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饮食相关
2
“吃”的词义扩展 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目录
3 4
饮食与文化
4
饮食与文化
饮食为何在中国 人心中占有显著 地位
饮食与人的生活 密不可分 饮食文化体现了 中国的礼仪文化 饮食和中国传统 文化密切相连
饮食与
文化
阴阳五行思想 中国饮食文化中 所蕴含的中国传 统文化思想 老庄自然、清淡 思想
酸溜溜,酸秀才;还用来描写微痛而无力的
感觉:腰酸背痛;还可以表达情感悲痛的意 思:辛酸,酸楚;还有比喻人说话带刺,使 人难受的 “ 尖酸刻薄” 等。东北方言 “ 酸” 还有 容易发急或发怒之意,如鸡皮酸脸、脾气酸 性
甜 “甜”用作隐喻时,可以用来形容舒适愉快:
睡得甜,甜头;形容女子外貌:这个女孩长
小组成员: 郭腾聪 周赛龙 刘润华 张爱 郭卿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
也是人们自古至今沿袭下来的最稳固的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存在方式,即
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于各种饮食派系中,还以文字形式存在于
大量的饮食专著和饮食文化典籍中。中国人重饮食的文化心态, 使汉语中许多与饮食无关的词语沾上了吃的边,成为饮食文化
农)眼中能吃饱、穿暖就是生活富裕的象征 ,是只有少数人才能 享有的幸福。人们也就习惯从饮食来辨别家庭贫富、生活好坏 以及个人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成语不在少数
饱食暖衣:形容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食前方丈:吃饭时摆了一尺见方的食物,形容极为奢华。 靡衣玉食:穿着华丽之衣,吃着精美之食,比喻豪华奢侈的生活。 缺食无衣(缺衣少食):缺吃少穿。比喻非常贫穷。
得好甜;形容言词美好:嘴甜,甜言蜜语; 形容声音动听悦耳:声音好甜
苦 苦味与甜味不同,它是一种常常不让人喜欢
的强烈味道,所以用“苦”来形容那些不愉
快的经历和感觉。如表示磨难和不幸,挫折 和逆运,艰难和辛劳:苦日子,苦思,勤学 苦练,苦熬,苦差,苦命,苦工,苦口婆心, 苦闷
辣
用来比喻人脾气性格不好:泼辣,辣妹子
阴阳五行 思想
五味源于五行。古人认为味道的根源在于自然。根据五行学 说,古人还提出了饮食季节性应与五味、五行相符,不同季 节的饮食偏重不同的味道,即人的饮食要与自然合一,要与
自然万物的属性合一。这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
老庄自然、 清淡思想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中国的饮食文化崇尚 自然朴素的审美理想,强调自然的本然性
吃时食物从体外进入体内,是一种空间结构,隐喻投射到与“吃”的状态,结果相类似的抽象认知域
耗费:吃力,吃油 领会把握:吃不透,吃准 买:吃进
1
2
“吃”的词义扩展
汉语饮食味觉词
目录
3 4
2
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
酸
甜
苦 淡
辣
酸 “酸”常用来描写一个人迂腐,有讥讽的意味:
“中和为美”的 哲学思想
饮食为何在中国人 心中占有显著地位
饮食与人 的生活密 不可分
“民以食为天”,饮食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马克思说:“人们首先必须吃、 喝、住、穿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而在人类的衣、食、
住、行等社会生活中,饮食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
领域也都是基于饮食生活之上的,都是由饮食生活所决定和制约的。所谓“仓 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个道理。在原始生民的渔猎采集经济 阶段,在为了“果腹”而共同劳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感到什么东西非说不可。
“中和为 美”的哲 学思想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庸》,“中” 指恰到好处,合乎度。中国的饮食文化强调五味 调和——咸、苦、酸、辛、甘,而五味之说又源 于五行。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 化现象,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以最典型的形式在自身中
表现了文化活动,是文字的表达符号。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味觉词语,
狠毒厉害:心狠手辣 形容女人身材性感:辣妹
形容阳光强烈:太阳火辣
淡
形容普通的,没有特色的事物:平淡,淡而
无味 形容(颜色)浅:淡妆
形容不热心:淡然处之
形容营业不旺盛:淡季 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事,淡话
1
2
“吃”的词义扩展 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
目录
3 4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饮食与文化
3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咬钉嚼铁:钉,钉子。铁,铁器。比喻人意志坚强。 食不二味:吃饭时不吃两种菜肴,指饮食方面简朴。 拿糖作醋:对别人的请求故意表示为难来提高自己的身份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说话不算数。比喻说话不算数,只图私利。 不为五斗米折腰:语出唐·房玄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 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鱼肉百姓:用暴力欺凌残害老百姓的行为 数米而炊:比喻斤斤计较于琐碎的事情,后用来形容人吝啬。
