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问题。

【1】对于该国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贫困B.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比重高C.政局不稳,战乱频繁D.灾害频发,危害重大【答案】B【解析】该国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因老年人口比重高,死亡率高于出生率,D项正确。

【2】对于该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壮年劳动力不足B.国防兵源不足C.社会养老负担较重D.高科技人才大量外流【答案】D【解析】人口迁移会导致高科技人才外流,故选D项。

【考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2.下面是浙江省部分地市近两次人口普查反映的常住人口变化图。

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人口增幅:温州>宁波B.人口再生产类型:宁波过渡型,舟山现代型C.年均自然增长率:衢州<丽水D.年均增长率:嘉兴<杭州【答案】D【解析】由图中年均增长率折线可看出,温州增幅小于宁波,A错;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的数值特征判断的,而图中并未显示宁波和舟山的“三率”数值,故无法判断,B错;图中的年均增长率=年均自然增长率+年均机械增长率,故衢州和丽水的年均自然增长率无法判断,C错;嘉兴和杭州的年均增长率可从图中直接判读,D正确。

【2】关于浙江省各地人口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2010年杭州的常住人口最多,主要是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B.温州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吸引大量外来人口C.丽水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因为该市已步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D.舟山市的常住人口最少,主要是因为面积最小,与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承载力无关【答案】B【解析】杭州为浙江的省会,常住人口增多,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A错;温州乡镇企业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从而使温州的人口增长率较高,B正确;丽水人口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人口大量迁出导致的,C错;舟山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是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全市由1390个岛屿组成,岛屿之间交通不便,且岛屿上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故常住人口少,D错。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3.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对图中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农业文明阶段B.Ⅱ:后工业文明阶段C.Ⅲ:处于高增长阶段D.Ⅳ:属于低增长阶段【答案】AD【解析】读图可知,Ⅰ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应为农业文明阶段;Ⅱ阶段自然增长率快速增长,应为工业化阶段;Ⅲ阶段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应为后工业化阶段;Ⅳ阶段自然增长率低,且逐渐降低,应为低增长阶段。

【2】目前,该地区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有A.鼓励提前退休B.鼓励生育C.鼓励到海外务工D.接纳海外移民【答案】BD【解析】目前,该地区人口增长逐渐减慢,劳动力逐渐减少,应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来增加劳动人口。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三: 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分析材料一,第六次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第五次普查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按常住人口分,河南人口数由2000年的第一下降到了2010年的第三,但这不能说明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B.按常住人口分,广东人口数由2000年的第三上升到了2010年的第一,主要是因为这十年中广东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就业。

C.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省份都是中部和东部省份,反映了我国人口集中在黑河—腾冲一线东南的地理分布现象D.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十年来我国人口分布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的趋势仍在继续,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答案】C【解析】五个省份中,四川属于西部省份。

所以C错误。

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在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总人口增长较慢,中西部增长慢。

主要因为计划生育的严格实施导致的。

B.2000年一2010年间人口密度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进步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其他地区高。

C.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特点,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将首先进入“低-低-低模式”。

D.2000年一201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

【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2000年一2010年间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D正确;但是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因该是人口迁移,不是自然增长。

【3】材料三中,“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主要基于我国()A.“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等问题日益严峻。

B.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应通过鼓励生育适应发展。

C.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

D.西部经济大开发,需求实现更多的人口迁移。

【答案】A【解析】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会适当增加出生率。

会缓解由于出生率低带来的人口老龄化以及老龄化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5.(12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1)描述图中所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2)简述歌谣所反映的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3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分)【答案】(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1分)、河谷较两侧高(1分);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1分)河谷地势较低(1分)(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天气多变。

(3分)(3)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1分);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1分)(答1点即可)【解析】(1)读图,可以判断西部属于第一阶梯,东部属于第二阶梯。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所以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

河谷处地势较低,所以河谷较两侧积温较高。

(2)歌谣中一日携四季装,反映了昼夜温差大。

山上与山下的差异,表现出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体现了天气多变特征。

(3)读表格,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劳动力人口丰富。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说明老龄化进程加快。

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劳动力人口比重大,社会就业压力加大,这是不利的影响。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原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

6.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突破10亿的时段是A.1990-2000年B.1982-1990年C.1964-1982年D.1953-1964年【答案】C【解析】读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人口数,根据人口普查统计图的曲线,可以判断1964-1982年间,人口突破了10亿。

C对。

A、B、D错。

【2】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A.2000-2010年B.1990-2000年C.1982-1990年D.1964-1982年【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图中各时段的人口增长数量,各时段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各时段中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量。

如1964-1982年,时间是18年,人口增长3.09亿,人口增长速度每年约0.17亿。

同理算出其它时段的增长速度,可以判断D对。

A、B、C错。

【3】图中反映出,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老年人口偏多B.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总量大D.劳动力缺乏【答案】C【解析】图中数据不能反应出老年人口多少,A错。

从2000-2010年人口增长速度看,自然增长率不高。

B错。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不缺乏,D错。

只有人口总量大,即使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数量增加也较快。

这是我国目前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C对。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问题。

7.下表为我国沿海地区某城市的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小题。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总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降低,青少年人口减少C.人口死亡率上升,老龄化进程延缓D.人口增长率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答案】D【解析】直接根据图示的总人口变化,判断该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且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人口,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应该为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故导致了15—6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0—14岁、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下降,故D项正确。

【2】该市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缓和就业紧张状况②制约当地经济发展③劳动力数量增加④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该市有大量人口迁入,则为该市的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可能给当地的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中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可判断影响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结合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和我国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基本情况分析即可。

8.读图,回答小题:【1】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①人口总量庞大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注意“年龄性别结构”的要求,直接根据图示分析,从年龄上看,老年人的比重都较高,而从性别结构看,少年儿童的男性人口比重都高于女性。

【2】据图判断,到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A.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4亿B.将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困难C.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D.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的年龄结构,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估计大约为4亿,A项正确;老龄化将缓解我国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的就业困难,B项错误;出生率不可能降低至0,C错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青壮年劳动力的社会负担加重,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