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内共有单孔长13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350块、16m应力砼空心板梁280块,砼采用C50。
详细情况如下:1、K25+570 4孔×13m正交桥,共有中板64块,边板16块。
2、K26+423 3孔×16m斜交桥,角度为25度。
共有中板48块,边板12块。
3、K27+043 3孔×16m斜交桥,角度为30度。
共有中板48块,边板12块。
4、K27+859 3孔×13m斜交桥,角度为30度。
共有中板48块,边板12块。
5、K29+068 4孔×16m正交桥,角度为0度。
共有中板64块,边板16块。
6、K29+868 1孔×13m正交小桥,角度为0度。
共有中板16块,边板4块。
7、K29+979 3孔×13m斜交桥,角度为10度。
共有中板48块,边板12块。
8、K31+178 3孔×13m斜交桥,角度为10度。
共有中板48块,边板12块。
9、K32+358 3孔×13m斜交桥,角度为15度。
共有中板48块,边板12块。
10、K33+150 3孔×16m斜交桥,角度为45度。
共有中板48块,边板12块。
11、K33+593 3孔×16m斜交桥,角度为15度。
共有中板48块,边板12块。
二、机械设备情况1、混凝土拌和机:JS1000L 1台2、50吨龙门吊: 2台3、电动油泵:YBZ 2x2-50A 6台4、千斤顶:YCW150B 2台 YDC220B 2台5、聚乙烯芯模:100条6、长线混凝土张拉台座:69.0m 8槽7、钢筋加工设备:3台电焊机,2台弯曲机,2台切断机,1台无齿切割机,2台钢筋调直机三、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制作张拉台座→钢筋与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预应力钢筋线安装→预应力张拉→模板安装→浇筑底板混凝土→安装内芯模→浇筑腹板顶板混凝土→养护拆模→放张→移梁存梁。
附: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流程图㈠.钢筋工程1.钢筋初加工a.对进场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验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力学性能抽样试验,进行质量鉴定,装卸钢筋时,不得抛甩,以免损坏钢筋。
b.经检验合格后的钢筋进行整直、除锈、除油污等初加工。
钢筋经过整直与除去污锈后,应达到钢筋表面洁净平直,无局部曲折,被擦伤的表面伤痕不得使钢筋的截面减小5%以上。
c.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法,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2%,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1%。
2.钢筋的接头a.钢筋的接头一般采用焊接,直径小于16mm的钢筋的接头采用电弧双面搭接焊,焊缝长不小于5d,Ⅰ级钢筋焊条采用E4303焊条,II级钢筋采用E5003焊条。
c.钢筋焊接前,必须按照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轴心受拉构件中的钢筋均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d.钢筋接头在接头区段内,应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不小于1.3倍的搭接长度。
同一根钢筋焊接接头两接头间距应大于35d,不管采用何种焊接,在同一根钢筋上不得集中配置焊接接头。
3.钢筋下料加工a.钢筋必须按照设计规格、数量及尺寸加工,计算好单根钢筋长度后下料,在工作台上按设计钢筋尺寸放样,机械加工,钢筋的弯钩及保护层必须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设置。
b.钢筋从一端向另一端弯扎,注意起弯点的位置,由于弯曲机套筒卡住钢筋后,会带动钢筋向弯曲方向走行,实际起弯点较设计位置提前,加工前先试弯1~2根钢筋,找出规律后再成批加工。
c.钢筋加工好后,按型号分类放整齐,标识其编号、使用位置、检验状况等情况。
4.钢筋的安装及绑扎a.钢筋整体绑扎,检查其各部尺寸,保证其位置符合设计标准。
b.梁体钢筋密集,要事先研究好绑扎安装的顺序。
一般先安装箍筋,再安装下排主筋,后安装上排钢筋,底板和肋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内模,最后安装绑扎顶板钢筋。
c.钢筋接头按规定要求错开布置,搭接长度区段(35d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cm),受拉钢筋每个断面绑扎接头不能大于25%,焊接接头不能大于50%。
d.钢筋绑扎要牢固,具有足够的强度,灌筑混凝土时不得移位变形,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焊接,使之成为整体。
e.为保证及固定钢筋相互间的横向净距,两排钢筋之间可使用砂浆垫块隔开,或用短钢筋扎结固定。
f.为了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与模板间梅花形按放点式接触塑料垫块,间距为50cm,垫块厚度与保护层厚度相等。
㈡、钢绞线加工与张拉1.钢绞线下料加工a.经检验合格后的钢绞线方能下料使用,在钢筋加工场内设专用的下料场地,表面禁止粘土,钢绞线盘架立在固定钢筋箍架上,试转灵活方可拆盘下料,钢绞线下料时徐徐抽动,防止出现死弯。
b.下料长度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并考虑锚夹具、千斤顶及预留工作长度。
c.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切割机截断,不得使用电弧或气割,钢铰线切割时,先将钢绞线拉到需要的长度,切口两端50mm处用铅丝绑扎,以免切割后钢丝松散,然后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d.钢绞线搬运时禁止与梁场内的电焊机接触,防止钢绞线被打火。
2.钢绞线安装a.下料后的钢绞线编好号后对应钢横梁定位板上的编号安装,并检查钢绞线有无绞缠现象。
b.钢绞线失效段的设置,钢绞线失效段采用PVC管作为隔离层。
PVC 管直径略大于钢绞线直径即可,长度位置必须准确。
钢绞线张拉之前应先检查钢绞线的失效段设置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张拉机具a.张拉机具使用前必须由专业部门校验,校验时千斤顶与油表配套校验,并在使用时不得随意打乱。
