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江门市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广东省江门市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或
学习心得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2)类比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践出真知,实验见规律性.
(2)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方法.
课本导读一.阅读教材“演示”内容,明确演示实验时要观察的内容。

(1)玻璃筒内有空气时,观察金属片、小羽毛、小软木塞、小玻璃球各物体下落
的快慢情况。

(2)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去,再次观察各物体的下落快慢。

二.阅读教材“自由落体运动”,回答:
(1)物体只在作用下从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
动。

三.阅读教材“实验”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如果是匀变速运动测出其加速
度。

(2)研究方法与研究小车运动的方法相同,想一想如何实验,安装器材时要注意
什么?
四.阅读教材“自由落体加速度”,回答: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这个加速度叫做
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表示。

(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

(3)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
g=9.8m/s2或g=10m/s2,本书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都按 g = 进
行计算。

(4)纬度越高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填大或小),广州纬度为
23°06′,纽约纬度为40°40′,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填大于
或小于)纽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五.阅读教材最后一段,回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把初速度=0,加速
度= g代入得自由落体运动公
式,,
●预习自测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
A.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
动。

C.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D.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静止
四:
(1)相同;
小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位置编

0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t/s 0 0.0
4 0.0
8
0.1
2
0.1
6
0.2
0.24 0.2
8
0.32 0.36
/m/s
/m/s
6.由上表数据作v-t图象
作出的图形为线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
针对训练二:
1.用新知探究二的方法测自由落体加速度,结果常小于当地自由落体加速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1.空气阻力和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力
巩固提高1.牛顿管实验中,在管中有空气和管中抽成真空的两种情况下,铜币和羽毛下落
情况不同,说明:()
A.真空情况时的羽毛比空气中的羽毛所受的重力大。

B.有空气时羽毛比铜币下落慢,是因为羽毛受到空气阻力,铜币不受空气阻力。

C.有空气时羽毛比铜币下落慢,是因为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
对它的运动的影响较大。

D.若所有物体都不受空气阻力,在同一地点由静止释放,下
落的快慢相同。

2.人从发现问题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
该时间越小说明人的反应越灵敏,反应时间可用自由落体运
动来测试:如图 2 .5 – 2,请一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
的顶端,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端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
能碰到直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

当看到那位同
学放开直尺时,你立即捏住直尺,测得直尺下落的高度为 9.8 cm ,那么你的反应
时间是。

3.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速度之比
为;前一秒下落高度为,前两秒下落高度为,前三
秒下落高度为,前一秒、前两秒、前三秒下落高度之比为;
第一秒内下落高度为,第二秒内下落高度为,第三秒内下落高度
为,第一秒内、第二秒内、第三秒内下落高度之比为。

不计
算,猜一猜,第四秒内下落高度为,第五秒内下落高度为(g=10
m/s2 )。

4.一位观察者测出,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3s.如果不考虑空气阻
力,悬崖有多高?实际上是有阻力的,因此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大些还是小些?为什
么?
5.在现实中,雨滴大约在 2.0km左右的高空形成并开始下落,计算一下,若该雨
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遇到过这样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
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8m/s,为什么它们的差别会这么大?
(g=10 m/s2 )
【巩固提
高】
1.CD
2.0.14
s
3.1:2:3 ,5
m,20m,45m,1
:4:9,5m,15m
,25m,1:3:5,
35m,45m
4.44.1m,
实际高度比
计算值小些,
因为实际加
速度小于9.8
m/s25.达
地面时的速
度为200
m/s,空气阻
力的影响很
大。

图2.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