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禅修与气脉明点

禅修与气脉明点

禅修与气脉明点问:中脉怎么快一点打通?师:第一觉性的源头明朗,无分别地在照,这是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他会有妄想的执着,就不彻底,他本身就是一个业。

清净的体性不是业,在这个体性当中有来自两方面力量:一个是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加持力,要显观它,显观它的光明,融入你的脉,化作光明。

譬如观想莲花生大师,观想观世音菩萨,你会有一种觉受,一种光明的能量来了,来到头顶上,融入你的中脉,再化掉。

这是来自佛祖的加持,也是本尊法的精神所在。

然后自己在光当中,化作本尊。

第二点,一个人如果安住在觉性当中,没有世俗的欲望,里面的种子翻出来的时候就化掉,外面又没有境界能影响他,渐渐他会发现自己的能量。

这里面能量会变化,当能量变化的时候,他不能表现在生理上,那是一种欲望的源头。

比如说,照海底轮,它是大乐轮就产生了乐,这个亦不是坏事,只要不住在上面,这个乐能量充足的时候,它会往上走,往中脉走,这是摄入能量的源头,是海底轮。

这个和人的生理、人的欲有关系的,凡夫浪费了,他起了男女的欲望,浪费掉了。

修道的人正是要利用这个能量,引入中脉,产生大乐,所以绝不能浪费。

这也是一种习气,如果起欲望的思想,他会顺着习气走,如果有觉性在,把它摄受到正道上来。

另外有的人身体特别好,他老是找人讲话,到外面去玩,他讲多了,会漏掉的。

这时你不要去讲,把这个能量化到觉性的中脉里面,你里面就放光。

有时你觉得自己特别有精神,特别有力量,这个时候不要讲,就是养着它,在定当中,觉性看着它,光明就来了,转化了,这就是一念之差,这个是我们自体当中的力量,这两者力量一结合,变化就很快。

密宗里有借助呼吸的,譬如说,吸进去是佛祖清净的光明;呼出去,开始是不好的气,后来吸进去和呼出去都是清净的光,它身体就溶化了。

但在这中间,你首先要对身体不执着,而且没有很大的业障,不然的话,身体会变得沉重,反而变得不舒服了,这也有很大关系。

而且你要没有欲望,世俗的欲望没有,身体的欲望也没有,但生理上会有反映。

有反映就用这个反映当下转过来,妙就妙在这里!一念之差,西藏有些方面就是利用人的能量,利用人的生理来修行的。

觉性明白了,但为什么你还不成道?这里有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身体要化掉!身体所有的能量要化作光明,然后和宇宙觉性的光明、佛祖的光明,相融为一体,这就是成道,这叫子母光明相会,子母光明相会就成道了。

它是全体的合一,全体的不二。

但它有个条件,你身体能不能化?不能化,你只能证法身,不能化报身。

禅宗一般只讲到法身为止,但是后面报身是圆满的,只是不公开讲。

它在法身的觉性当中,会化掉,化作光明。

六祖那个故事片里面就是说他融化在光明当中,他被沙泥土整个盖住了,他师父突然出现了,一拉着他,就上去了,就是化掉,他被打得很利害,他当下一觉,哗,伤就没有了,这就是化,这就是圣人。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力量,不是圣人。

密宗讲怎么修炼,禅宗很少讲到,它一般不讲修炼,一念无分别光是报身佛,是没有分别的朗照,它只讲到这一点,不多讲具体的。

在这个上上智它体现两方面,一个是五个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境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五智全开显出来,还有一个叫五大种的光明,地、水、火、风、空这是能量,这个能够化一切的,化身体、化境界。

