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选讲作业题目:内蒙古的“名胜古迹之最”文化
姓名:冯佳兰
学号:1165123217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自述作业
一、本作业的主旨
通过对内蒙古名胜古迹之最的介绍,将其富含历史文化的结晶与大家共享,让大家看到内蒙古文化的悠久性,喜欢草原文化,为内蒙古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本作业的实现手段
在学校的中国知网上查看有关内蒙古文化的论文,学习他们的用语,尽量将自己的语言组织完整,思路清晰。

三、本作业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步骤
近些年来,旅游文化盛行,相应的旅游行业也是逐渐兴盛起来,内蒙古是一个具有草原特色的省份,先由中国的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引出内蒙古名胜古迹之最文化的特色,分别列出各个突出地区的文化并且强调它的文化以及与其他地区不同即更吸引人的地方。

最后,响应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呼吁大家共同维护独有的草原文化。

四、本作业的创新之处
将内蒙古的名胜古迹与文化相联系,分析主要地区的典型文化,并且与社会的大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相互照应。

五、本作业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能够抓到每个地方的文化特点,并且能将其叙述清楚;将文字与图相结合,使读者阅读清晰,化抽象为具体。

不足:文章缺乏条理性;主次不分明,抓不到文章的重点;文章比较空,语言比较官方;在论文的用词上,好词好句少。

内蒙古的“名胜古迹之最”文化
【摘要】: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一代接着一代,在20世纪的今天,我们拥有着内蒙古美丽的草原文化,与此同时,记载着内蒙古优秀文化的名胜古迹数之不尽,为我们了解内蒙古经典的文化提供了便捷,本文章主要从内蒙古主要的城市出发,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介绍给大家,当然,文章的主旨是在宣传内蒙古的文化内涵,以名胜古迹为媒介,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文化以及精神宣传并且将之传承下去。

【关键词】:内蒙古;名胜古迹;胡杨林;石器;文化传承;精神结晶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记载着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散发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内蒙古,广阔的草原文化,其中名胜古迹更是记载着它历史的辉煌与当地的文化特征,精华中的精华,名胜古迹之最,领略它深厚的文化功底。

内蒙古,岩画最为丰富,阴山山脉、乌兰察布山岩及贺兰山脉号称“三大岩画宝库”,将我们带入
岩画的天堂世界,研究历史最好的天然材质。

以大中小三级石城址为代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广泛分布在内蒙古,社会组织和防御设施最为完备,是中国
北方最早出现的原始城市和原生型“方国”。

当然,我国古长城遗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长的省区,其中在包头市区至石拐的公路17公里处,保留有最完整的一段赵长城;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小荟太乡和包头固阳县境内有我国秦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段落,前者长200多公里,后者长近百公里。

内蒙古额济纳旗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地之一,并且有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苍凉壮阔的沙漠景观,以及大漠中的古城遗迹。

进入额济纳,翠绿金黄的胡杨林在戈壁上装点出一个富饶的天堂!胡杨属第三纪地质变动时留下的古老物种,距今已有660万年,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

“胡杨----活着不死1000年,死后不倒1000年,倒地不烂1000年”。

胡杨是一种极珍贵的乔木树种,其珍贵性可与银杏相比。

金秋漠野的凉风吹过,胡杨林便逐渐由绿变成浅黄,继而又变成杏黄。

凭高远眺,金秋的胡杨林如潮如汐、斑斑斓斓、漫及天涯,汇成金色的海洋,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

落日苍茫,晚霞一抹,胡杨林由金黄变成金红,无边无际。

一夜霜降,胡杨林如香山枫叶红红火火。

马可·波罗曾记载下这座城池的繁荣,清乾隆年间,黑城遗存的规模依然宏
伟,建筑依旧精美。

遭受灭顶之灾,始于20世纪初,列强在这里掠走宝物,对于这座凝固的艺术,他们甚至还进行毁灭
性破坏……由于荒漠化日益严重,黑城已被沙漠侵吞,一座接一座的沙丘已经涌上墙顶连成一片,风过处,细细的沙顺着墙线铺下来,如烟如雾。

