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
从分析机械制图这门学科对从事机械生产技术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出发,讨论机械制图教学的特点,研究多种教学法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
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教学
1 引言
《机械制图》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的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学科。
机械图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常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因此,从事机械生产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这种语言,也就是必须具备阅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
而机械制图教学就担当这样的任务,所以它是工科院校学生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课程。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的人才,是机械制图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
很好地研究,以便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改来保证教学效果,完成任务。
要提高制图课的教学效果,完成绘图、读图教学任务,必须了解《机械制图》课的特点:(1)抽象的投影理论和实物的巨大视觉差。
我们平常看到的物体是实物的多角度投影,而正投影理论只从单一方向投影观看,只反映了物体的一个侧面,从而造成巨大的视觉差,才使得投影理论抽象。
我们必须运用模型实物在空间的反复投影演示,深入浅出的讲说和训练,互相配合才能看懂投影图。
(2)立体想象力必须建立在见过各种立体的基础上,否则想不出千奇百怪的零件。
所以培养立体想象和空间想象力必须加以教具和实物辅助,要多看各种模型和实物。
(3)视图与实物的对应和转换要强行灌输,利用模型实物换方位看实物对应画视图。
阅读图纸,要对应想象实物形状、大小。
(4)制图标准和各种绘图标注规定必须牢记。
(5)
理论紧密结合实际,要多画图,并在画图中学会读图。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课程既具有抽象难懂难学的理论特点,又有浅显常见的实物零件,如何把两者结合成为视图,把常见实物用难学的图形表达出来,又如何从难懂的视图想象出常见的实物呢?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应进
行以下课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2 课改配套
2.1 增加教学课时
机械制图课有理论和抽象的想象,更有实践和现实的图形绘制;有投影方法,绘图步骤,更有大量的标准和绘图规定;理论和实践训练都要加强,所以必须保证足够的课时。
特别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基础差,接受理解能力弱,必须精讲、形象地讲;细讲、多练;没有一定的学时保证是不行的。
我们学校从实际出发,保证重点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时间,每周6课时,总学时不少于102课时,使我们能运
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和深化。
2.2 增加习题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习题课,做练习画大图,现场教学,测绘绘图等)时间达到1:1
让学生多接触实物模型和各种零件,多画图,培养学生画三视图的能力,增加学生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同时也加强制图标准和规定的记忆和运用。
同时在画
图中学会读图,要求画8幅A3以上大图,含零件图和装配图。
2.3 增加现场教学2到4次,每次1课时
学生初次接触制图,对图纸、零件、机床等都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必须让他们接触了解图纸,知道图纸的作用;了解零件如轴、轴套、盘盖、齿轮、螺纹、叉架圆钢、铸件是什么样子,怎么加工出来;车间机床什么样子;什么叫倒角、退刀槽、键槽、台阶、凸台、钻孔等。
有了基本认识和基本知识,才能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知道所学的东西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所以我们在前两周组织一次车间现场教学,认识图纸、认识零件、认识机床、认识材料、认识刀具。
讲到组合体时,第二次现场教学,认识零件的组成、零件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并测绘简单的组合体零件。
第三次讲零件图时,测绘一简单零件并注技术要求,第四次讲标准件,同样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特别是对技术条件,加工方法和尺寸标注,感到所学有用,也能运用。
现场教学课决不是随便看看做做样子,必须有内容,有准
备,特别是实物、零件、刀具、机床和必要的加工演示,并留有习题,记录等。
3 用模型、实物和自制教具教学,变抽象课堂教学为立体直观教学
如讲三视图投影时,用自制的空间教具体系,放一个模型或零件,让大家一起
观看,一起画正投影主视图,再换个方位观看并画左视图,再换到上方向下看,画俯视图。
这样既直观又好理解。
当讲到基本体、组合体时,每次都带模型或实物零件教学,定基准,画视图,标注尺寸。
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变难为易,变抽象为直
观的形象教学。
4 利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青少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往往较差,这就使得在制图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难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无法讲得很清楚,学生也往往听不明白。
以往都是使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像能
力,但仍然不能很形象的表达,模型的种类和数量也不能随着形体的不同,无限制的增多。
在分析几何形体的结构以及讲解机件的表达方法时,缺乏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的读图时,各种类型的组合体视图的分析过程,以往教师都是利用徒手绘制轴测图的方法,来展示视图所表达的形体的外形,这对教师的徒手绘制轴测图的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新教师很难把握,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在讲解剖视图的时候,对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的剖视图的画法,利用挂图也较
难讲清楚。
制作课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要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积极组织者和指挥者,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的结合。
其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能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学习所需的知识概念体系。
最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从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
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能让学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5 从实践出发,搞好测绘练习
测绘组合体和零件是活学活用制图知识的方法,是巩固和深化所学制图知识的重要手段,很多老师怕费事而不搞测绘,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低下。
其实只要准备好实物和简单的测量工具,组织安排好学生是不难的。
我们把测绘与学生习题课大作业结合起来搞,先测绘画草图,再画大作业正规图纸。
如只让学生抄画习题集的三视图,而拿到实物不会画三视图,是不能提高学生投影能力和审视画三视图能力,更不会画剖视图。
所以必须用实物练习先画三视图,再画剖视图,再注尺寸和技术条件,才能使学生贴近工厂、贴近实际,感到掌握制图知识的
实用和重要,才有更大兴趣和用更大精力投入制图的学习和练习。
6 做好课后辅导和习题批改小结工作
机械制图课的习题作业较多,厚厚的一本习题集,谁见了都害怕,当然不能全做,可以选择性做。
基本上2节课后都有1小时作业,否则无法保证上课内容的消化吸收和绘图技能的掌握。
如何做好习题呢?第一,及时了解学生,辅导学生,每周至少下班辅导一个晚上,回答学生的疑问,辅导他们做好习题;第二,每次上新内容结束留十分钟答疑,消化重點难点;第三,每周集中批改一次作业,并做好每次作业的错误讲评,纠正错误。
使每个人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加深对投影视图,尺寸标注、剖视和各种标准的正确应用。
第四,有时间最好采用现场批阅作业,即面批,
直接指出错误,并要求及时订正,这样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赵月罗.多媒体教学手段浅谈[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1).
[2]董国耀,等.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党克,张卫红.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4]李敏.多媒体系统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