身体和物质的本源,是法性当中,本具有的法尔的能量,法尔的宇宙光明。

宇宙的一切东西、一切万法,都是它显现的,是它的作用,就是报身。

五大种光明可以变很多的光明相,净土、报身都可以变化出来,是这样的。

到这儿已不是名相的问题了,是觉性起来的,是觉性一种虚朗的照。

很多人明白觉性,但不会照,这是个主要的问题。

有的人也懂得照,但是他从前能量损失太多,一下子起不来,这要一个过程,养道的过程。

所以古人讲,长养圣胎十年、二十年,才圆满,还有个养道的过程。

不要太累,注意身体的调节,注意自然的生活,该吃的吃,该睡的睡,也没有什么境界的耽搁和影响。

这样子慢慢地化,身体就溶化在光当中,中脉自然就开显出来,有这么一个过程。

开始要得到一个平衡,像睡眠、吃东西,都要得到一个平衡的时候,就没有障碍了。

没有障碍之后,人的能量开始往里面化,往细的地方化。

如果一个人有病,睡眠不足,很累,他就到不了那个平衡的地方。

到不了平衡的地方,他就化不了。

到这里要先找到一个平衡的地方,这一片很轻松,没有什么障碍,才能逐渐明朗起来。

觉性明明朗朗地照着,身体好像不存在一样,慢慢地自然就到这里了,这时睡觉不睡觉无所谓,吃和不吃也无所谓。

开始朗照了,力量就出来了。

如果很在意这些,很疲倦,只想休息只想睡觉,那还不行,要一个平衡过程,有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境界出来,有和没有对他来讲无所谓,有钱没钱,吃得好,吃得不好,睡了还没有睡,这些存在对他来讲无可无不可。

他朗照才虚明起来,如果你那个地方还很重视,还有固定的要求在,你就朗照不起来,就被这个事情挡住了,被这个事情障碍住了,无论是世俗的还是修道的都是一样的。

在修道方面,如果一个法没修,今天就不安了;或执着某个概念,我要了生死,证菩提,那么他就朗照不起来。

朗照是在万事无为当中起来的,所以照到哪里哪里就有变化,照到海底轮,就产生乐,乐就渗透出来;照到那个脐轮,就开始变化。

一个修道的人懂得起变化,他才会起妙用,他就知道怎么样是对的,怎么样是有偏差的,他知道怎么转是对的,怎么转是不对的。

禅宗就叫“转”,若于转处不留情,他就亲见六祖大师了。

就这样,有感应,有觉受,有体会,怎么转才是对的,他自己知道,照到哪里转到哪里。

如果照错了、执着了,不舒服了,一有障碍,他就知道了:我有执着在这里,我落在这个地方了,这个地方是不对的,一念就化掉了。

六祖大师讲:“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在热闹、很繁华当中,如大定一样,这是明白人,他知道怎么样去照、去化。

照不是照别人,是照自己,自己心中刚才有什么执着,有什么习气,一照就了,化得越快的人成就也越快。

有的人十天没什么变化,有的人半年也没什么样变化,他修行就慢。

有的人一天一个变化,一天一种境界,转得很快,那么他成就也快。

关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执,一个是法执,关键在这两点上。

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明白,实际当中要照破人相,人的执着,法的执着,都照破。

照破了还不算,还要再现起它的作用,现起它的能量,现起它的智慧,它的光明,要现起,这个就是道用。

不现起还是死的,还落在空上,我空、法空了,他还落在空上。

禅宗参学,是要寻求一种活的机缘,经常在一个固定的生活环境和固定的人生活在一起,他就缺少活的机缘,他转变的因素就少。

如果周围的人比你差,你就容易受他们影响,力量很难体现。

如果你接触不同的因缘,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那么启发的机就很多,突然一个说法,一个境界把你的心轮打开了,产生了一种力量,密宗就是借用这些。

禅宗去参学,成就者都有加持力,可以通过这样的机缘来显示他的作用,他的作用还是在觉性当中,不离觉性,处处不离觉性。

但是觉性中有大用,有大智慧、大能量,但首先得面对的是自己的当下,这些心灵上的变化,这些包括种种思想和种子,还有身体上的变化,善用身体,对身体的一点变化都要了然。

有的人身体化不掉,他对身体的变化比较麻木,不太知道,他就慢一些,如对身体的一点变化他都知道,那他的觉性,渗透到里面去了,觉性渗透到神经、气脉里去了。

他能把握这个,但有的人把握不了它,为什么?他这里面有个执着在,就是神经里面有一种坚固的东西挡住他,所以楞严经里面说根身了。

根是什么?就是神经和气脉,一个是粗的身体,是一种肉的东西,一个是细的,细根,就神经和气脉,它是另一个通道,我们的觉性就和它直接相应的,和肉远一点,和神经是直接相接的。

