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理论探(二)总结
学习内容分析
• 学习内容的分类分析
• 学习内容的结构分析
• 学习内容的范围分析 • 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 • 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
学习内容的分类分析
皮连生,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5.
学习内容的结构分析
• 学习内容的结构分析,就是对学习内容 的层次进行分析和划分。
学习内容的范围分析
• 从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对学习风格分类。 可以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沉思型 和冲动型、整体策略和序列策略。
从对感觉通道的偏重对学习风格分类
• 视觉型的学习者,习惯从视觉接受学习材料,比如书、 景色、图片和电视图像等。这样的学习者喜欢自己看 书或笔记,或通过电视等视觉媒体提供图像来进行学 习,而教师的纯语言讲授不太适合他们。
概念图
技能起点能力分析
• “技能先决条件”分析法,是对学习者技 能起点能力进行分析判断的常用方法之 一,它是由加涅和布里格斯等人提出的。
• 这种方法是从终点能力着手,逐步分析 达到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技能。 • 例子:终点能力:能列式计算三个两位 数的加法。
(二)收集学习者信息的方法 (三)分析结果:例如:“对邻里犯罪监控组织” 领导人技能运用情境的描述
资料来源,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11页。
学习者认知发展特点分析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 感知运算阶段(0-2岁) •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3.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
• 有利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 有利于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 有利于设计教学目标
(二)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
• 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是由学习者所在的组
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期望状态), 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 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加强针对性的技术
• 确保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 可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内容)的生疏程度。 • 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 价值。这有助于将当前的学习与学习者爱好的、感兴 趣的活动联系起来,如将学习者的学习与有趣的游戏 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 习动机。 • 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是有价值 的。将这些知识、技能与他们的未来联系起来,让他 们意识到这些知识、技能对未来的价值,意识到对这 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达到未来目标所需要的,这就 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学习需要的类型
Burton和Merrill把学习需要分为:
• 标准的需要:个体或集体在某方面的现状和既定标准 比较而显示出的差距。
• 比较的需要:同类个体或集体比较的差距。 • 感到的需要:个体认为的需要。 • 表达的需要:个体感到的需要表达出来。 • 预期的需要:教师认为学生将来的需要。 • 批评性事件的需要: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测。
• 建立自信心的技术
• 产生满意感的技术
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
• 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当教学是以书面形 式来传递知识时,可以采取字体等各种格式方 面的变化;在一个录音故事中可以出现不同解 说员的声音。 •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般原理的教学往往是抽 象的,这就需要通过使用具体的概念,并使用 以前学过的那些具体实例,如国家和家庭等, 以使概念具体化、清晰化。 • 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即用各种方法使教学材 料中包含一些矛盾、冲突和惊奇,可以引起注 意。
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
• 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 • 首次评估学习内容 •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 学习内容的具体分析
• 再次评估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
• 归类分析法
• 图解分析法
• 层级分析法
• 结构分析法 • 信息加工分析法 • 索引卡法 • 综合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
加涅分析学习者特征的思考框架
资料来源,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97页。
史密斯和雷根分析学习者的框架
资料来源,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03页。
迪克的分析学习者的框架
(一)分析项目:起点能力;与学习课题有关的 知识;对学科内容和潜在传输系统的态度;学 习动机;原有成绩和能力水平;一般的学习偏 好;对培训组织的态度;群体特征。
信息加工分析法
索引卡法
• 将教学目标和各项从属知识和技能等学 习内容分别写在各张卡片上(以 10*12cm的彩色卡片为宜),然后对它 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安排,经过充分研讨 和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
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分析
