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四节焦耳定律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学习过程,对电学的学习已感到厌倦。

本节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生活中,重新唤起学生
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
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体会运用控制
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
服务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
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严重的雪灾,输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导致竿倒线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造成经济损失2000亿。

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出
“直流融冰”的技术,对冰熔化,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提问:你知道这种技术的物理原理吗?(设计意图:利用中国重大事件
为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电流的热效应
提出问题:下列用电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点?
图片展示:电热水器、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

学生思考后回答:电能转化为内能,伴有热现象。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电流的热效应”,并总结能量转化形式。

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
热效应。

(电能转化为内能)
2、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图片,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可与它相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为
什么?小组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可能与电流有关;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

(3)、设计实验
讨论 1.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
讨论2.用什么方法和器材去观察那些不可见的物理量?(转
换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体现电热的多少?(气体或液体受
热膨胀,观察产生热量的多少;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判断产生
热量的多少。


(4)进行实验
实验1、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教师让学生说出该探究的方案;
播放实验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1、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情况下,电阻越大,
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2、研究电热与与电流的关系
教师让学生说出该探究的方案;
播放实验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2、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3、研究电热与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结合生活经验,教师请学生归纳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结论3、在电阻相同、电流相同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

(二)、焦耳定律
师: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作——焦耳定律。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公式如何表示?
3、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生: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
律。

生:公式:Q = I ²R t
生: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I—安,R—欧,t—秒,Q—
焦。

教师总结: 、公式中的Q、I、R、t各物理量针对的是同一段
导体而言的;Q与I的二次方成正比;
ƒ、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I—安,R—欧,t—秒,Q—焦。

ƒ
师:1.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成
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 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
即Q = W =Pt = UIt = I 2Rt=U2t/R
如: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烙铁、电灯等。

2.当电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电机的机械能:
电能→内能+机械能W>Q
热Q = I2Rt
师:本章涉及的计算公式较多,下面我们将电功、电功率及焦耳定律进行比较。

课件展示表格,师生共同概括:
【学以致用】
例题:一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1Ω,线圈两端所加电压为2V时,电流为0.8A,电动机正常工作。

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 min内电流通过电动机时产生热量。

解析: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另一部分使线圈发热转化为内能。

教师分析后,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的两种解法。

解一:Q=UIt=2V×0.8A×60s=96J
解二:Q=I2Rt=(0.8A)2×1Ω×60s=38.4J
引导学生分析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同时介绍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使用电动机可提高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养成规范解题过程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释疑】
我们学习了焦耳定律,
1、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呢?
2、你知道“直流融冰”技术的物理原理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课前问题的解释,做到课程的前后呼应;另外,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展示课件】生活中的电热器
1、电热的利用
电热器的优点: 清洁卫生,无污染,效率高,便于调节温
度。

2、电热的防止:
防止措施:通风、散热。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热的利与弊,知道电热在生活中应用,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Q=I²Rt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四种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C )。

A.洗衣机 B.电脑 C.电饭锅 D.电风扇
2、将规格都是“220 V100 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一样多B.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C.电视机产生的热量最多D.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五、布置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P66
六、【板书设计】第四节焦耳定

一、电流的热效应
定义:
电能转化为内能
二、焦耳定律
1、内容:
2、公式:Q=I²Rt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利用:优点
防止:通风、散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