有的人做什么事都很执着,神经就是紧张的,他和觉性就难融合,他和觉性有距离,他里面附着执着性,他的神经不虚通,不灵妙,做什么事都要执着、认真,都盯在上面,神经久而久之,里面就是紧紧的,执着的很。

这个松开,要一段时间,他为什么不空,就是这个不松,这个神经紧张惯了,它已经束缚住了你,它紧紧地抓住你的肉体,抓得很紧。

有的人神经是松驰的,很散漫,很自然,要睡就睡。

他做什么事都不紧张、不执着,像小孩子一样,他也不会太兴奋,也不会太悲哀,也不会太疲倦,他是很自在的,和道很相应。

根基的好坏在作用处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常对人说,做什么事不要太疲倦,不要太紧张,念咒的时候不要盯得太紧,要自然,想睡就睡个够,让他睡,但当你不想睡的时候,不要勉强。

做什么事也一样,要顺其自然,不要一定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但是要恰到好处地用,这个就是艺术了。

既要恰到好处,又要不执着,这很难做到的事情,非常难做的。

修道也是一门艺术,道人的艺术,当你不紧张的时候,根里面就虚通,人整个就变成一个整体,叫全体。

你作用的时候,全体在作用,再一步,到一定的时候,整个身体融化在光里面,就起变化,或者身体飞升啊,相貌随意地变化,或者发生了一种力量,这些都有可能。

看一个人修得殊胜不殊胜,就看他的身体,看他的作用处,是不是灵妙虚通?有没有落处?有没有执着?紧不紧张?或者沉重一堆?会看得出来的,如果坐在那里,好像没坐一样,轻飘飘的,空灵的很,他就修得好,就修得殊胜。

我们往往有这种比喻,像溪水,透明、清彻活泼,鱼在里面游动,虚通自然,他能够隐现虚空的境界,这是形容它。

一个人离开肉体,有的修行人意生身什么的,他没有把身体化掉,在作用处不究竟。

他借用了另一种能量,变了一个身体出来,但不一定是究竟的,印度外道都有,能够从头顶上飞一个身体出来。

但是禅和密都是要化掉的,要把身体化掉,把你的思想执着化掉,化得和觉性的虚空光明完全不二,而且不仅是化自己,和你接触的人都化掉。

同时在这里面,具备一切智慧、福德、慈悲、愿力、庄严、妙用,都能变化,没有光的光,没有用的用,一切平等。

就是这样,没有道可成,没有众生可度,证到最后就是这样,就是成就。

没有成就相,成就也不居,就是这样用,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化身,因为当一个众生想念你的时候,你的作用就在他里面出现,宇宙的万法都是你的作用,你是平等一片,因为灵妙的觉性遍一切处,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作用,就是千百亿化身。

虽说修到后来,修道的人怎么会相似,这说明一体的体现,觉性当中当你证得,这个时候都是一样的,这种很相似的,好像佛佛道同,祖师和祖师都是这个口气,都是一样的说话,这就是道同。

道是不二的,当你融入的时候,好像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就是很亲切,很自然,就这个样子。

当你没有融入的时候,你是你,我是我,执着重的人他有个东西在那里,执着轻的,就把它融化掉,就是这样子。

所以说,众生世界因为执着不同,所以显出差别,当你没有执着的时候,他显出平等不二。

首先你要悟到不二,证到不二,再去消融不二中的差别境界,当你消融到再没什么可消融了,就会发现众生本来成就。

发现了众生本来成就,诸佛菩萨的成就也是我的成就,本来没有另外的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