• • • • • • • • 加涅分析学习者特征的思考框架 史密斯和雷根分析学习者的框架 迪克的分析学习者的框架 学习者认知发展特点分析 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学习环境分析
教学设计的理论探讨(2)
主要内容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需要分析
(一)学习需要及其意义 1.学习需要是什么 2.学习需要的类型 3.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 (二)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 (三)分析学习需要的步骤
•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
求(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 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出差距,从 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分析学习需要的步骤
• 规划:确定分析对象,收集有关学习需 要的数据的方法和策略。
• 收集数据:问卷、评估量表、面谈
、小组会议、案卷查询等方法。 • 分析数据:差距分析。 • 编辑最终报告
产生满意感的技术
• 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反馈应该是及时的, 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反馈应该显示学习者有关的行为 反应是正确的、接近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正 确,则需要告诉学习者为什么不正确,并给他们指出 一条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的途径。 • 鼓励做出概括、迁移。当学习者掌握了一种技能之后, 鼓励他们将这种技能加以概括并迁移到类似的或新的 情境中去,有助于他们形成满意感,并进而强化学习 动机。例如,对于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学生, 可以鼓励他们将此迁移到计算正方形的院子的面积。
激发学习动机
• 凯勒(JohnKeller)将学习动机的各种来源整合成一个通 用型模型,即ARCS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所述,学习动 机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学习者要有学习动机必须满足四 个条件:A(Attention)注意力、R(Relevance)针对性、 C(Confidence)自信心、S(Satisfaction)满足感。 • 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 • 加强针对性的技术
• 听觉型的学习者偏重听觉刺激,他们对语言、音响的 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比如喜欢在学习时,有 音乐做背景;在学习外语时,喜欢多听多说,而不关 心具体单词的写法或句型结构。 • 动觉型的学习者喜欢自己动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对能够动手操作的学习和认知活动感兴趣。在对这种 学习者的评价中,教师用手拍拍他的肩膀表示赞许要 比口头表扬效果好。
• 学习内容的广度,即学生在现有水平上必须和可能达 到的知识、技能的广度。主要是指知识点的数量。就 一节数学课而言,并非知识点量越大越好,量大学生 不能消化、理解,学后忘前,不深不透,甚至前后干 扰,这样,还不如少学、不学。 • 学习内容的深度,即学生在现有水平上必须和可能达 到的知识深浅程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指内容的深浅 程度,通常称为难度。衡量知识深浅程度的参照标准 有两个,一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二是数学 知识结构的关系。
建立自信心的技术
• 清楚明确地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学习者一 般都希望知道学习目标,即希望预先知道学习 结束后要掌握什么。这种心理定势在整个学习 过程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 习动机。 • 课堂教学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 容易掌握。 • 允许学习者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 成功结果的程度。
• 罗特通过研究,编制了“内外控制点量表”来测量个体的控制点 倾向。这个量表由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所组成。每一个项目均 包含内控的陈述和外控的陈述,要求被试者从中选择一个。例如: • 1a学生出问题是因为他们的家长对他们的责备过多。 • b大多数学生出问题是因为家长对他们太放任了。 • 9a我常常发现那些将要发生的事情后来果真发生了。 • b我认为相信命运远不如下决心干实事好。 • 20a很难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喜欢我。 • b一个人有多少朋友主要取决于自己究竟如何。 • 插入题: • 24a好的领导者会鼓励人们自己决定应该做什么。 • b好的领导者会给每个规定明确的任务。 • 对外控的选择记为1分,对内控的选择记为0分。测量总分的范围 就在0(极端的内控)到23(极端的外控)之间。据Parkesl985年研 究,该量表的常模为男性11.6±3.3,女性12.6±3.7。
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 学习风格及其分类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 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与学习倾向的总和。 (邵瑞珍,1997) 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类型。 测量、观察、访谈
• 学习风格分析方法
• 不同学习风格的设计方式
从不同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类型
• 从对感觉通道的偏重对学习风格分类。 可以把学习者分为:视觉型的学习者、 听觉型的学习者、动觉型的学习者。
学习动机分析方法
• 控制点分析 • 控制点(focus of control)是美国康涅狄格大 学的罗特(J.B.Rotter)于1966年提出的一 个概念,指学生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那些 力量来源的看法。这种看法是两极之间的连续 体,一极为外控,另一极为内控。内控的学生 相信自己应该对事情的结果负责,即个人的行 为、人格和能力是事情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外 控的学生则认为事件的结果主要是受运气、社 会背景和其他人等外部因素影响造成的。非常 明显,控制点理论有助于分析学生内部学习动 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