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脑血管病定稿

急性脑血管病定稿


一般较长。
整理课件
23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
❖TIA多发于中老年人,男>女;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 症等。
❖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 症状体征;
❖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不遗留后遗 症;
❖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整理课件
24
(1)颈内动脉系统---TIA
① 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朦、对侧偏 瘫及感觉障碍)和Horner征交叉瘫 (病变侧Homer 征、对侧偏瘫):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脑卒 中,意思是脑血管发生了非常急的损伤。
2、临床特征:
起病隐匿、发病突然 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
缺损
整理课件
4
3、脑血管病----人类健康的杀手
人类三大致死性疾病
脑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 高发病率:120-180/10万 ❖ 全国患病率:400-700/10万 ❖ 每年新发病例:>200万 ❖高死亡率: >150万/年 ❖高致残率: 2/3
⑤ 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为大脑中动脉供血 区或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文分水岭区缺血;
⑥ 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为大脑中-后动脉皮 质支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文分水岭区缺血使 顶、枕、颞交界区受累所致。
整理课件
26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① 常见症状:
▪ 眩晕、平衡障碍,眼球异常运动、复视。 ▪ 很少出现孤立的眩晕、耳鸣、恶心、晕厥、头痛、尿
整理课件
12
(二)、脑血管病病因
• 1、血管壁病变
– 动脉硬化(A粥样硬化、高BP小动脉玻璃样硬化) – 动脉炎(风湿、TB、梅毒、结渧组织病、钩端螺旋体) – 先天异常(A瘤、A-V畸形) – 血管损伤(外伤、手术、导管、穿刺) – 肿瘤
整理课件
13
动脉粥样硬化
整理课件
14
(二)脑血管病病因
整理课件
17
(三)、急性脑血管病分类
TAI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整理课件
18


一、 概 述
二、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脑梗塞
三、出血性脑血管病
(一)脑出血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整理课件
19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整理课件
20
1、概 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 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 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 证据。
便失禁、嗜睡、癫痫
② 跌倒发作: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 ,无意识丧失,可很快自行站起(脑干网状结构缺血)
③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伴时间 、地点定向障碍,持续数小时,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 力正常(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颞叶内侧、海马);
④ 双眼视力障碍(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累及枕叶视皮 质)。
② 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Broca失语、 Wemicke失语及传导性失语),为大脑中动脉皮 质支缺血累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
③ 人格或情感障碍、对侧下肢无力:大脑前动脉 缺血。
整理课件
25
(1)颈内动脉系统--TIA
④ 颈内动脉主干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对 侧面部轻瘫: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动脉 -前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表现。
❖ 急性脑血管病

整理课件
1


一、 概 述
二、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 脑梗塞
三、出血性脑血管病
(一)脑出血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整理课件
2
❖一、概 述整理课件3(一)、急性脑血管病概念
1、概念 是指脑部血管或支配脑的颈部动 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 ,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
2、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 (1)、高BP、低BP ▪ 各种心脏疾患致心动 能障碍(心衰、房颤 、传导阻滞)
整理课件
15
(二)脑血管病病因
❖3、 血流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 血液粘滞度增高(RBC 、BPC 、白血病、 脱水、高血脂、高血糖、高蛋白) ▪ 凝血机制异常(BPC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抗 凝剂)
卒中后抑郁人群>1/3
缺血性心脏病
整理课件
5
4、脑部耗氧及血液供应
❖成人脑重1500g,占体重2-3%。 ❖每分钟需动脉血750-1000ml,占全身血液量的
20%。 ❖耗氧占全身供给量20~30%。 ❖耗糖占全身供给量25%。
整理课件
6
4、脑部耗氧及血液供应
❖ 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氧储备功能,需不断依 靠血液供给氧及葡萄糖以维持脑的正常功能。
❖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 ▪ 6秒:意识丧失 ▪ 10秒:自发脑电活动消失 ▪ 5分钟:易损神经元不可逆损伤 ▪ 10~20分钟:广泛的选择性神经元坏死
整理课件
7
供应脑部的颈部血管
整理课件
8
脑底部血管
整理课件
9
脑底部Willis环
整理课件
10
小脑和脑干的血供
整理课件
11
脑部不同区域的血供
整理课件
16
高危因素
❖ 高龄:55-75岁 ❖ 性别:男>女 ❖ 遗传:
▪ 父母患卒中者比对照组高4倍
❖ 种族:
▪ 黑人>白人 ▪ 中国及日本人也较高
❖ 高BP ❖ 心脏病 ❖ 糖尿病 ❖ 高血脂 ❖ 吸烟 ❖ 酗酒 ❖ 肥胖 ❖ 饮食 ❖ 运动与锻炼 ❖ 其它: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
法、镰状细胞贫血、药物滥用、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凡神经影像学检查有神经功能缺损对应的明 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
❖传统的TIA定义时限为24小时内恢复,而不管
有无责任病灶。
整理课件
21
2、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 各种原因(脑动脉硬化、动脉炎)所致的某一 脑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平时靠侧支循环尚能勉 强维持该局部脑组织的血供。在急剧血压波动时, 脑血流量下降,该处脑组织因侧支循环供血减少 而发生一过性缺血。 临床症状:刻板、发作密集、每次发作时间短 暂,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整理课件
22
(2)、微栓子学说
栓子来源
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或附壁血栓
瓣膜性或非瓣膜性心源性栓子
胆固醇结晶
微栓子循血流进入视网膜或脑的小动脉,可造成
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
微栓子在血管内被血流冲散以及因栓塞远端血管
扩张,使栓子移向更远端,或由酶的作用而分解,
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临床症状:多变、发作频率稀疏、每次发作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