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格化治理:基层社会管理的全面创新

网格化治理:基层社会管理的全面创新

20
--将传统的联系包干责任制度与现代信 息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拓展电子政务功能, 建立起公共服务与管理的新型信息化平台。
21
--整合“条块”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网 格化治理与现有行政管理的无缝对接。
22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基层“网格化治理”的长效机制。
23
六、舟山市网格化治理取得的成效 --夯实了维稳工作的群众基础,创新发
3
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 --目标是稳定、和谐、高效 --核心是改革、创新
4
管理理念创新 --从管理到治理
5
管理与治理的异同 管理主体: 政府
6
治理主体:复合主体 政府、企业、公民、 各类社会组织
社区治安巡逻队
7
社区民警
8
管理体制创新 --依法管理 --参与式管理 --管理与建设、服务同步
14
面临的挑战: 基层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发现问题
迟滞,行政资源分散,政府管理被动。
15
改革指导思想: 管理全覆盖、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
管理资源整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16
赵书记批示: “省委党校的这份调研报告较好地总结了舟山市
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从中可以看出‘网格 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成效明显,坚持和发展了 ‘枫桥经验’,完善了综治维稳机制,提高了党 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也为整合社 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 群关系,提供了新的载体,既是基层社会管理工 作的创新,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要大力支 持舟山的这一改革实践,进一步完善总结,加大 宣传,并在全省适时加以推广。”
展了“枫桥经验”,有效保障了社会的和 谐稳定。
24
--拓宽和巩固了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 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党群干群关系的 根本性改善
25
--强化了条块协同,整合了各种社会管 理资源,提升了党委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 政能力
26
--促进了基层党建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及基层群众工作的紧密结合,为新时期基 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抓手、创新了载体、明 确了方向
27
--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从管理到服务” 的重点转移,给“服务型政府建设”注入 了具体、丰富的内涵
28
七、课堂讨论
1、“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对于地 方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具有什么意义?
2、 “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对于改 进基层社会管理有什么启示?
3、“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还有哪些 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9
管理格局创新: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
会协同
10
管理技术创新: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网格化手段的运用
11
社会管理方面的浙江经验
--枫桥经验 --温岭的民主恳谈、参与式预算 --秀洲区的全员维稳 --奉化的的外来人口公司化管理 --店口镇的“老乡管老乡” --社会管理综合实验区 --义乌的工会社会化维权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
4、“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在其他地 方推广是否有现实可能性?
29
12
三、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面临哪些问题
1、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缺位 2、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 党群、干
群关系疏远 3、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 4、重社会管理,轻公共服务 5、条条分割,各自为政,行政资源和社会
资源不能有机整合
13
四、网格化治理: 基层社会管理的实践创新
1、各系统的网格化管理的实践 2、舟山市创新基层管理方式
17
五、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在城乡社区全面建立基层治理“网
格”,实现基层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全覆盖。
18
--以乡镇(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 民警、教师、医生和志愿者为网格团队成 员,以摸清网格“家底”为基础,建立起 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体系。
19
--以强化公共服务为突破点,全面、及 时回应群众要求,实现基层管理的重心前 移和重点转移。网格化治理: 基层社会管理的面创新吴 锦 良 教授
浙江省委党校副教育长
一、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变
1、阶级斗争为纲 --全面政治动员时代 2、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体制转轨时代 3、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时代 --提前实现现代化
2
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
原有社会管理方式: 政治动员体制,政治动员管理方式。 特点:政治化、行政化、垂直化、强制化。 结果: 社会有序,效率低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