民族贸易老字号“大盛魁”,曾是中国近代商业史上最大的旅蒙商号。

开业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歇业于1929年,历时200年。

持有盖着清廷皇帝印玺的营业执照“龙票”,总柜设于归化城,以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为中心,活动于内蒙古西部、外内蒙古大部直至俄罗斯。

在国内京、津、杭、晋、冀、鲁、豫、湖、广等地均有分支、小号和坐庄人员,从业人员连同雇佣的农民、工人有6000-7000人,贸易总额一般年份约白银1000万两左右。

专家称“经营范围之广、贸易额之大、获利之多,在我国贸易史上罕见”。

呼和浩特,内蒙古的省会都市,文化的传承,智慧的象征。

呼市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现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已将外国天文知识融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中。

刻恒星270座、星数1550余颗。

天文图直径1.449米。

辽代万部华严经塔中
发现“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

刻版印制时间为元代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时代。

呼和浩特市东北的大窑石器制造场,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旧石器时期采石场,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远古时期的文化,当然,这对我们的考古也起着深远意义。

这样想想,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据说,在呼伦贝尔的一个煤矿,曾经出土过猛犸象骨架化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犸象骨架化石,这增加了我们了解古文化的可能性。

这里商品种类齐全,买土特产,你可到首府呼和浩特的街头集市贸易,这里有当地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价廉物美,无所不有。

买名牌特产品,可到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的新世纪广场,或中山西路的天元商厦,五塔东街的满都拉商贸大厦,那里可买到正宗产品。

呼伦贝尔的民族手工艺品以粗犷感和用途广而闻名。

呼伦贝尔盟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生产的银制艺术品、海拉尔市民族(呢绒)服装厂生产的牧羊…
内蒙草原,一碧千里,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内蒙古人民正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现代化牧业生产发展。

内蒙古的草原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顺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

内蒙古赤峰,最近现出多个阳光的奇异现象,这也向我们展示了它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有着美丽的天然风景。

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曾经出土过碧玉龙,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龙形玉器。

据考证,距今约5000年,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物。

色墨绿、体卷曲,高26厘米,是一块玉料的
圆雕,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表现,通体琢磨,光洁圆润。

龙体伸屈刚劲有力,长鬓高扬,显得极有生气。

另外,赤峰还拥有以坛、庙、冢为标志的
代表其最高发展阶段的红山文化,在内蒙古分布范围最广、最集中;原始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多;原始艺术成就最高;是中国北方最早出现的“古国”。

赤峰地区是我国最早培育成功原始农作物糜子的地方,这是有历史根据的,赤峰郊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碳化稷籽实,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振奋于它的文化悠久,历史印记清晰,紧跟时代的脚步,当然,也终将遗留那些古代的悠久文化。

蒙古族能歌善舞,一种被称为“蒙古第一舞”的安代舞让人大开眼界。

悠扬的蒙古长调,沁人心脾,如果没有马头琴的伴奏,长调不知是否还会这么迷人?茫茫的草原,一户牧民,就是一片天地,一位远行的说书人为他们带去了欢歌笑语。

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

横穿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秦直道”,是2000年前我国最早的高等级公路。

史料记载:“道广五十步,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千八百里,堑山堙谷,直通之”。

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曾经统领过这里的人民,一起抵制强大的其他民族的掠夺,在这起起落落的五千年中,形成了其奇特的文化,从名胜古迹中可以探究出,蒙古族在与汉族的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进了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大家相亲相爱,共同推进民族的强大,国家的繁荣昌盛。

总之,内蒙古地区在名胜古迹文化传承中牢牢把握对本城市精神的培育,特别是明确的将“开拓进取、英雄乐观、自由开放和崇信重义”的草原文化基本精神作为自治区各类城市精神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和认识这一基本精神对内蒙古地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样的话就能从思想观念和行动上凝聚内蒙古地区各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离不开内蒙古民族文化,名胜古迹是内蒙古悠久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游览内蒙古的高原大山,领略中华文化,畅想内蒙古的草原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马桂英.略论草原文化的特征[J].天府新论,2006,(1);119
[2]孟驰北,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4-5
[3]于飞,孟慧君,北方游牧文明研究进展综述[C].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261
[4]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论草原文化的建构特征[C].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二辑(论文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7.
[5]王一鸣,对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几点认识[J].西部发展评论,20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