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现在真实性和真实再现手法已经基本可以和睦相处。

ii《北方的那努克》这部影片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纪录片,虽然它还是黑白片和默片,只配上了简单的字幕,但是它在运用搬演的再现手法上也堪称典范却又在“摆拍”的这个话题上备受争议,但毫无疑问这部片子仍然给纪录片的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是第一部使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并且还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的起点。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

”iii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知道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从根本上可以看作是“真实理念”。

纪录片有真实、客观等属性,真实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属性,并且纪录片的真实性有两层重要含义:第一层是指拍摄对象是真实的,非虚构的,第二层是指拍摄手法不是排练演出的,也是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手法不能是扮演,要营造一个真实感,而并非完全不能排演。

纪录片的真实性也包括在观众观看影片时,让观众感受到和承认纪录片的真实性,有时候能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忘记了自己正在观看影片。

从而实现纪录片的社会功能。

真实还分为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现实真实,即一般意义上的真实;第二个层次,体验真实;第三个层次是媒介真实。

纪录片里所体现的就是三个层次中的媒介真实了,而媒介真实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实。

媒介真实不是生活真实,那么媒介真实就像是依照现实真实画的一幅画,真实性越高的片子,其创作者的画功也就越强。

但是一幅画永远达不到和现实中的画面一模一样的程度。

就算是照片也会因为色彩还原度不够等原因和真实画面有一定的差距。

纪录片是创作者尽其最大的能力客观冷静的将这个事件描述给观众。

(二)绝对真实和相对真实真实是具有相对性的,“绝对真实”不可能存在。

相对性表现在被拍摄者,剪辑的手法还有一些机遇性的原因上。

在纪录片里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原貌,纪录片创作者也是有感情有态度的人,无论多么尽力的去展现它的真实性,也都无法做到最客观。

纪录片《海豚湾》是第2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很明显的站在了海豚保护者的角度。

这个片子拍摄于2009年,是一部跨国拍摄的纪录片,讲述在美国一个由曾经是世界闻名的海豚驯养师,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专家克里带领一个非专业的拍摄团队来拍摄的,团队里的人几乎都是海豚保护者,他们带着强烈的对海豚保护的欲望,而对另一方日本的屠杀海豚的日本人的关键镜头没有给足,也没有给足够的话语空间。

显得很激动,也容易煽动同一类人的情绪,但是缺乏客观性。

同时,也缺乏了一定真实性。

在纪录片的拍摄中,被拍摄者的表现本来就可能不是他最真实的一面,在镜头之下,有可能由于羞怯或者顾及自己的形象会表现的和平常不一样,而拍摄者对被拍摄者不会完全的了解,也并不能察觉出被拍摄者是否和自己平常的表现不同。

有时候甚至被拍摄者自己在被拍摄的过程中也不能发现自己的异样。

我们还可以从被拍摄者的外在来看出他们是否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被拍摄前或许会提前打扮好自己,穿戴和言行举止都会比自己平常谨慎一些,好像性格都与往常有所不同。

在纪录片剪辑上的视觉效果也可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也可能在观众的理解上造成一些误导而导致失真。

比如在使用蒙太奇手法的时候,将不同的镜头剪切在一起跟长镜头比起来,或许更丰富了些,会造成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把握的好就能更好的帮助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把握的不好就会为了艺术性而降低片子的真实性。

(三)纪录片真实性概念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纪录片大概经历了原始时期、草创时期、影响社会的发展时期、变革历史记录时期、关注人类自身时期这五个时期,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

1、纪录片的原始时期纪录片的原始时期是指从1895年开始,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内,第一次公开售票向公众公映了他们用纪实手法拍摄的第一批无声电影。

购票观看电影的人们坐在咖啡馆地下室的椅子上观看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也是一部纪实类电影,看着戴着帽子的女人,骑着自行车出来的男人,赶着马车的车夫,摇头摆尾的大狗等从工厂大门里出来,第一次看电影或许会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部影片对之后的纪录片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它和后来的影片相比,它仍然画面粗糙不清晰,黑白片,无声影片,片子长度也不足2分钟。

这个时候的“纪录片”并不是一种自觉地记录,这个时期的人对纪录摄影的主动性不强,摄影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技术,更不用说对真实性有所理解和重视。

2、纪录片的草创时期纪录片的草创时期则是指从纪录片的诞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则是弗拉哈迪和维尔托夫。

弗拉哈迪的代表作《北方的那努克》是得到公认的第一部实际意义上的纪录片,对纪录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他为了追求结果真实不惜开始大量运用搬演的手法,引发了后人的巨大争议,并且这个时候仍然是画面不够细腻,黑白默片的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