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1(11份)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1(11份)
作者所处的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 忧外患,始终不绝。自宋朝开始到苏洵去世的106年间,契 丹与西夏大规模侵扰竟达60多次,其间各方息兵之际,正是 宋王朝割地赔款之时,沉重的负担,加上官僚地主的大肆搜 刮,全落在百姓头上。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互相交织, 国难当头。苏洵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撰写此文讽喻宋王。
léi
|bào |yǔ |yè |dānɡ |sànɡ
2.选字形
敝弊民针生砭凋时
判叛众
若两人 亲离
较校犯彰而明不
著
附付
庸风雅 之东流
志智神神
超群 不清
免勉
为其难 战高悬
谗馋
理礼
害忠良 涎欲滴
贤下士 璞得宝
答案 敝|弊 校|较 判|叛 附|付 智|志 谗|馋 勉| 免 礼|理
词语辨释
答案 (1)相继灭亡 (2)那实际 (3)逝去的祖辈父辈 (4)没有满足 (5)确定 (6)失败 (7)灭亡
(8)招致 (9)除去,消灭 (10)智慧和力量 (11)如果 (12)旧事,先例
2.一词多义
此言得.之
(1)得较 此秦 余之 之所 得.得 也.
公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答案 (1)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2)名词作状语,从道理上说 (3)名词动用:礼待 (4)名词动用:坚持正义 (5)使动用法:使……退却,打通 (6)使动用法:使……完整,保全
把握句式
1.判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判断词“非……”表否 定判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也”表判断) 斯用兵之效也 (“……也”表判断)
2.被动句 洎牧以谗诛 (动词本身有被动意味)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表被动) 3.省略句 举(之)以予人 (诸侯)奉之弥繁,(秦)侵之愈急 至(太子)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
4.倒装句 赵尝五战于秦 (介宾短语后置,“赵尝于秦五战”) 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苟以大之天下”)
附 名言名句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 五国也。 4.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独自保全。所
曰:弊在赂秦也。 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以攻取之外, 秦国除了依靠战争的手段夺取别国的土地外,还从贿赂中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 获得利益,小一些的就得到市镇,大一些的就得到大城。如果把
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秦国因六国贿赂而得的土地,同它凭借打胜仗而夺得的土地相比
第一部分 散文之部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17.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基础预练
赏析探究
篇头寄语
战国七雄,角逐天下,最终秦灭掉六国,独霸天下。秦国 何以胜,六国何以败,个中因由,众说纷纭,单一个《六国论》 就有多篇,各从不同角度,阐发六国灭亡原因。苏辙说,六国 破亡,缘“当时之士”“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李祯 说,六国破亡,缘“六国溺于征伐”“视秦无异”;苏洵则说,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一个六国灭亡,引发多种见解, 这是后人的见仁见智,然其根本,是各据所需,来阐发古事, 或讽喻,或讥刺,或警戒,这就是“材料点化”的为我所用。 可见,“一材可以多用”,角度不同,立意则不同。
1.重点实词 (1)六国互.丧.( ) (2)其.实.亦百倍( ) (3)思厥先.祖.父.( ) (4)暴秦之欲无.厌.( )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6)至于颠.覆.( )
(7)终继五国迁.灭.( ) (8)始速.祸焉( ) (9)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10)可谓智.力.孤危( ) (11)当.与秦相较( ) (1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二)诗文点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
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这是走向灭亡的道
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路啊。有人说:六国相继都灭亡了,全都是由于贿赂秦国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吗?回答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是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的。
赏析探究学贵有疑,疑则方进
文本赏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 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主张“言必中当世之 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 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 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 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基础预练预行跬步,以期千里
音形识记
1.注字音
贿赂.( ) 自古洎.( )今 郡.( )国
秦羸.嬴 .
弱
草芥.( ) 邯.( )郸
惊厥.( )
暴 暴. .
霜露 光
与与..
闻其事 时俱进
难北以风下呜咽咽..
当当..
与秦较 仁不让
丧丧..
钟 志
答案 lù|jiè|jì|hán|jùn|jué
yínɡ pù yù yàn tǎnɡ sānɡ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 较,那前者实际上是后者的百倍;各诸侯国因赂秦而失去的土地,
(2)故故 君.安 不与 战项 强伯 弱有 胜负 故.已 判矣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或当而与或.秦长相烟较一,空或.未易 量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非兵.不利,战不善
(4)兵废方池急乔时木,,不犹及厌召言下兵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5)始燕始.赵速祸之焉君, 始.有 远略
答案 (1)合适,得当|得到|收获|将要 (2)旧|所以|老交情|仍然 (3)有人|或许|有时|有的 (4)兵器|战争|士兵|部队 (5)最初|才
3.词类活用
(1)日.削月割( ) (2)理.固宜然( )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4)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5)李牧连却.之( ) (6)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