张拉机具使用三个月或200次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重新进行校验。
b.张拉用的油泵及千斤顶必须性能良好,经鉴定后方可使用,供油足,压力稳定,无渗漏现象,张拉缸、回程缸运行平稳。
c.工具夹片在安装前,在锥面上均匀涂一层石蜡,保证卸锚灵活。
所有工具夹片均要均匀打紧,勿使松紧不一。
4.张拉a.钢绞线、固定横梁、张拉机具、活动横梁的安装。
详见下图:钢绞线张拉采用整体张拉的工艺。
张拉力和伸长率双控制,控制张拉应力为主,并以伸长量校核,量测伸长值时应考虑锚具及构件的压缩影响。
b .控制张拉应力严格按设计图纸执行,16米空心板张拉控制应力为132.17KN 。
c .为保证安全钢绞线张拉必须在梁板底部钢筋绑扎完毕后方可进行,张拉采用一端锚固,一端张拉方案。
整体张拉之前先用小千斤顶逐根张拉至10%σk ,以保证整体张拉时钢绞线受力均匀。
d .张拉顺序,单根张拉时以梁体中轴线对称张拉。
e .张拉工作程序:布置钢绞线→安装工具锚→安装连接器→千斤顶对中就位→安装活动横梁→上紧丝杠→小千斤顶单根张拉至15%σk →整体张拉至30%σk →100%σk →持荷2min →σk →上紧丝杠在固定横梁上的螺帽h .锚固上紧丝杠在固定横梁上的螺帽,使钢绞线锚固。
张拉缸缓慢回油,使张拉油表指针回落至零。
活动横梁和固定横梁的连接,将活动横梁、千斤顶移至下一槽,准备下一槽的张拉。
附:油表回归计算表㈢.模板工程预制梁的模板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构件,不仅关系到预制梁尺寸的精工具锚 混凝土压杆 固定横梁 固定横梁活动横梁 千斤顶 丝杠 连接器千斤顶度,而且对外观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都有直接影响,为保证梁体外观质量,预制采用定型拼装钢模板。
1.加工制作a.梁体采用定型钢模板,钢板厚度σ=6mm,按照设计梁体外形尺寸压轧成型,与混凝土接触面抛光处理,外侧水平焊接角铁肋带,竖向焊接加劲方钢;为便于安装,模板分节加工,节间螺栓联结组装。
b.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的各项荷载,在施工中不变形,保证结构的设计形状、尺寸和模板各部件之间相互位置的准确性。
c.模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若有孔洞应及时修补或重新加工制作。
2.模板安装a.模板安装与钢筋绑扎配合进行,模板安装完成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绑扎钢筋。
b.模板安装前要认真进行打磨除锈工作,并涂刷特种脱模剂,使混凝土外观颜色均匀一致,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遗漏。
c.模板安装的精度要高于预制的精度要求,每次模板安装完成后通过自检验收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验收,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d.模板组装后,要注意检查接缝处止浆垫的完好情况,如发现损坏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接缝紧密不漏浆。
所有木楔、拉杆、脚手架等支撑物都要牢固可靠,上紧螺栓,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跑模、漏浆、变形等现象的发生。
e.护栏及桥面施工所需的预埋钢筋,支座钢板等预埋件按照设计位置准确定位,并牢固固定,保证混凝土灌筑过程中不产生位移。
3.模板的拆除a.拆模时间及方法涉及到预制梁的质量和模板的周转使用,拆模时应保证模板表面与棱角不致损坏,一般来说,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
b.拆模时先松掉各种联结螺栓和扣件,撤除支撑结构,采用绳索或小型倒链套在螺栓孔内轻拉模板,小撬棍辅助撬动,反向设防溜绳,防止摔坏模板。
严禁使用大锤锤击或沿梁体表面撬动模板,防止损坏模板和破坏混凝土表面结构。
c.拆除模板时注意安全,不使模板与其他硬体物件碰撞,防止变形,拆除的模板要仔细进行检查,清除表面的水泥浆,涂刷防锈剂,整形后堆码整齐,循环使用。
d.外侧模与底模之间安装 2.5cm的实心橡胶条,对外露钢筋处的模板采取堵漏措施,采用建筑上用的泡沫填充剂进行堵塞,脱模后通过凿毛剔除填充剂,确保混凝土不出现松散现象。
f.内模均选用定型聚苯烯泡沫,操作方便。
㈣.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配料采用全电脑配料,运输采用混凝土贯彻运输。
在空心板混凝土施工前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经过简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施工。
预制板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作为外加剂,。
混凝土施工前,应当做好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包括砂、石子、外加剂、水泥以及施工用水等合格后方能施工。
空心板混凝土拌合时,由试验人员检查、控制混凝土质量和塌落度,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浇筑顺序从底座较低处向高处进行。
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逐级推进”的浇筑方法,在倾斜面上逐步升高,每层厚度宜控制在30cm左右。
振捣严禁振捣棒碰撞钢筋和预应力筋,其振动时间不宜过长,混凝土不冒气泡和不下沉则停止振动,如振动时间过长,则造成混凝土翻砂,影响空心板体外观质量。
混凝土开始浇筑时,采用Φ50小型插入式振捣棒,芯模两侧混凝土振捣时应慎细操作,直到空心板底板全部被混凝土填充,否则,将造成空心板底板有空洞或露筋,严重时,底板全部被混凝土接触不密实,形成质量事故。
混凝土振捣时,须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芯模左右移动。
并避免振捣棒断头直接接触芯模,振捣位置按间距30cm振捣,振捣到混凝土不再冒气泡,泛浆为止。
浇筑上层混凝土结合密实。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随时观察芯模是否上浮,同时与监理工程师仪器现场取样,每片梁制取3组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