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地理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地理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即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准备的各种资料。

地理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地理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

反之,有课程就一定要有地理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但是它们毕竟还不是一回事。

地理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因为一方面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并不能作为素材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即使是素材性资源也不能直接构成课程,它还只能是备选材料,只有在经过加工并付诸教学时才能成为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调动和鼓励地理教师学习课程理论,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主动开发和运用学校现有地理课程资源。

2.加强地理教师的团结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校地理教师开发与运用地理课程资源的总体力量。

3. 因地制宜,开发和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差异巨大,因此全国各地,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程度大不相同。

为此,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开发和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地理课程资源。

例如:对于行星地球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学校里的互联网,图书馆,电视,等媒体收集地球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向同学讲述地球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进一步的讲解分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校外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当地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地理课程资源。

例如:气候课程资源
在国家课程里,我们要教学“世界的气候”和“中国的气候”。

主要内容有:一,气候要素特征,包括大气降水和气温的分布特点;二,气候类型特征;三,区域气候特征。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运用当地的气候资料,结合学生对当地气候的生活体验开展教学。

例一:在教学“气温”时,和学生一起走到室外,体验室外的温度。

在体验中,可以让学生想象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会怎样呢?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当地空气的湿度,让学生想象不同经度和不同纬度地区的湿度又会怎样呢?他们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例二:当教学气候类型或气候特征时,我们可做一下这些工作。

第一,让学生去收集当地气候资料,如近20年当地气温、降水、风、气象灾害等材料。

让学生学会收集材料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落实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第二,让学生分析当地的气候资料,并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当学生发现当地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时,我们自然就转入到国家课程上来。

例三:通过分析概括当地气候特征,学会分析区域气候特征。

国家地理新课程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如在世界地理中,要求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学会分析大洲、地区的气候特征。

运用当地气候材料,从分析当地气候特征入手,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并从中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方法,从而能让学生自主地分析世界其他气候类型的特征;从分析当地区域气候特征入手,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分析其他地区(包括大洲、国家)的气候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