疏食饮水 ( 饮水曲肱 ): 意为粗茶淡饭 , 饮食简陋 , 语出《论语·述 而》,正是儒家安贫乐道思想的体现。 饭囊衣架(酒囊饭袋):盛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无用的人 瓦釜雷鸣:瓦锅中发出如雷一般的巨响。比喻庸才显赫。 膏粱子弟:膏粱,肥肉和细粮。指无所用心过着奢侈享乐生活的 富贵人家弟子。 水米无交:没有什么来往,形容做官清正,不搜刮百姓。
中国饮食文化中 所蕴含的中国传 统文化思想
阴阳五行 思想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古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古老的五味调和理论,源于中国 哲学中的五行学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将自然界分为五行,就
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自然现象
和人类活动都归于五行,水、火、木、金、土在口味上的属性 分别是咸、苦、酸、辛、甘,合称五味。五行统摄五味,
信息标题
以饮食喻 人之贫富
以饮食喻 人之德行
以饮食喻 为人之道
以饮食喻 人之贫富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生产资料由奴隶主、地主掌握,他们 不仅占有劳动人民大量的劳动成果 ,甚至连失去自由的奴隶、 雇佣农等也作为财产加以占有。吃饱、穿暖成为当时人民最基
本、也是最迫切的想法,在普通下层人民(奴隶、雇佣农、自由
扩散的词语。
1
2
“吃”的词义扩展
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饮食与文化
目录
3 4
1
“吃”的词义扩展
“吃”的动作与“吃”的方式相关联,“吃”转喻为“以某种方式吃”
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吃食堂,吃馆子,吃摊子 依靠某种事物、人或靠什么方式来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 息钱,吃劳保,吃空名 按照某种标准吃:吃小灶,吃小锅,吃桌面 受到某种待遇:吃不开,吃香,吃得开 倾向于接受什么对待方式:吃硬不吃软,不吃这一套 泛指接受:吃回扣,吃贿赂 遭受,挨:吃败仗,吃官司,吃家伙,吃苦,吃亏,吃不消,吃不 了兜着走
饮冰食檗(bo):喝凉水,吃苦物。比喻生活极为艰苦。
钟鸣鼎食:吃饭时击钟奏乐,列鼎,盛食,形容权贵们生活的奢侈豪 华。 瓦器蚌盘:陶土做的食器,蚌壳制的盘子,泛指粗劣的器皿,比喻生 活节俭。 清灰冷灶:比喻生活贫困,很久没有生火做饭。
以饮食喻 人之德行
孔子曾称赞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里孔子从颜回饮食简单 却能安贫乐道的品行,将饮食与人物的品行联系起来,成语中也 不乏这样的例子。
迫切的交际需要,终于使得语言应运而生。
饮食文化 体现了中 国的礼仪 文化
中国自古自称“礼仪之邦”,而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礼仪文
化
材料:礼之初,始于食——《礼记》
《礼记》认为:礼仪风俗源于饮食活动。
饮食和中 国传统文 化密切相 连
春节:饺子、年糕
元宵节:元宵、汤圆 端午节:粽子、鸭蛋 中秋节:月饼
以饮食喻 为人之道
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说 :“一个民族的词汇和文法本身 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特点”。“衣食住行”是中国人经常 挂在嘴上的四个字,也是我们日常关注的对象,在成语里就有许 多以饮食来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饮鸩止渴 :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 困难,不顾严重后果。 贪多嚼不烂:吃多了消化不了,比喻盲目求多却难以运用。 众口难调:原指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人都 感到可口。比喻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 炒沙作饭(蒸沙成饭):用沙子来做饭,比喻白费力气,劳而无获
从表层看是汉民族饮食生活发展的实录,从深层看,是民族文化的 符号。简单的饮食行为在中国成长为极富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融
入到了汉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之中,并衍生出附属文化现象,
成为中国文化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米之炊:做饭却没有米,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不可能出成果。 指雁为羹:指着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说要把它做成肉羹。比喻 空想或虚假不实。 饮水思源: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舐糠及米:舐掉糠皮以后,再舔就是米粒了。比喻由外及里,逐渐 侵蚀,得寸进尺。 添油加醋:比喻夸大事实,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1