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试论衰老与肾的关系
一:祖国医学对衰老的认识及其与肾的关系:早在《内经》时期,祖国医学就衰老过程作了统的阐述。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由此可见,人类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主要取决于肾脏的功能强弱,即肾功能旺盛,衰老迟至,寿命延长,反之则易早衰。
衰老与肾之所以密切相关,乃是由肾的生理功能所决定的。
中医理论认为:肾中所藏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有,是决定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故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是出生后摄入的水谷化生的水谷之精气,藏于肾而成。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
“后天之精”与“先天之精”相互资生,相辅相成。
“先天之精”通过“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发挥其生理效应。
“后天之精”的化生有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
肾的功能是靠肾中精气化后的元气和肾气实现的。
所谓元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的活动旺盛,机体强健而少病。
肾气则体现肾的功能效应。
根据肾气对人体的功能活动影响的反应,将其概括为肾阴肾阳两个方面。
肾阴为人体一身之阴的根本,五脏六腑之阴都由肾阴来滋助,故有人称之为真阴、元阴、命门之水;肾阳为人体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六腑之阳都由肾来温养,故被称为真阳、元阳、命门之火。
肾与衰老的密切关系,归根到底,取决于肾中精气作用,保证肾中精气常旺,肾功能活动发挥正常,五脏六腑得精气即可保证人体健康,衰老延迟发生,寿命延长;否则,肾精过衰,肾功能活动发挥不正常,那么就体衰,衰老早至,寿命缩短。
二: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及与肾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飞跃发展,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为人类揭开衰老本质之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但由于衰老本质的复杂性,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给揭开衰老本质带来了困难。
现仅将几种有关衰老的假说简述如下:“自体免疫学说”认为,衰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机体的自身免疫稳定性削弱或失调,或免疫细胞的突变,体内出现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引起免疫反应,而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而引起。
“遗传钟学说”认为:体内细胞分裂的次数和周期是事先安排好的。
人的细胞约分裂五十次,寿命为一百二十岁。
“大脑衰退学说”认为:脑细胞从成年人开始退化死亡,由于脑细胞不能分裂,其数量逐渐减少,神经细胞的减少到达一定的程度便开始影响智力和体内环境的平衡,引起衰老。
“内分泌学说”认为: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性腺、垂体、胰腺、肾上腺等)的萎缩,功能减退,可致衰老。
“代谢废物积累学说”认为:细胞的代谢产物随机体细胞老化而积累在细胞中占据的一定空间越来越多,机械地影响细胞的代谢废物的运输,阻障其生命活动的进程,而伤害细胞。
如细胞内的脂褐素颗粒等。
“自由基学说”认为:体内代谢过程中,由氧化还原过程产生的带不对称电子的氢和别的基因就称自由基。
由于自由基性质活泼,易与核酸、蛋白质和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使其失去原来的理化特性而丧失功能。
特别是对生物膜,在自由基作用下生成过氧化脂质,结果导臻生物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这就使细胞膜发生溃破分解,失去功能;同样的原理,线粒体、溶酶体也可破溃,造成细胞代谢和一系列功能形态的改变,导致了衰老。
“营养学说”认为:体内微量元素锌、锰、硒的水平低及镉的高水平以及维生素C、
E、A的缺乏易致衰老。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中的肾与现代医学中的肾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仅是个解剖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概念,是多种生理功能的综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祖国医学中所指的肾功能与现代医学中的泌尿、神经、免疫、内分沁、遗传等多系统的功能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肾主生殖,主生长,发育,主水的功能与现代医学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肾上腺皮质轴、甲状腺轴}的功能相似。
发现肾阳虚及衰老的病人这三个轴的功能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老年人下丘脑分泌功能下降,肾上腺ACTH的的反应性降低,肾上原重量减轻,尿中17酮皮质类固醇排泄量比青壮年低。
