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天津市青光中学庄再英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天津市青光中学庄再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使能量转换器;2.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信息的能力;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种生命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对于组成物质的分子,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中有所了解,但对无机物、有机物、物质和能量的关系等都不熟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难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2.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四、教学模式设计本节课,我借助学案教学,形成个人“四步导学”教学模式:1.导读:设疑激趣,布置学标。

2.导研:自主学习,完成学案。

3.导思:合作交流,建构知识。

4.导评:达标反馈,拓展提升。

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制作《细胞的生活》课件;2.制作课前微视频《秋日的私语》;3.制作课中微视频《核桃印迹》、《太阳能小车“光能转化为动能”》;4.编辑课后新闻视频《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准备实验材料:古太方糖、透明玻璃杯、温开水、酒精灯、火柴、熟瓜子仁、燃烧好的小麦种子和完整的小麦种子若干,培养皿;6.课前实验观察红墨水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并将实验现象拍摄成图片;7.编写《细胞的生活》学案。

(二)学生准备复习已学知识,预习新知。

六、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读——设疑激趣,布置学标(一)情境导入,引人入胜1.课前活动时欣赏微视频《秋日的私语》,领略西藏拉萨秋的美丽,感受四季的轮回,进而引出生命的轮回;2.观察Flash动画,初体验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二)呈现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教师在课前学生活动时播放《秋日的私语》;2.播放细胞分裂、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Flash动画。

过渡:细胞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那细胞是如何生活的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1.以季节轮回迁移生命轮回,引出细胞的生活。

2.通过动画,使学生初体验细胞的生命活动。

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导研——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三)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究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的物质,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阅读教材50页第三段-51页第一段,尝试回答学案探究一的问题,思考1.细胞的生活需要哪些物质呢?2.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膜起什么作用?探究二:细胞怎样获取能量?获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归教材,阅读文本,发现问题。

通过学案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量的过程中叶绿体和线粒体起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教材52页第三、四段,回答学案探究二问题,尝试描述植物细胞能量转换的过程,小组交流。

探究三:细胞核具有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教材53页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多莉的长相为什么与B羊十分相像?导思——合作交流,建构知识(四)教师点拨,探索新知探究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的物质,细胞膜的功能。

实验体验(一):糖去哪了?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糖去哪了?并作出推断。

观看蔗糖溶解的动画过程,认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实验体验(二):“怒放的种子”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向日葵种子的燃烧,感受有机物的燃烧,并通过课前分发给每组的燃烧后的小麦种子灰烬,感受无机盐的存在,知道组成细胞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对二者进行区别。

实验体验(三):“核桃印迹”观看微视频,认证细胞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物质。

教师演示实验,将方糖放在温开水中,使之溶解。

教师播放蔗糖溶解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教师演示燃烧向日葵种子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中的物质都有哪些呢?指导学生体验碾压每个小组桌子上燃烧后的种子,感受无机盐的存在。

播放微视频,核桃仁用力在白纸上按压时,白纸上清晰地印上了油印。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增加学习直观性,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微视频既节约时间,又让学生清晰看到了脂肪印迹。

导思——合作交流,建构知识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模式图,尝试推论得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实验体验(四):细胞膜的“威力”观察教师课前用红墨水将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的实验现象,思考原因,推论得出活细胞的细胞膜将红墨水分子阻挡在细胞外。

探究二:细胞怎样获取能量?获取能量的过程中叶绿体和线粒体起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回答:物质不仅建造你的身体,同时食物中的有机物还给你的身体提供了能量。

学生聆听,并认同知识。

学生观察图片、联系旧知、小组交流,描述出植物叶片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光过渡:细胞膜在细胞从外界获取物质时有什么作用?教师展示课前用红墨水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现象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死掉的细胞被染成了红色,而活的完整的细胞没有被染色?教师展示学生在食堂就餐图片,提出问题:物质进入细胞有什么作用呢?教师举例讲授能量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细胞中的能量也可以进行转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联系旧知,思考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命现象。

同时构建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的重要概念。

创设情境,引出探究二的学习。

以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存在形式及转换,为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物框架图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细胞导思——合作交流,建构知识能,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得出太阳能板就相当于叶绿体,而发动机就相当于线粒体。

探究三:细胞核具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问题,得出受精卵里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由父母传给子代,因此被称为遗传信息。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教材资料,交流讨论出B羊提供了细胞核,说明细胞核控制了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学生思考得出细胞的控制中心就是细胞核。

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播放太阳能小车运动视频,提问叶绿体和线粒体相当于小车的什么部件?过渡:你已经知道了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的功能,细胞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细胞核,那它具有什么功能呢?教师展示天津影艺明星杨议父子照片,提问父子间为什么长得像?教师提问:遗传信息存在于哪?教师播放视频《小羊多莉的身世》,提问为什么最后多莉的长相既不像C羊,也不像A样,却与B羊十分想象呢?教师展示细胞核、DNA、染色体图片,引导学生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重要生物学概念。

用太阳能小车作比喻,以视频形象、直观地突破了难点。

通过视频、实例等分析理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贮存在细胞核中,进一步得出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结论。

染色体虽未学习,但展示染色体图片,为下一节学习奠定基础。

导评——达标反馈,拓展提升(五)学有所思,总结提升学生总结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六)自我诊断,反馈补偿学生完成学案知识检测,并进行小组互评。

(七)课堂延伸,寓教于乐观看新闻视频《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注科技前沿。

教师引导学生清理本节知识进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达标反馈习题。

教师播放新闻视频。

理清知识,落实目标。

分层设计习题,小组互判,终结性评价。

拓展延伸课堂,关注S.T.S。

七、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