龙其是以性腺分泌减少,似乎与衰老有平行的关系。
肾脏产生的元气是正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抗外邪的作用,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相似。
据研究表明:肾气虚衰的病人或动物,T细胞比值明显减少,功能减弱,B细胞也有减少,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下降。
而经用补肾药治疗后,T胞的比值及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升高,同时血浆抗体也有回升;并认为肾与T细胞的关系为主。
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的观点则与现代医学中的遗传极相似。
现代医学中许多遗传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都是从补肾着手治疗的。
研究表明:补肾药能使细胞分裂减慢而延缓衰老。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有关衰老的种种假说,大都与祖国医学中肾的功能十分吻合,充分证明祖国医学中肾对衰老起决定作用认识理论的正确性。
三:补肾防衰在祖国医学中的意义及其应用:
根据补养肾精,调理肾中阴阳即可防衰、益寿延年的理论,古人设计了许多方案,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许多方法,沿用至今,仍不失其宝贵价值。
(一):节制房事,防止伤精:古人认为房劳最易耗伤肾精,对防衰和益寿延年最为有害。
以历代皇宫、贵族为例:尽管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然而多未老先衰,寿命不长,这与他们纵欲过度不无关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曰:“房劳过度则伤肾”。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故半百而衰也。
”说明房室过度对衰老的影响。
于是提出一些具体措施,防止精气耗伤。
如:1:规定结婚年龄:二千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对防止过早房劳导致的肾精早泻有好处。
2:提出同房时间:认为婚后男女同房每周或半月一次为佳,甚至有人认为一至三月一次妥。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房间隔的时间还应相应延长。
大病后半年内禁止同房。
据国外对性交后兔的脑垂体前叶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嗜碱性、嗜酸性细胞的染色体均有所改变,认为垂体前叶的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功能减退,这将引起内分泌的一系列变化而致早衰。
故节制房室有益于长寿,有其科学根据。
(二)修炼气功,保养真气:古人认为气功能补肾、防衰、延年益寿。
《素问.刺法论》曰:“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所谓“内炼一口气”基本可理解为锻炼元气的功夫,实质是保肾的一种方法。
现代研究证明:气功能使脑细胞的活动度高度有序化,消耗降低。
能使免疫功能强化,修复能力加强,细胞分裂减慢。
这些对延缓衰老有很大作用。
许多长寿气功能师即是有力例证。
(三)药物补肾,益寿延年:中药补肾,历史悠久,应和广泛。
补肾药不仅有煎剂,有些还制成丸、散、酒等。
便于长期服用。
为抗衰老、益寿延年、增进人体健康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代对补肾药物的研究更多,从药理作用(包括单味及复方)及临床应用证实一些补肾方对防衰、延年益寿有肯定的作用。
有人用大鼠模型研究温阳药,发现温阳药有类似内分泌激素的作用。
认为仙灵脾、鹿角片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附子、肉桂能调整性腺和肾上肾的机能;苡仁、补骨脂有激动肾上腺并释放皮质激素的作用。
对“还精煎“(由地黄、
菟丝子、首乌、锁阳、潼蒺藜等组成)的研究表明:它有延缓睾丸、卵巢的衰退作用,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及核蛋白质的合成作用,故有抗衰老作用。
“清宫寿桃丸”(由益智仁、生地、枸杞子、胡桃肉等组成)有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对生成脂质过氧化物有抑制作用,因而起到抗衰老的效果。
还有些研究认为:人参、灵芝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仙灵脾能提高T细胞比值,人参、地黄、白芍、五味子、菟丝子、能增加内吞噬细胞的能力。
人参、鹿茸、附子、肉桂、仙灵脾、紫河车在调整性激素方面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中肾与衰老相关及补肾防衰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抗衰老理论有着很多默契的吻合,真可谓殊途同归。
尽管防衰养身与饮食调摄、情志调和、体育锻炼、补益脾胃等有关,但补肾乃是一个非常得重要的关键。
为补肾所设的几种方法,已被人们广为接受,对人类健康、长寿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为人类积累了大量知识财富,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必将对人类健康、长寿作用更大的贡献。
(1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